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北洋钢铁军魂 > 第73章 惊雷与砥柱

北洋钢铁军魂 第73章 惊雷与砥柱

作者:爱吃藿菜的巫虫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17:39:09

德国东亚特使冯·施拉格男爵的到访,其意义远超一次普通的外交接触。这位以严谨、精明甚至有些刻板着称的普鲁士贵族,背后代表的是新兴的、野心勃勃的德意志第二帝国。他的选择,在列强仍在暧昧观望的池塘里,投下了一颗分量不轻的石子。

登州港进行了简单的清理和装饰,但并未铺张。一队精神抖擞、身着新式灰色军礼服的革新军士兵沿码头肃立,军姿挺拔,眼神锐利,与清廷旧军萎靡的气质形成鲜明对比。高岩亲自在码头迎接,他并未穿着官袍,依旧是一身利落的深色军常服,只在领口别了一枚简化的蓝底金星徽章。

“欢迎来到登州,冯·施拉格男爵。”高岩的德语略显生硬,但发音准确,这是他近期恶补的成果。他伸出手,行的是标准的握手礼,而非打千作揖。

冯·施拉格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恢复平静,矜持地与高岩握手:“很荣幸见到您,高将军。您在远东创造的……奇迹,已传回欧洲。”他的用词谨慎而考究。

简单的欢迎仪式后,高岩并未直接将特使送往奢华的宴席,而是邀请他登上一辆由机器局改装、加装了简易防弹钢板的汽车——这本身就是一个无声的展示。

汽车径直驶向了位于登州城外的机器局总厂和毗邻的“启明”科研园区。

厂区内,高大的烟囱冒着黑烟(高岩深知环保的重要,但现阶段无法避免),厂房的轰鸣声震耳欲聋。高岩亲自陪同施拉格参观了经过整顿、效率显着提升的枪炮生产线、无烟发射药车间,以及正在试制的改进型75mm野炮总装线。工人们专注于手中的活计,对来访者并无太多好奇,纪律性可见一斑。

“这是我们基于克虏伯模型改进的野炮,重量减轻了百分之十五,射速和精度有所提升。”李德明作为技术讲解,言简意赅,没有虚言。

施拉格仔细观看着火炮的膛线和驻退机构,作为资深外交官和军事观察家,他看得出这些改进的价值。他更注意到,生产线上的许多专用机床,虽然粗糙,但设计思路独特,显然是自行研发或深度改造的。

随后,在戒备森严的“启明”园区,陈念恩等人为施拉格演示了短距离无线电报的收发。当信息在没有任何导线连接的两个房间之间成功传递时,这位一向沉稳的德国男爵终于难以抑制地露出了震惊之色。他深知这项技术在欧洲也尚处于实验室阶段,而在这里,竟然已经看到了实用化的雏形!

“将军阁下,”施拉格的语气郑重了许多,“贵方的……创新能力,令人印象深刻。”他没有使用“奇迹”这个词,但眼神已经完全不同。

高岩淡然回应:“男爵阁下,我们只是在生存压力下,不得不寻求一些新的方法。技术与工业,是强国之本。我们愿意与秉持公平、互利原则的国家分享成果,共同进步。”

他没有展示潜艇和空炸引信等核心机密,但透露出的冰山一角,已足够让施拉格重新评估这个新生政权的潜力和价值。德国作为后起的工业强国,对新技术和市场有着贪婪的渴求,而高岩控制下的山东辽东,无疑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目标。

当晚的欢迎宴会朴素而务实。席间,施拉格试探性地提出了德国希望在青岛(此时尚非德租界)设立商站、参与山东矿业开发、以及在军事技术领域进行“交流”的意向。高岩没有立即答应,而是强调了主权原则和平等互利的前提,表示具体事宜可由外交司与德国领事馆详细洽谈。

送走若有所思的施拉格,高岩知道,这只是外交博弈的开始。德国人的兴趣被勾起来了,但这把双刃剑,用得不好也会伤到自己。

然而,外部刚刚露出一线曙光,内部的惊雷却猝然炸响!

就在冯·施拉格离开登州的第二天深夜,一份来自西线前敌指挥部的加急密电,如同冰水般浇在了高岩头上:

“急电!新编第四师二团三营于今日傍晚在武定府阳信县哗变!乱兵裹挟部分人员,杀害我派往该营之政治教导员及营长,劫掠县城粮库银号后,向西北方向流窜,疑似欲投奔直隶清军!王总指挥已亲率第一师一部及直属骑兵营前往追剿!初步判断,哗变原因为该营骨干多为收编之原清军绿营兵痞,思想改造不彻底,加之潜伏之旧势力奸细煽动,对严厉军纪及土地政策不满所致!”

电报后面附着初步掌握的损失情况:政治教导员三人、营连级军官五人、士兵十七人遇害,县城粮库被抢,银号损失现洋数千,民宅亦有被劫,影响极其恶劣!

“混账!”饶是高岩心志坚毅,此刻也气得浑身发抖,一拳砸在桌案上,震得茶杯乱跳。第四师是他为了快速扩军,大量吸纳整编旧军队而组建的,本以为依靠核心骨干和严格制度能够掌控,没想到还是出了如此大的纰漏!这不仅仅是军事损失,更是对革新军声誉和新政根基的致命打击!若不能迅速、果断、残酷地处理,连锁反应足以崩坏整个局面!

“总司令!”赵三槐、陈雨顺等将领闻讯赶来,个个脸色铁青,眼中喷火。

“我都知道了。”高岩强行压下翻腾的气血,声音冰冷得如同西伯利亚的寒风,“王奎已经去了,我相信他能处理干净。但现在,我们要做的是稳住全局,杜绝蔓延!”

他目光如刀,扫过在场众人:

“命令!”

“一、西线所有与新编第四师有关联或成分类似的部队,立即进行内部甄别和忠诚审查!由总参谋部派出可靠军官和政治干部,接管指挥权,加强控制!但凡有动摇、怨言者,立即隔离,严加看管!”

“二、行政总署立即派出工作组,前往阳信县及周边地区,安抚民众,发放救济,公开宣布哗变军队为叛匪,其所为与革新军宗旨背道而驰,军政府必将严惩不贷,给百姓一个交代!所有百姓损失,由军政府先行赔付!”

“三、司法总署与内卫府联合成立特别法庭,对此事件进行彻查!凡参与哗变之首恶,一经捕获,无需审判,就地枪决!凡与之勾结、提供情报之内应、奸细,无论涉及何人,是何背景,一律连坐,从严从重处置!我要用这些叛徒的血,警示三军,清洗内部!”

“四、通电全军及控制区各州县,详述阳信哗变之经过、罪行及我之处理决心!重申我军纪、我宗旨!告诫所有将士官兵,革新之路,容不得半点沙子!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一道道命令,带着凛冽的杀伐之气,迅速传达下去。整个军政府控制区,尤其是军队内部,瞬间掀起了一场无声却又无比严厉的风暴。审查、清洗、宣教、安抚……多管齐下。

王奎的行动更是雷厉风行。他亲率的追剿部队,如同猎豹般咬住了叛军的尾巴。这些乌合之众的叛军,一旦离开营盘,便暴露了其混乱的本质,抢劫来的财物拖慢了他们的速度,内部也因分赃不均而争吵不断。

在叛军企图渡过马颊河逃入直隶的前夜,王奎部骑兵营率先赶到,截断了他们的去路。随后步兵主力合围。一场几乎没有悬念的战斗在黎明时分打响。叛军一触即溃,大部分被俘,少数负隅顽抗者被当场击毙。为首煽动哗变的几个旧军官和奸细,被王奎下令就在河滩上,当着所有被俘士兵和附近被惊动村民的面,执行枪决!

鲜血染红了河边的沙土,凄厉的枪声在旷野中回荡,如同敲响在所有心怀异志者心头的丧钟。

消息传回登州,高岩下令将此次事件的处理结果,包括被处决者名单、赔偿百姓的明细、以及对相关失职军官的处分,全部登载在军政府新创办的《革新日报》上,公之于众。

此举在内部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一些原以为高岩会遮遮掩掩的旧官吏感到错愕,而更多的基层士兵和普通百姓,则在最初的惊恐之后,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冷酷的公正与力量。军政府没有推诿责任,没有官官相护,它以最直接、最血腥的方式,清理了自身的腐肉,并昭告天下其维护秩序和纪律的决心。

阳信哗变,这场突如其来的惊雷,在付出了血的代价后,反而像一次残酷的外科手术,割掉了革新军机体上一个危险的毒瘤。经过此番整肃,军队的纪律性和凝聚力不降反升,内部那些潜藏的反对声音被强力压制下去,新政推行的阻力也为之减小。

高岩站在总司令部楼顶,望着渐渐恢复秩序的登州城。他脸色依旧沉静,但紧抿的嘴角透露着内心的不平静。他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改造一个旧世界,远比打败一个外部敌人要复杂和残酷得多。前进的每一步,都可能伴随着内部的背叛和流血。

冯·施拉格的到访,带来了外部的机遇与挑战;阳信的枪声,则敲响了内部的警钟。

他既是这艘新船的舵手,要在惊涛骇浪和暗礁险滩中寻找航向;也必须是这船上的铁匠,要不断地锻造、修补,甚至狠心敲掉那些不合格的、锈蚀的部件。

前路漫漫,砥柱中流。他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因为脚下,已是万丈深渊,回头无岸。唯有握紧手中的“革新”之剑,斩断一切荆棘,方能在这崩坏的时代,杀出一条血路,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搏一个未知却充满希望的新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