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明末建基业 > 第43章 “打土豪”与原始积累(下)

秦王府庄园的巨大收获,如同久旱甘霖,瞬间缓解了青鸾军濒临崩溃的粮食和财政危机。堆积如山的粮秣被迅速登记入库,分流至各粥棚、军营和水利工地,原本掺着树皮野菜的稀粥重新变得稠厚,军民脸上菜色稍褪,士气为之一振。金银财宝则被纳入新建的库房,为下一步的扩军和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底气。

然而,沈正阳的目光,并未在这些显而易见的财富上过多停留。当曾大牛等人还沉浸在清点粮食金银的喜悦中时,他已带着王铮和林清源,走进了庄园深处那片被高墙隔开的区域——工匠作坊区。

与外面粮仓金库的喧嚣不同,这里显得格外安静,甚至有些压抑。数十间大小不一的工棚井然排列,里面摆放着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工具、半成品以及堆积的原料。近百名衣衫虽旧却浆洗得干净、神色惴惴不安的工匠,连同他们的家眷,被暂时集中在一处较大的院子里。他们大多是世袭的匠户,被王府牢牢束缚在这片土地上,此刻面对这群陌生的、杀散了王府护卫的“贼军”,眼中充满了恐惧和茫然。

沈正阳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缓步走进一间存放弓箭的工棚。他拿起一张制作精良的长弓,手指拂过光滑的弓臂,又看了看旁边一堆已经初步成型的弓胎和牛角片,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这些工匠的水平,远超他的预期。

“谁会制弓?” 沈正阳目光扫过那群工匠,声音平和。

人群中一阵骚动,一个约莫四十岁、面容精悍的汉子犹豫了一下,走了出来,躬身行礼:“回……回大人话,小人李三,家中三代都是为王府制弓的弓匠。”

“识字吗?” 沈正阳又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

李三愣了一下,点点头:“认得一些,祖传的图谱和用料方子,都……都看得懂。”

沈正阳心中一动,又连续问了几个不同工种的工匠,发现其中竟有大半都粗通文墨,尤其是那些负责核心工序的大匠,甚至能写会算!这与民间工匠大多文盲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他立刻意识到,这些被权贵垄断的优秀工匠,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尚未开发的宝藏!他们识文断字,意味着能够理解更复杂的图纸和原理,能够进行记录和传承,这是工业化萌芽最宝贵的种子!

“好!很好!” 沈正阳脸上露出了进入庄园后第一个真心的笑容。他转身对林清源吩咐:“清源,立刻登记所有工匠及其家眷姓名、特长。告诉他们,从今日起,他们不再是王府的奴仆匠户,而是我青鸾军‘匠作营’的成员!待遇从优,按技艺高低,发放足额口粮和工钱!其家眷,同样分田安置!”

此言一出,工匠人群中顿时响起一片难以置信的惊呼和低泣。脱离匠籍,获得自由身,还有田有粮有工钱?这简直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安抚下激动的工匠,沈正阳立刻投入到另一项工作中。他找来炭笔和粗纸,凭借记忆,迅速勾勒出一张带有滑轮组的复合弓草图,虽然线条简陋,但原理清晰。“李三,你来看看,依照此图,能否打造出更省力、射程更远的弓?”

李三捧着那张在他眼中堪称“奇思妙想”的草图,双手微微颤抖,眼睛越来越亮:“大人!这……这滑轮之法,妙啊!省力且能增加开弓幅度!只是……对材料和弓臂要求更高,需要反复试制……”

“尽管试!需要什么材料,找林司务支取!成功了,重重有赏!” 沈正阳鼓励道。

随后,在巡视一处木工作坊时,沈正阳的目光被一台结构巧妙、利用脚踏板通过曲轴带动工件旋转的原始木工车床吸引住了。他仔细查看了它的结构,心中一个更加庞大的计划开始成型。

“召集所有大匠!” 沈正阳语气中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我们要组建专门的研造队伍!比照这台木车床,我们要造出能加工铁器的、更精密的铁制车床!要有稳固的导轨车架,要有能精准控制进刀的溜板箱!”

他当场画出了更复杂的示意图,讲解了基本原理。工匠们围着图纸,议论纷纷,眼中充满了好奇与挑战的**。很快,一支由十五名最顶尖、最富经验的铁匠、木匠、机关匠组成的“精密器械研造组”宣告成立,沈正阳亲自命名为“巧工组”。

为了给未来的大型机械提供动力,沈正阳选址在一条水流湍急的溪流旁,下令修建一座坚固的水坝,集中人力物力,要在最短时间内建成!

与此同时,奖励制度被明确颁布:凡对工具改进、工艺革新、新产品试制有贡献者,视成效给予粮食、银钱乃至官职奖励!

一时间,原本死气沉沉的工匠区变得热火朝天。在李三的带领下,滑轮复合弓的试制紧锣密鼓地展开;在“巧工组”的日夜钻研下,第一台采用硬木导轨和简易溜板箱的铁木结构“原型车床”开始组装;水坝工地更是人声鼎沸。

沈正阳甚至开始勾画更遥远的蓝图——利用水利锻锤锻造均匀的钢棒,利用改进的水力钻床钻铣出笔直的枪管,利用水力磨床进行精细打磨……试制超越这个时代的燧发枪,以及标准化的定装纸筒弹药!

工业的火花,就在这被夺取的庄园作坊里,在一群刚刚获得解放的工匠手中,在沈正阳超越时代的眼光引导下,开始迸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光芒,或许微弱,却预示着一条截然不同的、通往强大与自主的道路,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悄然开辟。青鸾军的原始积累,不仅仅是粮食和金银,更是人才、技术和工业体系的宝贵雏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