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签到北疆,开局召唤霍去病 > 第42章 帝心独断,雏凤清声

兰林殿内,时间仿佛变得粘稠而缓慢。刘睿表面维持着读书习字的常态,心神却早已飞到了那决定无数人命运的未央宫前殿。每一刻的等待,都如同在炭火上煎熬。

福伯垂手侍立在一旁,同样沉默,只有微微蹙起的眉头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殿外偶尔传来宫人细碎的脚步声,都能让两人的心神为之一紧。

不知过了多久,殿外终于传来了一阵不同于寻常宫人的、沉稳而略显急促的脚步声。一名皇帝身边的内侍,在兰林殿管事太监的引领下,快步走入偏殿。

“奴才参见三殿下。”内侍恭敬行礼,脸上带着惯有的、看不出真实情绪的笑容。

“公公不必多礼,可是父皇有何吩咐?”刘睿放下手中的书卷,语气平和,心中却是一凛。

“陛下口谕,”内侍清了清嗓子,声音不高却清晰,“宣三皇子刘睿,即刻前往御书房见驾。”

不是朝堂,是御书房!刘睿心中瞬间转过无数念头。单独召见,意味着父皇不欲将此事完全公开讨论,也意味着他的密折,或者说沈万三通过渠道递上去的那份“北疆危局分析与方略”,确实引起了皇帝的高度重视!

“儿臣领旨。”刘睿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神色平静,唯有袖中微微攥紧的拳头,显露出他内心的波澜。

福伯上前一步,不着痕迹地将一个沉甸甸的锦囊塞入内侍手中,低声道:“有劳公公跑这一趟,殿下近日‘静养’,不知陛下突然召见,所为何事?还请公公提点一二。”

那内侍掂了掂锦囊的分量,脸上笑容真切了几分,同样压低声音:“福公公放心,陛下看了份关于北疆的密折,龙颜……甚是凝重,单独召见了枢密使和兵部尚书,这才宣三殿下前去。殿下只需据实奏对即可。”他点到即止,但信息已然足够。

刘睿与福伯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稍定。至少,第一步成功了,他获得了在御前陈述己见的机会。

---

御书房内,檀香的味道比往日更浓郁了几分,似乎是为了压制某种无形的压力。皇帝刘玄端坐于龙案之后,面色沉静,看不出喜怒,但眉宇间那抹挥之不去的疲惫与凝重,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下方,枢密使与兵部尚书垂手恭立,气氛肃穆。

刘睿步入书房,依礼参拜:“儿臣参见父皇。”

“平身。”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目光落在刘睿身上,审视着他,“睿儿,你‘静养’期间,倒是心系国事。这份关于北疆局势的条陈,见解颇为独到,可是你所想?”

龙案上,赫然摆放着那份由沈万三精心炮制、通过特殊渠道呈上的密折。

刘睿心中早有准备,抬头迎向皇帝的目光,不卑不亢:“回父皇,儿臣不敢隐瞒。此策并非儿臣一人之功。儿臣于宫中读书,常思北境之患,偶有所得,便与身边略通兵事、商事之人探讨。此策乃是集众人之智,儿臣不过加以整理归纳,斗胆呈于父皇御前。其中疏漏之处,皆乃儿臣思虑不周,请父皇责罚。”

他既没有大包大揽,显得狂妄,也没有完全推脱,显得无能,而是巧妙地说明了这是团队智慧的结晶,既展示了其纳谏用人的潜质,又将可能的攻讦化解于无形。

皇帝不置可否,手指点了点密折:“草原黑灾,推断胡骑可能南下,依据何在?并州匪患已成气候,内外呼应之危,是否言过其实?还有这……设总督,总揽北疆军政,你可知此议关乎国本,非同小可?”

一连三个问题,直指核心,语气平淡,却重若千钧。枢密使与兵部尚书也看向刘睿,目光中带着审视与好奇。

刘睿深吸一口气,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他组织了一下语言,用尽量清晰、符合年龄又不失深度的言辞回答:

“回父皇,草原黑灾之事,儿臣是听闻往来商旅提及,去岁塞外雪灾极重,今春又逢疫病,牛羊毙死无数。胡人逐水草而居,赖以生存者,无非牛羊。生计无着,则铤而走险,南下劫掠便成其唯一生路。此非儿臣妄加揣测,乃是其生存习性使然。往年小灾尚且有寇边之举,今次大灾,其势必然更烈。并州、幽州边防,近年来重心皆在应对元清主力,此类次要方向,兵力难免空虚,恐为其所乘。”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并州匪患,柳家庄惨案便是明证!寻常流匪,岂有如此胆魄与实力,屠戮致仕翰林满门?其装备之精良,行动之迅速,绝非乌合之众可比。若其背后无人资助、纵容,断难至此。内匪不除,则如芒刺在背,一旦胡骑叩关,内外夹击,并州必乱!并州若乱,则北疆防线侧翼洞开,危及全局!儿臣……绝非危言耸听!”

他的声音逐渐提高,带着一种与他年龄不符的忧患与急切,让枢密使与兵部尚书都微微动容。

“至于设立总督,总揽军政……”刘睿语气转为沉稳,“儿臣深知此议重大。然,北疆地域辽阔,诸州府、军镇往往各自为战,号令不一。平时尚可,若遇此非常之局,若无一位威望素着、能临机决断之人统一调度,协调各方,则兵力无法凝聚,粮秣转运迟滞,战机稍纵即逝!恐重现昔日固北城之憾!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此总督之位,非为权柄,实为责任,为的是整合北疆之力,共御外侮,肃清内患!”

他再次将话题引到了“固北城之憾”上,这是皇帝心中永远的痛。同时强调“责任”而非“权柄”,巧妙地化解了可能引发的对于藩镇割据的担忧。

御书房内一片寂静。皇帝的目光深邃,久久地凝视着刘睿,仿佛要透过他那张尚且稚嫩的脸庞,看清他灵魂的底色。枢密使与兵部尚书也陷入沉思,显然被刘睿这番有理有据、充满忧患意识的陈述所打动。

良久,皇帝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复杂:“依你之见,何人可担此重任?”

来了!最关键的问题!

刘睿心脏狂跳,他知道,自己的名字绝不能由自己口中说出。他低下头,恭敬道:“此乃国之重器,人选自当由父皇圣心独断。儿臣年幼识浅,不敢妄议。唯愿父皇择一公忠体国、勇于任事、且能震慑北疆诸将之人,方能解此倒悬之危。”

他将皮球巧妙地踢了回去,却也在“公忠体国、勇于任事、能震慑诸将”这几个条件上,隐隐为自己铺了路——太子需坐镇中枢,二皇子此刻嫌疑缠身,那么,还有谁?

皇帝沉默了,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案,发出笃笃的声响,每一声都敲在刘睿的心上。

“朕,知道了。”最终,皇帝没有给出答案,只是挥了挥手,“你且退下吧。北疆之事,朕自有考量。”

“是,儿臣告退。”刘睿压下心中的一丝失落,恭敬行礼,退出了御书房。

虽然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但他知道,种子已经种下。他在皇帝和两位重臣面前,展现出了远超年龄的见识、格局与责任感。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

走出御书房,春日的阳光有些刺眼。刘睿深吸一口气,感受着心脏仍在胸腔里有力地跳动。

他知道,朝堂之上,关于北疆总督人选的争论,关于如何应对黑山贼与潜在胡骑的博弈,才刚刚开始。而他,已经将自己置身于这漩涡的中心。

雏凤清声,虽未震于九皋,却已在这九重宫阙之内,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不容忽视的音符。接下来的,便是等待,与继续积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