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明末建基业 > 第31章 痛定思痛,定策根基(上)

洛川县衙,如今再次成为了青鸾军的指挥中枢。与上一次攻克时的喧嚣和后续的盲目乐观不同,这一次,大堂内的气氛沉凝如水。粗大的蜡烛燃烧着,火光跳跃,映照着围坐在粗糙木桌旁的一张张或沉静、或犹疑、或桀骜的面孔。

沈正阳坐在主位,目光缓缓扫过众人。除了曾大牛、张铁锤、赵石头、刘虎、高小宝、周账房这些起家的核心骨干,还多了几张在二次攻克洛川和后续收拢溃兵中涌现出来的新面孔,以及一些迫于形势归附的原洛川小吏和乡绅。成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

“城,我们又打回来了。” 沈正阳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粮食和钱财,库房里也还有不少。想必在座的一些兄弟,已经在想着,是时候快意恩仇,或者……好好享受一番,再去打下下一个城池,抢更多的金银粮帛了。”

他这话一出,堂下不少人的眼神都闪烁起来,尤其是那几个新近依附、匪气未脱的头领,脸上甚至露出了理所应当的神色。

然而,沈正阳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无比沉凝,甚至带着一丝凛冽的寒意:

“但如果,我们真的这么想,这么做了,那我可以告诉诸位,我们的下场,绝不会比那‘闯王’高迎祥、‘八大王’张献忠好到哪里去!甚至,可能更惨!”

“闯王”、“八大王”的名号,如同惊雷,在堂中炸响!这些都是如今搅动天下风云、令朝廷头疼无比的巨寇,但在沈正阳口中,却似乎成了反面教材。

“将军何出此言?” 一个名叫雷豹的新晋头领忍不住出声,他原是附近山里的土匪头子,带了两百多人来投,性子彪悍直接,“那些大王们纵横数省,官兵闻风丧胆,何等威风!咱们现在兵强马壮,正该趁势而起,扩大地盘,怎会长不了?”

“威风?” 沈正阳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雷头领,你可知道高迎祥如今流窜何处?张献忠又几次险些被官军合围?他们看似势大,实则无根之萍,随风飘荡!打下一城,抢掠一空,然后被官军追赶,放弃城池,再打下一城……周而复始!他们看似强大,却始终是流寇!没有根基,没有稳定的粮饷来源,没有休养生息之地!一旦官军调集重兵,或者他们自己内部生变,顷刻间便是土崩瓦解之势!”

他站起身,走到墙上那幅简陋的陕北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洛川的位置:

“流寇之路,死路一条!我们要想真正在这乱世立足,不再重蹈延安城下的覆辙,就必须彻底改变思路!”

他的目光锐利如刀,斩钉截铁地宣布:

“从今日起,我青鸾军的核心战略,不再是流动作战,四处劫掠!而是——以此洛川为中心,建立我们自己的稳固基业!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建立基业?” 众人面面相觑,这个概念对于习惯了打砸抢的流寇和苦哈哈出身的农民军来说,有些陌生。

“没错!基业!” 沈正阳声音铿锵,“我们要把洛川,变成我们的家,我们的根!让官军不敢轻易来犯,让百姓能安心耕种,让我们的士兵有稳定的粮饷,受伤了有地方修养,阵亡了,他们的家人能得到抚恤,有所依靠!”

他回到座位,开始抛出他酝酿已久的、关乎青鸾军未来命运的新政雏形:

“具体而言,有三条核心政令,必须即刻推行!”

“第一,均田令!” 他看向周账房和几位熟悉地方田亩的小吏,“立即清查洛川境内所有无主荒地、以及被我们斩杀或逃窜的劣绅豪强之田产,登记造册!然后,将这些土地,按丁口,公平地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并颁发由我青鸾军认可的田契,承认他们对土地的所有权!”

分田?!还发田契?!

这话如同在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顿时引起了更大的骚动!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千百年来所有王朝和势力的根基所在!沈正阳此举,无异于是在从根本上撼动旧有的秩序!

“第二,屯田制!” 沈正阳不理会众人的震惊,继续道,“我军中辅兵及部分非战兵人员,战时为兵,闲时则划拨土地,集体垦荒耕种!所产粮食,一部分自给,一部分充作军粮!我们要让军队,在一定程度上,自己能养活自己!”

“第三,以工代赈!” 他目光扫过全场,“如今流民众多,单纯放粮救济,坐吃山空,非长久之计。立刻组织他们,以劳动换取口粮!修缮加固洛川城墙,开挖护城河,兴修水利,铺设道路!我们要让这洛川,固若金汤,也要让这里的民生,逐渐恢复!”

这三条政令,一条关乎民心根基,一条关乎军队生存,一条关乎城池防御和基础设施建设。环环相扣,目标直指一个稳固的根据地。

然而,如此宏大而带有根本性的转变,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沈正阳话音刚落,雷豹便猛地站起,脸上满是不以为然和急躁:

“将军!你这……这来得也太慢了吧?!分田?屯田?修城?这得等到猴年马月才能见到成效?兄弟们提着脑袋打仗,图的是什么?不就是快活逍遥,大碗喝酒,大秤分金吗?照你这么搞,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发财?什么时候才能扩大地盘?不如趁着现在势头好,直接去打延安府,或者往南去打西安府!那才痛快!”

他的话说出了不少激进头领和原土匪们的心声,堂下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显然,沈正阳这套“慢工出细活”的根基建设,与很多人渴望快速劫掠享受的预期,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新政的第一步,便遇到了来自内部的巨大阻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