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北洋钢铁军魂 > 第107章 问鼎

北洋钢铁军魂 第107章 问鼎

作者:爱吃藿菜的巫虫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17:39:09

第一节:汉城受降

鸭绿江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陈雨顺统领的东路军“征东先遣军”已如出鞘利剑,横跨大江,踏上了朝鲜的土地。与预想中可能遭遇的激烈抵抗不同,朝鲜境内日军兵力空虚,士气低落,沿途城镇多是望风而降。由“磐石旅”为矛头,“铁骡”营提供突击支撑,辅以新归附的朝鲜义兵作为向导,东路军推进神速,兵锋直指汉城。

汉江在望,汉城(今首尔)古老的城墙轮廓已隐约可见。这座朝鲜王朝五百年的都城,此刻笼罩在一种末日将至的惶恐与一丝难以言喻的期待之中。日军驻朝鲜总督府内,一片狼藉,文件散落满地,最后的守备部队人心离散,已无战意。

未等华夏军发起总攻,汉城城门洞开。以朝鲜亲华派大臣、部分反正的军队将领以及城内士绅代表组成的请降团,身着素服,手捧朝鲜国王(已被日军架空)的请降国书与汉城户籍图册,匍匐在陈雨顺的马前。

“上国天兵,吊民伐罪,拯我朝鲜于水火……小邦君臣,感念天恩,愿永世臣服,奉华夏正朔……”为首的元老大臣声音颤抖,却清晰地将早已准备好的说辞道出。

陈雨顺端坐于缴获的日军战马之上,一身笔挺的华夏革新军将官服,神情肃穆。他并未下马,而是代表华夏革新军政府执政高岩,接受了朝鲜的归附。他宣读了高岩签署的《告朝鲜军民书》,申明军政府将帮助朝鲜“驱除倭寇,恢复社稷,革除弊政,共享太平”,并宣布成立“朝鲜临时善后委员会”,由军政府代表与朝鲜反正大臣共同组成,负责维持秩序,清算亲日势力,筹备新政。

随着象征日本殖民统治的总督府旗帜被降下,一面崭新的华夏革新军政府旗帜与一面恢复使用的朝鲜王朝旗帜(被重新定义为地方旗帜)在汉城景福宫前缓缓升起,标志着日本大陆政策的彻底破产,以及一个以华夏为核心的新东亚秩序初现轮廓。

第二节:柏林博弈

就在汉城易帜的同时,欧陆心脏柏林,一场关乎远东未来格局的激烈博弈正在无忧宫内进行。德皇威廉二世拿着驻华武官和青岛总领事发回的、关于辽阳—渤海大捷及后续进展的详细报告,兴奋地在巨大的地图室中踱步。

“看!先生们!我早就说过,高岩是个天才!一个军事和政治上的天才!”威廉二世挥舞着报告,对着他的首相、外交大臣和总参谋长高声说道,“五个日本师团!一支海军分队!还包括一艘战列舰!全部被他吃掉!现在,整个满洲和朝鲜都落入了他的手中!这是何等辉煌的胜利!这证明了我的眼光!德意志的投资获得了千百倍的回报!”

外交大臣相对冷静,他谨慎地提醒:“陛下,高岩的胜利固然惊人,但也打破了远东原有的均势。英国、俄国,甚至法国,都不会乐见一个如此强大的、不受他们控制的势力在东方崛起。我们与高岩的密切关系,已经引起了伦敦和圣彼得堡的严重不安。”

“不安?让他们不安去吧!”威廉二世不以为然地摆手,“正是他们的短视和贪婪,才给了我们机会!我们要做的,不是退缩,而是继续加注!要抢在英国和俄国反应过来,试图干预或瓜分之前,彻底将高岩的华夏革新军政府绑上德意志的战车!”

他停下脚步,目光灼灼地盯着地图上的山东和辽东:“立刻以我的名义,向高岩发出最热烈的祝贺!同时,通知克虏伯和西门子,之前暂缓的重炮生产线和造船厂技术转让,立刻启动,并且要扩大规模!我们可以提供更优惠的贷款!派遣更多的工程师!我们要帮助高岩,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一支足以震慑整个远东的陆海军!一个强大的、与德国结盟的华夏,将成为我们在东方最可靠的堡垒,足以牵制俄国在远东的野心,并让英国人的海军优势大打折扣!”

德皇的决断,意味着德意志帝国将更加深入地卷入远东事务,并与高岩政权进行更深度的捆绑。来自柏林的全方位支持,将成为高岩应对接下来国际风浪的重要倚仗。

第三节:津门新政

与高歌猛进的军事胜利相比,在已光复地区的内部治理,则是一场更为复杂和艰巨的战役。天津,这座北方最重要的通商口岸和经济中心,成了军政府推行新政的第一个大型试验场。

由行政总署直接派出的“天津临时管制委员会”已然进驻,宋育仁亲自坐镇。委员会面临的情况错综复杂:溃散的清军残部、心怀忐忑的旧官吏、势力盘根错节的外国租界、因战乱而停滞的工商业、以及大量亟待救济的平民。

新政的推行,伴随着铁腕与怀柔。内卫府联合起义新军,迅速肃清了城内趁火打劫的匪徒和负隅顽抗的清廷死硬分子,悬首示众,以雷霆手段稳定了社会秩序。同时,宣布废除厘金等苛捐杂税,发行小面额“银元券”以稳定市场,并组织以工代赈,修复被破坏的基础设施。

对旧官僚体系,采取了“甄别留用,监督改造”的策略。愿意合作、能力尚可者,经过短期“新政培训”后,在军政府派出的政治指导员的监督下继续履职。而对那些劣迹斑斑、民愤极大或暗中抵制者,则坚决清洗。

最棘手的是租界问题。委员会发布公告,宣布尊重各国在津侨民生命财产安全及“既往合法条约权益”,但同时强调,军政府拥有对天津全境(包括租界区外围)的行政管理权、治安权及税收权,要求各国领事馆与管制委员会建立正式联系。此举既避免了与列强的 immediate 冲突,也明确宣示了主权。

一系列组合拳下来,天津的混乱局面开始得到控制,市面逐渐恢复,新的权力机构开始艰难地取代旧的秩序。虽然暗流依旧汹涌,外国势力的抵触情绪并未消散,但“华夏革新”的旗帜,已然在这座北方重镇牢牢插下。

第四节:玉玺与抉择

北京,紫禁城。曾经的威严与喧嚣已被一种死寂的绝望所取代。宫人们行色匆匆,面带惶恐。深宫之内,慈禧太后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二十岁,她将自己关在寝宫内,不再见任何大臣。光绪帝则被更严密地看管起来,形同傀儡。

几名皇室亲贵和军机大臣秘密聚在一处偏殿,烛光摇曳,映照着他们惨白而绝望的脸。

“天津丢了,辽东、朝鲜也没了……洋人……洋人看样子也不打算管我们了……”一位老王爷颤巍巍地说道,声音里带着哭腔,“听说……听说那高岩的兵,已经到了通州……”

“不能坐以待毙!咱们还有蒙古王公,还有陕甘的军队……”另一人强自争辩,但底气明显不足。

“没用了,都没用了。”第三个人颓然摇头,“大势已去,顽抗下去,只怕是……玉石俱焚。”

一阵令人窒息的沉默。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偷偷瞥向了殿外某个方向——那里是存放着大清皇帝玉玺和传国诏书的地方。

是效法古之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与这爱新觉罗的江山共存亡?还是……效法宋之降表,为自己,为家族,谋一条或许屈辱但能活下去的生路?

这个残酷的抉择,如同沉重的磨盘,压在每一个深知内情的人心头。紫禁城的黄昏,从未如此漫长而冰冷。

【系统提示:朝鲜光复,东亚战略布局初步完成。德意志盟友关系深化,获得关键支持。大型城市治理模式初步验证。“定鼎”效应生效:政权正统性认可度大幅提升,内部资源整合速度加快。警告:国际敌对势力干预风险急剧升高,旧势力清算与内部利益分配矛盾开始显现。】

北方巨鼎,已然落下,重重砸在历史的棋盘上。旧的格局粉碎,新的秩序在血火与博弈中孕育。高岩站在权力的新高峰,俯瞰着他一手开创的局面,目光越过山海,投向了更遥远、也更复杂的未来。真正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