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明末建基业 > 第45章 白色的金子(下)·上篇

黑风坳盐井所在的荒芜山坳,在短短半月内彻底变了模样。

曾大牛率领的工兵队如同高效的工蚁,清理了井口堆积的乱石和淤泥,用粗大的圆木和石块重新加固了井壁,并在井口上方搭起了坚固的支架。临时窝棚沿着山势搭建起来,一条通往远处溪流的粗糙道路也被开辟出来。一队精锐士卒在王铮的安排下,扼守着进出山坳的要道,哨塔上警惕的目光扫视着周围的群山。

然而,生产的开端却充满了艰辛与低效。

最初的汲卤方式,是沿用老盐头记忆中最原始的方法:用长绳系着木桶抛入深不见底的井中,全靠人力一点点拉上来。一桶卤水重达数十斤,从数十米深的井下拉起,不仅耗费体力,速度也极慢。十几个壮劳力轮流作业,忙活大半天,汲上来的卤水也仅能装满几个大木盆。看着那缓慢累积的、浑浊的黄褐色液体,负责现场监工的曾大牛急得嘴角冒泡,却也无计可施。

熬盐的环节更是燃料的黑洞。临时垒起的几十口大灶日夜不停地燃烧着砍伐来的木材,浓烟滚滚,将山坳熏得乌烟瘴气。卤水在巨大的铁锅中沸腾、翻滚,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水分一点点蒸发,留下锅底灰白色的盐结晶。效率低下,燃料消耗却大得惊人,照此下去,周边的树林很快就会被砍伐一空。

消息传回统帅府,沈正阳立刻意识到,必须进行技术革新,否则这盐井的产出,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反而会成为新的负担。

他再次来到了盐井工地。没有理会曾大牛关于人手和燃料的抱怨,他径直走到井口,仔细观察着工人们费力拉拽绳索的过程,又看了看远处那一片烟雾缭绕的熬盐区,眉头紧锁。

“不能这样下去。” 沈正阳对闻讯赶来的林清源和工地上几位负责的匠人说道,“人力有穷时,山林亦有尽。我们要借助工具,借助自然之力。”

他蹲下身,捡起一根树枝,在泥地上画了起来。

“汲卤的工具必须改进。” 他一边画一边解释,“在井口支架上安装一个固定的滑轮,绳索穿过滑轮,一端系着桶,另一端……我们不用人力直接拉,而是绑在一个横着的杠杆上。就像撬石头一样,利用杠杆的省力原理,哪怕是妇孺,也能轻松将数十斤重的卤水从深井中提起。”

匠人们围着那简陋的草图,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他们都是熟手,一点就透。

“妙啊!统帅!这样能省大力气!” 一个老木匠拍腿叫道。

“不止。” 沈正阳继续画着,“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个绞盘,配合着使用,既能省力,还能控制速度,更稳当。”

接着,他的树枝指向那片被平整出来、靠近山坡的空地。

“还有熬盐,不能光靠烧柴。我们要开辟‘盐田’。” 他画出几个依次降低的、方正的池子轮廓,“把卤水先引入最高处的池子,利用日头和风来吹晒,让水分自然蒸发,卤水变得更浓。然后放入第二个池子,再晒,再浓缩……最后,等到卤水浓度足够高,再送入灶房进行最后的熬煮。这样,我们能节省至少一半,甚至更多的燃料!”

这个想法更加超前,匠人们听得目瞪口呆,利用太阳和风来替代柴火?这简直是闻所未闻!但仔细一想,却又合情合理。

“可是……统帅,这池子怎么建?要是漏了怎么办?下雨了又怎么办?” 有匠人提出疑问。

“池底要反复夯实,铺上黏土,有条件的话,以后可以烧制砖石铺砌,刷上桐油石灰防漏。” 沈正阳耐心解答,“至于下雨,我们可以挖掘排水沟,搭建活动的草席或者木板遮盖,未雨绸缪。”

他的思路清晰,给出的方法虽然新颖,却并非空中楼阁,都建立在现有的技术和材料基础上。匠人们心中的疑虑渐渐被兴奋所取代,他们仿佛看到了一条全新的、更加光明的制盐道路。

说干就干。在沈正阳的亲自指导下,匠作营抽调来的木匠和铁匠们开始打造新式的汲卤装置——被沈正阳命名为“省力杠杆汲卤架”和“稳速绞盘”。木工们负责制作杠杆、支架和绞盘本体,铁匠则打造坚固的滑轮、铁轴和棘轮卡扣。

另一边,大批流民被组织起来,按照沈正阳规划的图纸,热火朝天地开挖、夯实盐田。划分出蒸发区、调节区、结晶区,挖掘引卤渠和排水沟。整个山坳,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充满创造力的工地。

老盐头被安置在一个干燥温暖的窝棚里,有专人照顾。当他被人搀扶着,看到那架设起来的、带有古怪杠杆和滑轮的汲卤架,以及那片正在挖掘的、规整的池子时,浑浊的老眼里充满了困惑,继而变成了难以置信。他喃喃自语:“这……这能行吗?”

几天后,当第一架“省力杠杆汲卤架”安装调试完毕,一名半大的小子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中,轻轻压下杠杆另一端,并并不太费力,井下的木桶便稳稳升起,将满满一桶卤水提上井口时,整个工地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

效率,提升了数倍不止!而且更加省力安全!

老盐头颤抖着走到井边,看着那哗哗倒入蓄卤池的浑水,又摸了摸那冰冷的杠杆,两行热泪终于忍不住滚落下来。他朝着沈正阳所在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他知道,传承了数代、依靠血汗和蛮力的古老制盐方式,在这一刻,被彻底改变了。

盐田的修建尚需时日,但新式汲卤工具的成功,已经极大地鼓舞了所有人的士气。洁白的盐山仿佛就在眼前招手。沈正阳站在初具雏形的盐田旁,看着忙碌的人群和那高效的汲卤架,心中清楚,这“白色的金子”,即将真正成为青鸾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坚实支柱。技术的光芒,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照进了这片古老的土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