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血火盖州
黎明前的黑暗最是浓重,盖州以南一片名为“月亮湾”的偏僻海滩上,只有海浪不知疲倦地拍打着礁石。民兵队长老赵带着几个后生,趴在冰冷的沙丘后面,眼睛死死盯着那片在微光下泛着白沫的海面。他们接到的是死命令:发现任何异常,立刻用身上那台宝贵的“蜂鸟”排用电台报告,然后不惜一切代价拖延。
“队长,有动静!”一个眼尖的后生压低嗓子,声音带着颤抖。
老赵心头一紧,眯眼望去。只见海面上,几个比夜色更深的黑影,正悄无声息地破开波浪,向海岸靠近。不是庞大的运输船,而是数十艘如同鬼魅般的小艇!
“是敌登陆艇!快,发报!”老赵嘶哑着下令,同时猛地拉响了身边一枚早已埋设好的炸药包引信。“轰!”一声不算剧烈的爆炸在寂静的海滩上响起,更多的是为了示警。
几乎是同时,排用电台的滴滴声急促地响起。然而,日军的反应更快!小艇上的机枪喷吐出耀眼的火舌,子弹如同泼雨般扫向沙丘,压制得老赵等人抬不起头。更多的登陆艇不顾暴露,开足马力冲向滩头。
……
复州,“磐石团”临时指挥部。陈雨顺被电台员急促的声音惊醒:“团长!月亮湾民兵急电!发现日军登陆艇群,正在抢滩!通讯……通讯中断了!”
陈雨顺瞬间睡意全无,一把抓过电文,眼神锐利如鹰。“命令全团!按一号应急方案,立刻向月亮湾侧后丘陵地带机动!通知炮兵连,优先压制滩头,打乱敌人建制!快!”
“磐石团”这支军政府麾下的精锐,立刻像上紧的发条般运转起来。士兵们在军官的低声催促下,迅速整装,以急行军速度扑向预定的拦截阵地。他们的任务,不是在滩头硬碰硬,而是等日军先头部队脱离舰炮掩护后,利用地形和火力优势,将其死死咬住,消耗,最终歼灭。
……
青岛,总参谋部。高岩和王奎几乎同时收到了月亮湾遇袭和“磐石团”已出击的电报。
“果然来了!命令:‘雷霆纵队’所属机动炮营,向盖州方向靠拢,归陈雨顺临时节制!辽南所有沿岸观察哨,提高警惕,防备日军多点登陆!命令旅顺方面,加强侦察,警惕东乡主力异动!”王奎语速极快,一条条指令发出。
高岩凝视着沙盘上月亮湾的位置,沉声道:“告诉陈雨顺,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我只要他像一颗钉子,把日军的先头部队给我钉死在那片滩头附近!绝不能让他们向内陆渗透!必要时,可以放弃前沿阵地,节节抵抗,诱敌深入,但必须保持接触和压力!”
他深知,登陆作战,最关键的就是最初建立稳固滩头阵地的“黄金时间”。一旦让日军站稳脚跟,后续兵力和重武器源源不断上岸,战事将变得极其棘手。
第二节:滩头熔炉
天光微亮,月亮湾已是一片地狱景象。数十艘日军登陆艇挤在滩头,密密麻麻的土黄色身影正涉水冲向海岸。第一批上岸的日军中队,在军官的嘶吼下,迅速展开,冒着“磐石团”先头部队从侧翼山丘射来的稀疏但精准的步枪和机枪火力,试图建立环形防御。
“轰!轰!”来自后方的“磐石团”炮兵连的迫击炮弹开始落下,在日军人群中炸开一团团火光和硝烟,造成了不小的混乱。但日军的素质同样不容小觑,他们很快呼叫了伴随火力支援——几艘驱近的日军驱逐舰,用其速射炮对“磐石团”的阵地进行了猛烈覆盖。
炮弹呼啸着落下,山石崩裂,弹片横飞。陈雨顺伏在临时挖掘的散兵坑里,感受着大地的震颤,对着电台怒吼:“炮兵!转移阵地!鬼子的舰炮太猛!各营连,以排为单位,分散配置,利用地形,梯次阻击!放过他们的步兵前锋,重点打他们的重机枪和掷弹筒!”
“磐石团”的士兵们忠实地执行着命令。他们不再追求固守一线,而是化整为零,依托丘陵、沟壑、灌木丛,用精准的射击和突然的短促突击,不断消磨着日军的锋锐。日军的每一次推进,都要付出鲜血的代价。滩头上,日军的尸体和破损的装备越来越多,后续部队的上岸速度明显受到了阻碍。
然而,日军的兵力仍在不断增加,重机枪和迫击炮也开始上岸组装。压力越来越大。陈雨顺的团属炮兵连在日军舰炮和自身岸防炮的反击下,损失了两门炮,被迫再次后撤转移。
“团长!三营报告,左翼二连阵地被日军一个中队突破,请求支援!”
“团长!鬼子的小口径速射炮上来了,对我们的机枪点位威胁很大!”
坏消息不断传来。陈雨顺额头青筋暴起,他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他的团就像一块烧红的铁砧,正在承受着日军这把重锤的反复敲打。能否坚持到“铁锤”落下,就看现在。
“命令预备队一排,增援左翼!告诉各营连长,就算打光最后一个人,也得给我把鬼子拖到天黑!”他对着电台嘶吼,声音已经沙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