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北洋钢铁军魂 > 第75章 标准之争与无声惊雷

北洋钢铁军魂 第75章 标准之争与无声惊雷

作者:爱吃藿菜的巫虫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17:39:09

德国技术、设备和专家的涌入,如同一股强劲的催化剂,注入了高岩军政府这台初生的工业机器。登州机器局的规模在数月内膨胀了数倍,新建的厂房里,来自克虏伯的重型锻压机发出沉闷的轰鸣,西门子的精密车床切削出闪亮的金属屑。空气中弥漫着机油、煤炭和汗水混合的、象征着工业化的独特气味。

然而,繁荣的表象之下,深刻的冲突与阵痛也随之而来。首当其冲的,便是“标准之争”。

以李德明为首的“启明”派和工业发展署的技术官僚们,在德国专家的指导下,雄心勃勃地开始推行一套完整的、基于公制和国际通用规范的工业标准体系。这涉及到从螺丝螺纹的规格、钢材的标号强度,到机械图纸的绘制规范、零部件的公差配合等一切细节。

“统一标准,是规模化、高效率生产的基础!”李德明在一次由各厂矿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参加的标准推行会议上,敲着黑板,语气激动,“我们不能再用老师傅的手感、‘差不多’的眼光来造枪造炮,甚至来修铁路!必须精确到丝,严格按图纸、按标准来!这是强军的根基,也是未来工业发展的命脉!”

他展示了按照新标准生产的一批步枪击针和炮闩零件,其互换性远超以往手工打磨的部件。道理显而易见,但推行起来却阻力重重。

最大的反对声音,来自于机器局内那些经验丰富、却习惯了“祖传手艺”和“英制、市制混用”的老工匠,以及一些思想转不过弯来的旧式管理人员。

“李总办,不是咱老家伙们顽固,”一位头发花白、在机器局干了一辈子的老师傅,捻着山羊胡,面带难色,“您说的这‘毫米’、‘公差’,咱也学,可这手上的活儿,它有自己的灵性啊!您看这炮管,非得卡得那么死,稍微留点余量,不也更稳妥吗?还有这新图纸,弯弯绕绕的,看着就眼晕,哪有咱老法子画的明白?”

另一位负责某个车间的小管事也嘟囔道:“就是,现在要求每个零件都要记录,哪个炉子炼的钢,谁加工的,都要记档,太麻烦了!以前不也这么干过来了?造出来的家伙,不也一样打鬼子?”

习惯了模糊和经验的旧体系,对精确和纪律的新标准,产生了本能的排斥。这不仅关乎技术,更关乎思维方式和既得利益——严格的标准意味着老师傅个人经验的贬值,意味着管理权力的透明化和受限。

冲突在铸造车间率先爆发。一批按照新标准和德国工艺要求浇铸的炮管钢坯,因内部气泡和成分均匀性不达标,被李德明派出的质检员判定为废品,要求回炉。负责该车间的老师傅觉得颜面扫地,认为这是新来的“假洋鬼子”和“毛头小子”在故意刁难,一气之下几乎要带人罢工。

消息传到高岩那里,他立刻放下了手头一切事务,亲自赶到了机器局。

他没有直接训斥谁,而是让李德明和那位老师傅,各自带着他们认为合格与不合格的样品,来到了测试场。

“口说无凭,实践检验。”高岩言简意赅。

李德明带来的,是按照新标准严格生产,经过探伤和成分分析的炮管毛坯。而老师傅则拿出了他凭借经验认为“没问题”的、但数据略有波动的产品。

测试很简单,却足够有说服力。在专用的水压测试设备下,李德明的炮管毛坯轻松通过了设计压力的考验。而老师傅的那几根,虽然大部分也通过了,但其中一根在压力达到临界值时,内部一个微小的气泡成为了应力集中点,导致管壁出现了一道细微的裂纹!

虽然并未当场爆裂,但这道裂纹,在战场上,就可能是炸膛的致命隐患!

现场一片寂静。那位老师傅看着那根出现裂纹的炮管毛坯,脸色由红转白,最终颓然地低下了头。他赖以自豪一辈子的“经验”和“手感”,在冰冷的数据和事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高岩没有责备老师傅,而是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师傅,您的手艺,是咱们的宝贝,不能丢。但时代在变,敌人也在变。咱们以后要造的,是能跟世界列强最顶尖的武器较量的家伙,不能再靠‘差不多’了。您的经验,要和新的标准、新的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他当场宣布:成立“技术标准委员会”,由李德明负责,但也必须吸纳像这位老师傅一样有经验的老工匠加入,共同制定和完善标准,并负责全体系的培训和质量监督。同时,推行“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制度,鼓励所有工人学习新标准、掌握新技能。

胡萝卜加大棒,再加上铁一般的事实,终于强行将标准化的车轮,碾过了旧习惯的藩篱。机器局内部的风气开始悄然转变,从抵触到被动接受,再到部分人开始主动学习和适应。

就在高岩全力推动内部工业革命的同时,陈念恩领导的“启明”通讯组,在经过无数次失败和调试后,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突破!

在登州总司令部与五十里外崆峒岛海军基地之间,首次实现了稳定、清晰的无线电报通讯!

“总部!总部!这里是崆峒岛!信号清晰!重复,信号清晰!”崆峒岛那边的报务员激动的声音,通过有线电话转接,传到了总司令部通讯室内。

陈念恩和他们的组员们,围着那台体积已经缩小了不少,但依旧显得笨重的自制无线电报机,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许多人相拥而泣,为了这一刻,他们熬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经历了难以计数的挫折。

高岩闻讯赶来,他亲自坐到电台前,戴上耳机,手指按下了电键,发出一段简短的莫尔斯电码。

片刻之后,崆峒岛的回复清晰地传来,正是他发出的那段电码的确认信号!

高岩摘下耳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他用力地拍了拍陈念恩的肩膀,看着这个眼圈发黑却精神亢奋的年轻人,只说了一个字:

“好!”

这一声“好”,重逾千钧!

无线电报的成功,其意义怎么形容都不为过。它意味着,在通讯领域,高岩的军队获得了一种相对于所有潜在对手(包括列强)的、近乎降维打击的优势。指挥效率、情报传递、诸军种协同,都将发生质的飞跃!

高岩当即下令:

“第一,将此技术列为最高机密!所有参与研发人员签署保密协议,加强安保措施!”

“第二,成立‘通讯兵司令部’,由陈念恩担任技术总监,立即开始小批量生产实用化型号的无线电台,优先装备总司令部、前敌指挥部、海军主力舰艇及远程侦察单位!”

“第三,制定严格的无线电通讯纪律和密码体系!”

就在高岩为内部的技术突破而振奋,并强力推行工业化标准时,外部的情报显示,压力正在急剧增大。

“夜枭”从北京和天津同时发来密报:

“清廷已与英、法、俄三国公使进行多轮密谈,内容涉及联合向登州施压,甚至可能包括有限的军事干预条款。”

“日本驻华武官频繁出入俄国使馆,日俄接近迹象明显。”

“袁世凯新建陆军得到英法暗中军火补充,近期在边境挑衅次数增多,规模升级!”

山雨欲来风满楼。列强显然不愿坐视一个由德国支持、且自身充满“不可控因素”的强大政权在东方崛起。一个针对高岩军政府的、松散却危险的反制联盟,正在悄然形成。

内部的标准之争刚刚平息,外部的包围网已然收紧。高岩站在总司令部那幅巨大的远东地图前,目光锐利。他手中刚刚掌握了一张王牌——无线电报,这或许能在外交和军事上为他赢得至关重要的先机。

但真正的考验,即将到来。他必须在新旧交替的阵痛中,在列强的虎视眈眈下,更快地强大起来。

“告诉王奎,”高岩对身边的副官命令道,“前线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但也要做好最坏的准备。我们要抢在他们动手之前,完成新一轮的整军和装备换装!”

“另外,以我的名义,给冯·施拉格男爵发一封密电(通过安全渠道)。”高岩沉吟道,“内容是:风雨将至,望盟友恪守承诺,深化合作,共渡时艰。”

他既要依靠内部刚刚萌芽的技术优势和铁腕整顿,也要利用好与德国这层微妙却关键的“铁血同盟”关系。在这暗流汹涌、危机四伏的时刻,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却又必须坚定前行。无声的惊雷已然在手中握紧,只待那决定命运的时刻,轰然炸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