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明末建基业 > 第48章 军工之基——水力钻床(下)

张大锤领命而去,带着那张承载着厚重期望的原理图,以及沈正阳后续补充的、更为详尽的齿轮传动与钻杆进给结构的草图。攻关小组的另外四人很快确定下来:除了张铁锤自己,还有擅长制作精密榫卯、对结构力道理解极深的老木匠鲁师傅,负责打造关键铁质部件的青年铁匠赵胜,以及两名心思缜密、善于记录和计算的年轻学徒。

五人将自己关在了匠作营角落一座临时划拨给他们的、略显简陋却足够宽敞的工棚里。棚子一侧紧邻着一条水流颇为湍急的灌溉渠支流,这正是沈正阳特意为他们选定的地点——未来钻床的动力之源。

工棚内,炭笔在地上、木板上画满了各种演算的图形和数字。那几张由沈正阳绘制的草图被悬挂在最显眼的位置,几乎被每个人的目光摩挲得有些发亮。

最初的兴奋过后,巨大的挑战便扑面而来。沈正阳提供的只是原理和方向,具体的实现细节,需要他们一点点去摸索、去创造。

“统帅画的这水轮,带动大齿轮,大齿轮再带动小齿轮,说是能加快钻头转动的速度……” 赵胜指着图纸,眉头拧成了疙瘩,“可这齿轮的大小、齿数该怎么定?转太快了,钻头怕是要断;转慢了,又钻不动那铁疙瘩。”

“还有这钻杆,” 张大锤抚摸着一段初步锻打成的实心熟铁棒,语气沉重,“要又直又硬,长时间转着还不能弯,更不能断。寻常的铁,怕是顶不住。”

“固定铁棒的卡具更要紧!” 鲁师傅插话,他用木条比划着,“钻头往下钻,力道极大,卡具若是不稳,稍微晃一下,这孔就钻歪了,前功尽弃!”

每一个问题都如同横亘在面前的巨石。他们没有现成的公式可以套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能依靠有限的常识、反复的推演和大胆的假设。

张大锤沉默寡言,大部分时间都蹲在工棚外,看着那哗哗流淌的渠水发呆,手里无意识地捏着一块泥巴,反复塑形。他在感受水流的力量,在脑海中构建水轮击水、力量传递的整个过程。鲁师傅则带着学徒,用轻质的木料制作着不同比例的齿轮模型,在沙盘上模拟啮合与传动,寻找着转速与扭矩之间那微妙的平衡。赵胜则一头扎进了铁匠炉旁,尝试用不同的钢材打造钻头,用土法渗碳,再小心翼翼地淬火,测试其硬度和韧性,折断的钻头很快堆起了一小堆。

失败是家常便饭。第一次尝试制作的木制水轮,因为强度不够,在湍急的水流冲击下很快散架。重新设计、用更粗壮的木料并加上铁箍加固后,水轮勉强能稳定运转了,但与之连接的木质齿轮却在传递动力时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嘎吱”声,崩断了好几个齿。

“不行,受力太大的地方,必须用铁!” 张大锤看着崩碎的齿轮,做出了判断。

于是,赵胜的任务又加重了,需要锻造出足够大、齿形精准的铁质齿轮。这又是一个难题,锻造大型铁件本就费力,还要保证齿距均匀,更是难上加难。他们只能先做出泥范,再浇铸出粗坯,然后由赵胜一锤一锤地反复锻打、修形,耗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

钻杆的问题同样棘手。最初使用的熟铁钻杆,在高速旋转和持续压力下,没坚持多久就开始弯曲、抖动,导致钻孔严重偏斜。张铁锤提出,必须在钻杆中部增加支撑的轴承,减少其悬空长度,但这又涉及到精密轴承的制造,几乎是一个无解的循环。最终,他们采取了一个笨办法,但也可能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使用更粗、更重的精铁钻杆,虽然制造难度和动力需求更大,但稳定性稍好。

工棚里日夜响着敲打声、争论声和叹息声。进展缓慢,挫折不断。有人开始怀疑,这台想象中的机器是否真的能够实现。就连一向沉稳的鲁师傅,看着堆积如山的废料和寥寥无几的进展,也忍不住在深夜发出疲惫的叹息。

就在这时,沈正阳再次来到了工棚。他没有询问具体的进度,也没有指责他们的缓慢,只是静静地看了一会儿他们正在组装的、充满了各种临时补救措施的传动系统,以及那根显得过于笨重的钻杆。

“很难,我知道。” 沈正阳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力量,“我们正在做的,是前人从未做过的事情。每一次失败,都是在为最后的成功排除一个错误的选项。”

他走到那根粗笨的钻杆前,用手掂了掂:“现阶段,不求完美,只求能动起来,能钻出孔。哪怕慢一点,粗糙一点,也是胜利。支撑的问题,或许可以尝试用硬木制作一个带孔的导向套,里面衬上耐磨的铜片,定期更换,虽然不完美,但或许能支撑一段时间。”

他又看向那些粗糙的铁齿轮:“齿轮的精度可以慢慢提升,眼下,只要它们能咬合着转起来,把水的力量传过去,就是成功。”

沈正阳的话,没有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却像一阵清风,吹散了笼罩在工棚里的焦躁与阴霾。他肯定了他们的努力,接受了不完美,指明了“先解决有无,再追求好坏”的务实路径。

张大锤浑浊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了火光。他重重地点了点头:“统帅,我们明白了!”

攻关小组重整旗鼓。他们暂时放弃了过于超前的设想,采纳了沈正阳的建议,用最务实、甚至有些简陋的方法,解决眼前最紧迫的问题。笨重但结实的钻杆,粗糙但能勉强传动的铁木混合齿轮机构,简单的水轮动力系统,以及一个用硬木和铜片制作的、可更换的简易导向套……一台充满了妥协与临时痕迹,但却凝聚了五人无数心血的“原型机”,终于在水渠边矗立起来。

它看起来有些怪异,有些丑陋,与沈正阳图纸上那简洁高效的构想相去甚远。但它确实集合了水轮、齿轮、钻杆、卡具和进给装置(一个利用重力下压的简单杠杆)这些基本要素。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台原始的机器上,紧张得能听到彼此的心跳。张大锤深吸一口气,对赵胜点了点头。赵胜用力扳动了连接水轮的离合木销(一个简单的插销装置,用于控制动力通断)。

“咔哒……”

水流冲击着水轮,水轮开始缓慢而有力地转动,通过主轴,带动着那大小不一的齿轮组,发出“嘎啦嘎啦”的、并不悦耳却坚实有力的声响。动力经过几级传递,最终,那根粗壮的钻杆,开始以一种相对稳定的速度旋转起来!

“动了!转了!” 年轻的学徒忍不住低呼出声。

张大锤没有欢呼,他神情凝重,亲自操作着那简单的杠杆,让旋转的钻头缓缓接触固定在卡具上的一根短铁棒。

“嗤——”

一阵尖锐而持续的摩擦声响起,钻头与铁棒接触的地方,冒起了细小的青烟和金属碎屑。

钻床,动了!它真的开始钻孔了!

尽管声音刺耳,进展缓慢,尽管那钻出的孔洞还远谈不上笔直和光滑,但这一刻,标志着青鸾军,乃至这个时代,在通向工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蹒跚却至关重要的一步。水力,这种古老而强大的自然力量,第一次被系统地 使用,用于征服坚硬的金属。希望,随着那旋转的钻杆,一点点地,向着铁棒的深处掘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