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签到北疆,开局召唤霍去病 > 第72章 流言四起,签到“民心”

通源商行的第一批物资,在次日晌午准时送达了关外营地。看着一车车粮食、盐巴和生铁被井然有序地接收、入库,营地内的军民脸上都多了几分踏实之色。沈万三与商行管事交割完毕,拿着回执向刘睿复命,言语间对那“商誉令牌”带来的神奇效果仍感到不可思议。

然而,就在营地内部因为物资补充而士气稍振之时,一股暗流却开始在镇北关内外涌动。

起初只是些零星的传言,在关内的茶肆酒坊、市井角落悄然散播。

“听说了吗?关外那群人,来头可不小,据说是京城里犯了事的贵人,跑咱们这避祸来了!”

“避祸?我看不像,那架势,又是买粮又是买铁,还偷偷招兵买马,怕不是想在这北疆之地当个土皇帝吧?”

“啧啧,五千多人呢,还都是青壮,这要是闹将起来,咱们镇北关还有安宁日子过?”

“我可听王老大手下的人说了,那领头的皇子,在京城就是个不受待见的,如今跑到咱们这儿,指不定会惹来什么祸事……”

流言如同瘟疫般扩散,内容也逐渐变得恶毒起来。有的说刘睿克扣军饷,虐待士卒;有的说他与北边胡人暗通款曲,图谋不轨;更有人信誓旦旦地宣称,看到刘睿的手下在附近村庄强征粮草,欺男霸女。

这些流言真真假假,混杂在一起,刻意将刘睿及其队伍塑造成一个危险、残暴、不受欢迎的入侵者形象。其源头,不言自明,自然是那位在镇北关盘踞多年,感觉自身地位和利益受到威胁的“地头蛇”王阎,以及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势力。他们无法在明面上直接对抗这支拥有皇子名分和数千军队的队伍,便试图用这种下作手段,孤立刘睿,败坏其名声,动摇其军心,甚至希望能引起关内驻军的干预。

流言也不可避免地传到了营地之中。一些外出采买零星物品或与关内有些许联系的士卒带回的消息,让营地里开始弥漫起一种微妙的躁动和不安。虽然绝大多数靖北军士卒对刘睿忠心耿耿,但人言可畏,尤其是在这人生地不熟的边关,些许疑虑的种子一旦播下,便可能滋生蔓延。

韩猛闻听这些污蔑之词,暴跳如雷,几次请命要带兵入关“理论”,都被刘睿强行压了下来。霍去病则加派了哨探,严密监视关内动向,尤其是王阎势力及其可能关联的驻军人员的异动。

刘睿对此倒是相对平静。这种舆论攻势,在他预料之中。他甚至能感觉到,那散布流言者隐藏在阴暗处的得意与狠毒。然而,他更相信事实胜于雄辩。

也就在这流言蜚语甚嚣尘上之际,另一股风,也悄然吹向了营地。

那便是关于“仁王”的传说。

与王阎刻意散布的恶毒流言不同,关于“仁王”的传闻,更多是在底层流民、贫苦百姓和小商小贩之间口耳相传。内容无外乎是这位皇子殿下如何仁德,沿途收拢流民,分发食物,惩处恶霸,军纪严明,秋毫无犯。

起初,这些传闻并未引起太大波澜,毕竟距离遥远,可信度存疑。但随着刘睿队伍抵达镇北关,并实实在在地驻扎下来,一些原本在附近区域挣扎求存、走投无路的人,开始将信将疑地将这里视为最后的希望之所。

这天下午,天色有些阴沉,北风呼啸着卷起地上的沙尘。营地外围的哨塔上,执勤的士兵忽然发现,远处官道的尽头,出现了一群蹒跚的身影。

人数不多,约莫二三十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相互搀扶着,顶着风沙,艰难地朝着营地的方向挪动。他们是从南边某个遭了灾的郡县逃难而来的流民,一路乞讨,受尽白眼与欺辱,几乎已经到了绝境。途中,他们隐约听到了关于“仁王”的传说,便抱着最后一丝渺茫的希望,辗转来到了这帝国北疆。

哨兵立刻将情况上报。

刘睿闻报,沉吟片刻,下令道:“让他们靠近,但止于营门百步之外。派一队士卒戒备,再让苏医官带人去看看,若有伤病,及时救治。另外,取些稀粥和干粮过去。”

命令被迅速执行。当那一小锅冒着热气的稀粥和几筐杂面饼子被抬到这些流民面前时,他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已经太久没有吃过一顿像样的、由“官家”发放的食物了。

一名老兵在同伴的搀扶下,颤巍巍地走到负责分发食物的队正面前,浑浊的老眼带着恐惧和期盼,小心翼翼地问道:“军爷……这……这真的是给我们的?不要钱?也不要我们卖身为奴?”

那队正按照刘睿事先的吩咐,朗声道:“我家殿下有令,遇灾荒流离者,当施以援手。这些食物,是殿下赏赐的,吃完之后,你们可自行决定去留,绝不为难!”

流民们闻言,顿时激动得热泪盈眶,纷纷跪倒在地,朝着营地方向磕头,口中不住念叨着“仁王”、“青天大老爷”之类的话语。那场景,凄惨中又带着一种令人动容的真诚。

苏檀儿带着两名医护兵,为其中几个生病受伤的人做了简单的检查和处理,分发了一些常见的草药。她的温和与专业,更是让这些流民感受到了久违的关怀。

刘睿并没有亲自出面,他只是站在远处一座营帐的阴影下,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他看着那些流民捧着粥碗,如同品尝珍馐美味般小心地喝着;看着那老兵因为得到医治而老泪纵横;看着那些孩子因为得到一个杂面饼子而露出的、几乎算是奢侈的笑容。

他的心中并无多少施舍者的优越感,反而充满了沉重。这只是帝国疆域内苦难缩影的冰山一角。连年的天灾、**、边患,使得像这样的流民群体数不胜数。他能救得了这二三十人,又能救得了天下千千万万的流民吗?

一种深切的无力感,混合着对这片土地和其上人民的责任感,在他胸中激荡。他知道,自己未来的道路,注定要与这些最底层的生灵紧密相连。他们的支持与否,将是他能否在这北疆立足,乃至实现更大抱负的根基。

就在他心潮澎湃,为眼前景象所触动,更深感民心向背之重要的时刻——

【叮!检测到宿主践行“仁德”之道,收拢流民,施以援手,于边关之地初步树立“仁王”声望,触发声望事件签到。是否立即签到?】

“签到!”刘睿在心中默念,带着一种期待。他隐隐感觉,这次的奖励,或许会与以往不同。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声望奖励:特殊状态“民心所向”(持续30天)!】

【民心所向】:在此状态持续期间,宿主势力范围内,流民投效效率小幅提升,领地内百姓忠诚度与工作效率微幅增加。注:此效果为隐性加成,润物无声,需宿主持续施行仁政以维持及增强效果。

没有实体的物资,没有具体的人才,而是一种状态,一种潜移默化、影响深远的软实力加成!

刘睿眼中闪过一丝明悟。这“民心所向”的状态,正是他此刻最需要的东西之一。它无法立刻转化为刀枪剑戟,却能在更深的层次上,巩固他的统治基础,增强内部的凝聚力,并吸引更多渴望安定生活的人们前来投靠。

这无疑是系统对他选择“仁王”路线的肯定与回报。

当天,那二三十名流民在得到食物和医治后,并未选择离开。他们自发地在营地外围找了个背风的地方,用捡来的树枝和破布搭起了简陋的窝棚,表示愿意留下,为“仁王”殿下效犬马之劳,哪怕只是做些劈柴挑水的粗活。

与此同时,营地内原本因流言而产生的一丝躁动,似乎也在不知不觉间平复了不少。士卒们看着殿下对流民尚且如此仁慈,再联想到自身得到的公正待遇和逐渐改善的条件,心中那份归属感与忠诚,变得愈发坚定。

韩猛巡视营区时,挠着头对霍去病嘀咕:“奇了怪了,老子感觉今天弟兄们干活好像更卖力气了?是俺错觉吗?”

霍去病目光扫过那些精神面貌似乎焕然一新的士卒,又望向营地外那些新建的简陋窝棚,若有所思,最终将目光投向了帅帐的方向,轻轻摇了摇头:“非是错觉,乃人心所向。”

风依旧在吹,流言或许仍在某个阴暗的角落滋生。但在这座初具规模的营地里,一种名为“希望”与“认同”的力量,正在悄然生长,对抗着外界的恶意,并吸引着更多迷茫的灵魂,向此汇聚。

这一切的变化细微而持续,如同春雨,润物无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