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砚之爽意 > 第93章 商议流水席

砚之爽意 第93章 商议流水席

作者:喜欢傻狍子的许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7 15:00:00

城门口的喧嚣渐渐远去,韩家车队拐进东街时,夕阳已为青灰色的砖墙镀上一层暖色。这座由韩爽精心置办的小院,门楣虽不高,却因门环上擦拭得锃亮的铜漆和檐下齐整摆放的兰花盆栽,显出几分雅致。

新买的下人早已候在门口——李老实攥着汗湿的帕子,身后的王氏悄悄拽了拽两个孩子的衣角。见众人下车,丈夫笨拙地作揖,两个半大孩子跪在地上磕了响头。韩母李氏眼眶微热,上前虚扶住王氏颤抖的手臂:莫多礼,往后都是一家人。韩爽蹲下身替两个孩子拢了拢散开的衣领,轻声道:这是你们的新家,不必拘谨。

韩父韩母他们看着这处虽不奢华却处处透着女儿用心的产业,眼中满是感慨。韩爽轻声介绍着:“爹,娘,这院子虽小,但位置尚可,以后咱们家人来县城办事,随时都有个落脚的地方。李叔和王婶都是本分人,也会照看得很好。”

韩母李氏拉着女儿的手,轻轻拍了拍,一切尽在不言中。韩父韩文松则微微颔首,对李老实嘱咐了几句“用心当差”之类的话。

因知县晚间设宴,众人并未在小院久留。韩父韩母及祖母等人则被韩爽和韩恺陪着,先在县城最好的酒楼用了顿便饭。席间,自然又是说不完的别后之情,韩恺眉飞色舞地讲述京城见闻,韩爽则细声补充,韩父韩母听得目不转睛,时而惊叹,时而欣慰。祁砚之虽话语不多,但举止得体。

酒楼雅间里,祁砚之将剔骨羊肉夹进韩父碗中时,韩钧正说起知县欲留他在衙门任职的邀约。韩文柏放下筷子,碗沿磕出清脆声响:咱韩家世代耕读,钧儿既中了举,便该准备秋闱。满桌菜肴蒸腾的热气里,祖母王氏用筷子头轻点韩爽:你大哥金榜题名时,你大伯连夜磨墨写族谱,墨汁溅满了新裁的宣纸。众人哄笑中,韩爽瞥见大伯耳尖泛红,忽然明白那些她以为被岁月冲淡的记忆,其实一直藏在大伯和父亲摩挲旧书箱的手指间。不时为长辈布菜添茶,其细心沉稳愈发赢得韩家长辈的好感。

宴后,韩钧和祁砚之留在县城准备赴知县之约,韩爽、韩恺则陪着父母、祖母、大伯二叔等一众亲人,乘坐马车,在暮色四合中返回乡下老宅。

马车驶离县城,熟悉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道路不再那么平坦,略带颠簸,却更显亲切。夕阳的余晖将田野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色,远处的村落升起袅袅炊烟。

马车里,韩母紧紧握着韩爽的手,仿佛怕一松开女儿又会不见。祖母王氏靠着软垫,眯着眼,脸上带着满足而疲惫的笑容,听着孙儿孙女们叽叽喳喳的说话声。韩父虽沉默着,但目光始终流连在窗外熟悉的景致上,那紧绷了许久的嘴角,终于彻底放松下来,带上了一丝归家的惬意。

离村子越近,韩爽的心跳得越快。那是一种混合着激动、幸福和一丝难以言喻的酸楚的“近乡情怯”。她看着母亲眼角的细纹,父亲鬓角隐约的白发,还有祖母愈发佝偻的身形,心中暗暗发誓,今后定要更好地承欢膝下。

马车驶过石拱桥时,韩爽看见河岸垂柳下站着几个熟悉的身影——是隔壁三婶举着油纸伞,堂叔公攥着旱烟袋,连总爱板着脸的里正都踮脚张望。暮色里飘来炊烟混着新麦粉的香气,韩恺突然把脑袋贴在车窗上:哥!你看村口老槐树!那窝喜鹊又回来了!

颠簸的土路上,祖母的针线筐从行李架上滚落,露出半截绣着并蒂莲的鞋垫——那是给韩爽准备的嫁妆。韩爽慌忙去捡,却被母亲按住手:让你哥教你爹认路,咱们老宅的柿子树该挂果了。韩文松望着窗外渐次亮起的灯火,忽然开口:当年你出生那晚,也是这样的星光。韩爽心头一颤,想起襁褓中母亲哼唱的摇篮曲,此刻正随着车轮碾过碎石的声响,在记忆里忽远忽近地回荡。

马车终于停在了那熟悉的、带着篱笆院的农家小院前。听到动静,左邻右舍纷纷探出头来,热情地打着招呼,言语间充满了对韩钧高中的羡慕和对韩家人归来的欢迎。

回到真正自幼长大的家,所有人的神态都更加放松自在。堂弟韩睿早已跑前跑后,兴奋地展示着他觉得家里的一切“新变化”。炊烟从厨房的烟囱里袅袅升起,母亲和大伯娘已经手脚麻利地开始张罗晚饭,堂屋的油灯将窗纸映出琥珀色的光晕,韩睿举着根草茎在青砖地上画京城地图,说看见韩爽住的四合院有九级台阶。厨房飘来萝卜炖肉的醇香,二婶掀帘子喊:老太太尝尝新摘的嫩玉米!在空气中都弥漫着久违的、纯粹的家的味道。

晚饭后,韩钧和祁砚之也聚餐回来了。一家人就围坐在堂屋的暖炕上,炕桌摆着炒熟的南瓜子和粗茶,气氛温馨而融洽。窗外的秋虫唧唧鸣叫,更衬得屋内灯火可亲。

这时,韩文柏清了清嗓子,将话题引向了正事:“钧儿如今高中解元,是天大的喜事。按咱们乡里的规矩,也该好好庆贺一番,告慰祖先,答谢乡邻。砚之之前提的流水席,我看很是妥当。”

韩文柏将族谱轻轻放在炕桌中央时,祁砚之正将账册摊开:南货铺子的云片糕最是爽口,茶叶用武夷山的岩茶...韩爽忽然按住他的手:礼单上要添两篓冬腌的酸笋——里正老爷牙口不好,就爱吃这个。众人笑作一团时,祖母摸出个蓝布包袱,里面是叠得方方正正的压箱底银票:给砚之置办辆马车,往后来回也方便。

祖母王氏第一个赞同,老人家脸上泛着红光:“该办!必须大办!让十里八乡都知道,咱们老韩家出了个文曲星!”她想到祁砚之的目光愈发慈爱,“砚之这孩子想得周到。”

韩爽依偎在母亲身边,轻声补充道:“爹,娘,除了庆贺,我也是想着,咱们以后多半住在京城,这老宅和地里的庄稼,总需人时常照看。趁着办席,正好宴请里正和族老们,当面托付,再买两个可靠的本地人帮着李叔他们一起打理,我们也更放心些。”她考虑得细致,既全了礼数,也解决了后顾之忧。

祁砚之见韩爽说完,才沉稳开口:“伯父伯母,老夫人,聘礼中特意备了些上好的布匹、茶叶和寻常不易见的南货,正好可用于席面及酬谢里正族老,既显郑重,也不至太过扎眼。林管家精于庶务,席面采买、人手安排等具体事宜,可交由他协同办理,必能周全。”

韩恺兴奋地搓着手:“对!要大办!肉要多,酒要管够!让大家都沾沾大哥的喜气!”他的直白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韩文柏听着侄女儿和未来侄女婿的建言,心中熨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沉吟片刻,一锤定音:“好!那就这么定了!三日后是个黄道吉日,就在咱们院门口和老槐树下摆流水席!老二,你明日一早就去请里正和几位族老,说明缘由,务必请他们赏光。爽儿,你和砚之商量着拟个礼单。恺儿,你跟着林管家,负责采买和搭棚架的事,多出力。”

分工明确,众人纷纷领命。烛光下,一家人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的期盼和团聚的喜悦。夜风送来远处打更的梆子声,韩家灯火通明的小院,正酝酿着一场关于荣耀与团圆的盛宴。每一张扬起的笑脸,每一声关切的叮嘱,都在秋夜里酿成最醇厚的酒,等待着三日后的开席,与十里八乡共同见证这个家族崭新的篇章。这不仅仅是一场宴席,更是韩家在新起点上,对过往的感恩与对未来的宣告。窗外月色皎洁,静静地笼罩着这个充满了欢声笑语的农家小院,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更加红火热闹的日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