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签到北疆,开局召唤霍去病 > 第112章 铁幕垂落,暗掌乾坤

天启城的夯声尚未响起,但一道无形却更加坚固的“城墙”,已在刘睿的意志下,于北疆的边境悄然筑起。这道墙隔绝的不是胡人的铁骑,而是来自南方朝廷的窥探与渗透。在王猛与陈平这两位深谙权谋与局势的大家辅佐下,一场精心策划的信息管控与战略欺骗行动,悄然展开。

议事殿内,关于政务院下设六部及商务部等具体架构的决策,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最终敲定。所有参与会议的皆是核心班底,会议记录由王猛亲自保管,不入寻常档案。

“主公,立制之事,关乎国本,然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王猛沉声进言,目光锐利,“此刻我北疆初定,内需休养,外需韬晦。六部之名,商务部之设,可先行其政,暂不彰其名。对外,仍以‘北疆王府政务司’、‘都督府’等旧称行事,以避免过度刺激朝廷,招致不必要的猜忌与打压。”

陈平亦点头附和:“景略兄所言极是。朝廷诸公,党同伐异,若知我北疆建制堪比中枢,必视主公为心腹大患,恐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甚至提前发兵讨伐之险。不若外示恭顺,内修甲兵,广积粮草,待时而动。”

刘睿从善如流:“二位先生深谋远虑,孤准奏。六部之职,按议定之分履责,然对外行文,皆以政务司、都督府名义发出。沈万三执掌商务,亦暂以‘王府采买总管’之名行事。”

于是,北疆的权力中枢进行了一场静默而深刻的变革。吏部在陈平的主持下,开始依据才能与忠诚,悄然调整各地官吏,尤其是将大量“白板英雄”填充到关键岗位;户部(对外称度支司)在沈万三的掌控下,建立起了清晰的账目和新的税收体系;工部在欧冶子的统领下,规划天启新城、督造镇北关、兴修水利;刑部与礼部则由王猛暂领,着手制定新律与恢复文教。一切都在“北疆王府”这块旧招牌下,高效而隐秘地进行着。

沈万三被正式赋予掌管北疆商业的重任,虽无尚书之名,已有其实。他展现出惊人的商业手腕与战略眼光。

“主公,欲控消息,必先控商路。”沈万三在偏殿向刘睿与王猛、陈平汇报他的构想,“以往与中原贸易,商队混杂,信息随之流转,难以掌控。臣意,成立‘北疆官营商号’,垄断所有大宗及敏感物资的进出贸易。”

“具体如何操作?”刘睿问道。

“其一,于靖北关(原镇北关,为麻痹朝廷,对南仍称此名)设立‘边市监’,所有北上商队,需在此接受严格检查,登记货物、人员。所有南下的商队,亦需由此出关,确保其携带的信息、货物,皆在我掌控之中。”沈万三条理清晰,“其二,组建‘王府直属商团’,挑选可靠之人,专司与中原大商贾进行关键交易,如采购粮食、铁料、书籍等。其三,对于民间小商贩,可允许其往来,但其规模、路线需受限制,并鼓励他们只进行非敏感商品的交易。”

王猛补充道:“可在商路沿线,依托黑冰台,设立秘密情报点,以客栈、货栈为掩护,既收集南方情报,也监控往来商旅,筛选、甚至伪造传递回朝廷的信息。”

陈平微笑道:“还可适当放出一些我们想让朝廷知道的消息。例如,可令商旅有意无意透露,北疆虽收复失地,然损失惨重,府库空虚,百业待兴,主公日夜操劳,以致积劳成疾等。示敌以弱,方能骄其心,缓其谋。”

刘睿赞许地点点头:“善!万三,便依此策,迅速搭建起我们的商业与信息管控网络。商号之名,便叫‘通达天下’吧,明面上,它只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商行。”

“臣遵命!”沈万三领命,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不仅是一场商业布局,更是一场关乎国运的信息战。

在沈万三经营明暗商路的同时,石岩统领的黑冰台,则负责构建那道无形的“铁幕”。

所有通往南方的官方驿道,都被以“剿匪”、“修缮”等名义,加强了管制。关键的隘口、渡头,都安插了黑冰台的暗哨,严密监控任何试图携带重要信息南下的可疑人员。

对于那些朝廷早年安插在北疆的密探,黑冰台采取了“控制使用”或“彻底清除”两种策略。部分级别较低、威胁不大的密探,被黑冰台反向渗透、控制,成为向朝廷传递虚假信息的渠道;而那些核心的、难以控制的钉子,则在不动声色间被一一拔除,往往伪装成意外或匪患。

同时,黑冰台开始大量伪造北疆内部的“日常”信息,通过被控制的渠道,源源不断地送往朝廷。这些信息经过王猛与陈平的精心设计,无不描绘出一幅北疆虽胜却疲、刘睿虽勇却困于内务、短期内无力南下的“真实”景象。

王猛与陈平,是这一切策略的核心大脑。

王猛负责大局统筹与战略欺骗的设计。他亲自审阅每一份准备“泄露”给朝廷的情报,确保其逻辑严密,细节逼真,能经得起推敲。他甚至设计了几套不同的“剧本”,根据朝廷可能的反应进行调整,务求将朝廷的认知引导向对北疆最有利的方向。

陈平则更擅长利用人性与官场规则。他分析朝廷中枢各位重臣的性格、派系与诉求,针对性地“投喂”信息。对于希望边境安稳的保守派,就强调北疆的防御性和对朝廷的“恭顺”;对于忌惮刘睿的激进派,则适度透露一些北疆内部的“困难”和“矛盾”,满足其幸灾乐祸的心理,同时也暗示若逼迫过甚,恐生变故,以此牵制其动武的企图。

在这两位不世出英才的联手运作下,一张精心编织的大网悄然撒开,将北疆的真实情况牢牢笼罩在迷雾之中。

遥远的京城,春暖花开,歌舞升平。

御书房内,皇帝看着几份几乎同时送达的、来自不同渠道的关于北疆的奏报,眉头紧锁。

一份来自被架空的镇北关监军,含糊地提到北疆正在恢复生产,但流民众多,治安不稳,刘睿忙于安抚,军备未见大规模扩充。

一份来自某位与北疆有贸易往来的皇商,言及北疆“通达天下”商行采购了大量粮食和布匹,似乎物资颇为紧缺,且关防检查甚严。

还有一份来自某个好不容易传回消息的密探(实已被黑冰台控制),详细描述了北疆政务司吏员奔波劳碌、处置积压事务的“窘迫”,以及刘睿数次在公开场合面露疲惫之态。

这些信息碎片,似乎都在印证一个结论:刘睿虽然打赢了胡人,但自身也元气大伤,正陷入繁琐的内政重建之中,短期内不足为虑。

皇帝揉了揉眉心,将奏报放下,对侍立一旁的宰相道:“看来,朕这个儿子,倒是替朝廷守住了北门。虽有些擅专,毕竟收复了失地。眼下朝廷国库也不宽裕,南疆还有疥癣之患,既然他暂无余力,便先由他去吧。传旨,嘉奖北疆王收复故土之功,赐帛千匹,黄金百两,以示抚慰。”

一道充满敷衍和试探的嘉奖圣旨,从京城发出。而北疆,在这道无形铁幕的保护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效率,默默积蓄着力量。天启城的基石,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正一块块地奠定。隐藏在恭顺表象下的,是一条即将腾飞的潜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