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珠内,众人潜心修行;翠光两仪灯中,心思各异;而广袤的三界,更是暗流汹涌,各方势力都在为这突如其来的无量量劫重新布局。
然而,三界格局最大的变局,此刻才真正显现——那些超然物外、久不履凡尘的天道圣人们,他们的本尊,回来了!
道祖鸿钧曾有法旨:天道圣人,非无量量劫,不入洪荒。
如今,伴随着陈布踏出黑暗之渊,那席卷天地的紫色劫雷便是最明确的信号——无量量劫,已提前开启!
束缚圣人的禁令,自然解除。
最先踏破混沌、回归洪荒的,是西方教的接引圣人!
他不得不回,也无法不回!
若是再晚上片刻,只怕灵山圣地都要被魔气彻底侵蚀,无数元会的佛门基业将毁于一旦!
当他那缭绕着无尽悲苦与寂灭道韵的圣躯,重新降临在灵山之巅时,整座魔气滔天的山脉都为之震颤。
接引圣人面色疾苦更甚以往,他并未多言,复苏化身及极乐世界之后,本尊端于九品功德金莲之上,口诵古老梵音,浩大而精纯的佛门度化之力如同温暖的阳光,普照整个灵山。
那些被魔气侵染、心智迷失的佛门弟子,无论罗汉、菩萨,其心中魔念如同冰雪遇阳,迅速消融瓦解,眼神重新恢复清明,面容再度变得宝相庄严。
顷刻之间,原本魔气森森、如同鬼域的灵山,竟焕然一新,重现佛光普照、一片祥和的圣境景象。
可接引圣人心中明镜似的,自家人知自家事。
经历此番“举教入魔”的剧变,佛门气运已然如风中残烛,跌落至开教以来的最低谷!
这表面的祥和,不过是圣人手段强行维持的假象。
更让他心头沉重的是,佛门真正的中坚力量——那些斩尸的准圣佛陀、菩萨,如今大多还陷在黑暗之渊,前途未卜。
他们,最终能有几人迷途知返,重归灵山?
接引圣人心中,亦无答案。
紧随接引之后,三清圣人的本尊亦同时回归洪荒。
太清圣人老子、玉清圣人元始天尊、上清圣人通天教主,三道浩瀚无边的圣威掠过天地,随即径直回归三十三天外的各自道场——八景宫、玉虚宫、弥罗宫。
与此同时,一道道法旨传出,散布在洪荒各处的三教弟子,无论内门外门,皆被紧急召回圣人座下听道。
此举,固然有在量劫中庇护门徒的考量。
如今的无量量劫,凶险程度远超以往,准圣级方能勉强自保,大罗金仙卷入其中恐成炮灰,未成大罗者更是连观战的资格都没有。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三清欲倾尽人、阐、截三教之力,为陈布这应劫而生的“大劫之子”护道,助他渡过此劫!
将所有弟子召回,正是为了整合力量,避免封神旧事重演,防止因某个不起眼的弟子引发不可控的连锁反应,从而能集中全力,应对由陈布所引发、可能波及整个洪荒的滔天劫难。
……
然而,洪荒的剧变,远不止于圣人回归。
那与洪荒相伴相生、作为一切终结与归宿的归墟之地,也因无量量劫的开启,发生了诡异而深刻的变化。
归墟与洪荒,仿佛一体两面,存在着某种玄之又玄的奇妙联系。
当洪荒因劫气涌动而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与动荡时,归墟内部,那原本狂暴无序、足以绞碎一切大道法则的混乱涡流,竟一反常态地,逐渐变得平缓、有序起来。
如同一个剧烈摇晃的沙漏,当一端的沙子疯狂倾泻时,另一端反而获得了短暂的稳定。
恰在此时,天道圣人准提,闯入了这片正在趋向“有序”的归墟。
他身为天道圣人,从某种意义而言,自身便是洪荒天道规则的一部分,是行走的天道代言人之一。
他的闯入,如同在一池渐趋平静的湖水中投下了一颗石子,其身上携带的、与归墟格格不入的洪荒天道气息,无形中成为了一个绝佳的“催化剂”与“坐标”,引动了归墟深处更为未知的异变。
在无量量劫这股席卷一切的宏大“势”的催动下,这种异变自然而然地朝着对量劫“有用”、或者说能加剧量劫演变的方向发展——
自盘古大神开天辟地以来,洪荒世界历经龙汉初劫、巫妖大战、封神杀劫……除了开天时陨落的三千混沌魔神,洪荒本土诞生后又寂灭的大罗金仙、准圣大能,其数量远比三千之数要多得多!
这些陨落的大能,命运各不相同:有的如红云老祖,真灵不昧,转世为云中子;有的如封神之战中上榜者,真灵受困于封神榜,受天庭驱使;但更多的,是在大战中形神俱损,其真灵伴随着自身所修行的大道法则,一同沉沦、流落至此地,陷入永恒的沉寂。
归墟之地法则何等混乱狂暴?
这些死去大能遗留的法则与真灵印记,一入归墟,便被那无尽的混乱涡流撕扯、搅散,如同盐入大海,几乎再无复苏重聚的可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