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北洋钢铁军魂 > 第65章 釜底抽薪

北洋钢铁军魂 第65章 釜底抽薪

作者:爱吃藿菜的巫虫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17:39:09

荣禄派来的“钦差”,是以兵部郎中、荣禄心腹门生赵舒翘为首的一行十余人。他们打着“宣旨犒军,体察边情”的旗号,一路招摇,抵达了已成为北方新权力中心的登州。

高岩依足了官场规矩,率领文武官员出城十里相迎,香案供奉,三跪九叩,恭迎圣旨。圣旨的内容与之前预料不差,高岩晋山东巡抚,加兵部侍郎衔,会办北洋军务。王奎、赵三槐、陈雨顺等将领各有擢升,新军将士赏赐有差。场面上的功夫,高岩做得滴水不漏,给足了朝廷和这位“钦差”面子。

赵舒翘年约四旬,面皮白净,三绺短须,一副精明干练的京官模样。他见高岩如此“恭顺”,心中稍定,但目光扫过高岩身后那些军容严整、眼神锐利、与旧式官军截然不同的新军将领时,心头又不自觉地蒙上一层阴影。这些将领,对高岩的敬畏远甚于对朝廷天使的尊崇。

接风宴席设在修缮一新的原登州镇守使衙门,现辽南军政公署大堂。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场面话说完,赵舒翘便开始了他此行的真正任务。

“高抚台,”赵舒翘端着酒杯,笑容可掬,语气却带着试探,“辽南一战,抚台扬我国威,震慑倭寇,实乃社稷之幸。朝野上下,无不仰慕抚台麾下虎贲之师,不知如今新军编练,已至何等规模?也好让下官回京复命时,能向皇上、太后及荣中堂细细禀明,朝廷方能放心倚重啊。”

这话问得看似随意,实则直指核心——摸底军队数量。

高岩面色不变,举杯回敬,淡然道:“赵大人过誉。新军草创,全赖将士用命,方有尺寸之功。目前仍以原‘新军第一标’为基干,吸纳辽南战役中部分忠勇可嘉之官兵,编为三协(旅),员额尚未过万。眼下首要之务,乃是汰弱留强,精炼战术,而非盲目扩充员额,虚耗粮饷。”

他报出的数字,远低于赵舒翘私下估算,也低于朝廷的猜测。赵舒翘将信将疑,但高岩语气诚恳,且“汰弱留强”之说也符合兵家常理,他一时抓不住把柄,只好打个哈哈,将话题转向别处。

接下来的几日,赵舒翘一行在“陪同”下,“参观”了登州城防、部分新军营地以及机器局的外围区域。他们所见到的新军,军纪严明,操练刻苦,装备也明显优于旧军,但规模似乎确实如高岩所言,并未过度膨胀。机器局也是忙忙碌碌,但主要看到的仍是修复缴获枪炮、制造子弹等常规作业,并未见到什么惊世骇俗的“秘密武器”。

赵舒翘心中疑窦未消,他知道高岩必然有所保留。明面上查不出什么,他便开始了暗中的动作。

是夜,赵舒翘下榻的驿馆内,灯火通明。他避开高岩安排的耳目,秘密会见了几位“主动”前来拜会的客人。这些人,有的是登州本地的旧式官吏,对高岩的新政颇有微词;有的是原本辽南诸军中不得志、或被高岩打压的军官,心怀怨望;甚至还有一两个看似投靠高岩,实则首鼠两端的士绅。

“高岩此人,跋扈专权,视朝廷法度如无物!在辽南,他搞什么‘军政公署’,分明是另立中央!”

“他重用寒微,排斥异己,我等稍有不服,便遭打压撤职!”

“还有那苛捐杂税,名为兴办实业,实则中饱私囊!赵大人,您可要为我等做主啊!”

这些人七嘴八舌,控诉着高岩的种种“罪状”,其中不乏夸大其词甚至凭空捏造。赵舒翘听着,脸上露出同情和愤慨之色,心中却在冷静地甄别、分析。他要的,不仅仅是这些牢骚,而是能够分化、瓦解高岩集团内部的关键人物和把柄。

然而,他低估了高岩对内部的掌控力,也低估了新政带来的向心力。

几乎就在赵舒翘秘密接见这些人的同时,一份份详细的密报已经摆在了高岩的书案上。会见的人员名单、谈话的大致内容(虽不完整),都被“夜枭”和内卫系统清晰地记录在案。

“果然忍不住了。”高岩冷笑一声,将密报递给一旁的王奎。

王奎扫了一眼,怒道:“这帮吃里扒外的东西!大人,要不要我……”

高岩摆了摆手:“不必动怒,也不必打草惊蛇。赵舒翘此行,本就是来做这个的。我们要做的,是让他无功而返,甚至……偷鸡不成蚀把米。”

他沉吟片刻,吩咐道:“去,把陈雨顺叫来,另外,让机器局的李德明也准备一下。”

第二天,赵舒翘提出想要更深入地“观摩”新军战术操演,并“请教”军工制造之事。高岩欣然应允。

在校场上,赵舒翘看到了新军以“协”为单位的攻防演练。部队行进间阵型变幻莫测,步、骑、炮协同紧密,尤其是那种被高岩称为“霹雳火”的轻型迫击炮和精准的步枪射击,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虽然不懂现代军事,但也看得出这支军队的战斗力远超淮军、练军。

而更让他心惊的,是士兵和基层军官的精神面貌。他们眼中没有旧式军队的麻木和畏缩,只有一种昂扬的斗志和对高岩近乎狂热的信赖。当高岩简短训话时,山呼海啸般的“愿为大人效死!”之声,让赵舒翘脊背发凉。

在机器局,高岩亲自陪同赵舒翘参观了新建的枪炮修理车间和弹药生产线。李德明作为技术负责人,向赵舒翘介绍了“改进型黑火药颗粒化技术”和“弹头被甲工艺”,这些虽然也是技术改进,但还在赵舒翘能理解的范畴内。而当赵舒翘“无意间”问及“水下巨舰”和“天雷火炮”时,高岩只是轻描淡写地将其归功于“将士用命,战术奇袭”和“缴获倭寇之新式炮弹偶有所得”,并顺势大倒苦水,言及军工研发之艰难,经费器械如何短缺,希望朝廷能多加拨付。

赵舒翘被堵得哑口无言,他明知高岩在敷衍,却抓不到任何实质证据。

接连数日,赵舒翘的暗中接触也进展不顺。他试图接触的几个看似有隙可乘的中层军官,要么态度冷淡,言语谨慎;要么虽然抱怨几句,但一触及核心,便立刻闭口不言,眼神中充满了警惕。他带来的金银和许诺的官位,在这些人面前似乎失去了魔力。

直到他离登前夜,一位他寄予厚望的、原属宋庆部下的参将,在收下重金后,于深夜悄然将银票原封不动地塞回了赵舒翘卧房的门缝,只附了一张字条:“高大人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赵大人,请回吧。”

赵舒翘拿着那张字条,在灯下呆坐了半夜,脸色铁青。他终于明白,高岩对这支军队的控制,远非简单的官职和利益所能动摇。那是一种建立在共同信念、严明纪律、丰厚待遇以及辉煌胜利基础上的、牢不可破的凝聚力。荣中堂的釜底抽薪之计,在这里,抽到的只是一锅冰冷的、坚硬的铁板。

次日,赵舒翘带着满腹的挫败感和对高岩更深的忌惮,灰头土脸地离开了登州。他知道,他的任务彻底失败了。他带回北京的,将不再是能够制衡高岩的把柄,而是一个更加棘手、更加强大的对手已然成型的确切消息。

送走赵舒翘,高岩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去的车队,目光冰冷。

“朝廷的试探,这只是第一次。”他对身旁的王奎和陈雨顺说道,“接下来,恐怕就是经济上的掣肘,甚至是舆论上的攻讦了。”

“那我们……”王奎问道。

“加快步伐。”高岩斩钉截铁,“按照我们的计划,扩军、练兵、新政,一样都不能停!我们要抢在朝廷反应过来,或者说,抢在他们下定决心动手之前,变得足够强大,强大到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登州的天空下,改革的步伐愈发急促,而来自北京的阴云,也似乎愈发低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