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博弈 > 第43章 波澜

大明博弈 第43章 波澜

作者:墨家白首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14:08:14

崔文博的话语像一块冰,砸在值房燥热的空气里,瞬间冻结了刚刚因行动成功而升起的些许暖意。两名中书省差役像门神般堵在门口,隔绝了内外。

郑彦的脸色霎时变得比纸还白,手指下意识地攥紧了官袍下摆。去中书省接受问询?这无异于羊入虎口!他求助般地看向沈涵。

沈涵的心也猛地一沉。胡惟庸的反应快得惊人,而且精准地打在了七寸上。就在他们刚刚抓住对方尾巴,即将顺藤摸瓜的关键时刻,要以评议问询这冠冕堂皇的理由,强行带走最关键的人证和实际管理者郑彦。

一旦郑彦被带离工部,进入中书省掌控的地界,会发生什么?拖延时间、威逼利诱、甚至制造意外…后果不堪设想。这不仅会中断调查,更可能让郑彦这枚好不容易打入的楔子被彻底拔除。

沈涵面上却不动声色,甚至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疑惑:崔郎中,评议物料流转全貌,自是应当。虞衡清吏司所有档案账册,早已准备妥当,随时可供查阅。他侧身示意那一排排整理好的卷宗,至于郑代主事…

他话锋微微一顿,语气转为难:眼下恐怕不便。虞衡清吏司主事空缺,郑彦暂代,诸事繁杂,尤其是近日物料核批流程正在依新法调整,诸多紧要事务皆需他即刻处理。若此时离去,恐耽误了朝廷公务,甚至影响了宫中和军器局的供应。不若请崔郎中就在此地询问?下官亦可从旁协助。

崔文博皮笑肉不笑:沈大人,评议乃中书省奉旨统筹,规程如此,岂可因一部司之务而废?至于公务,离了郑代主事一日,虞衡清吏司莫非就运转不灵了?沈大人麾下人才济济,暂代一二想必无妨。还是说…郑代主事有何不便之处,不能离开工部?

他这话绵里藏针,既抬出了中书省和圣旨压人,又暗指沈涵揽权或郑彦心中有鬼。

沈涵正欲再争,一名小太监却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尖细的嗓音打破了僵持:沈大人!陛下口谕!

值房内所有人立刻躬身聆听。

小太监清了清嗓子:皇爷说,工部新法试行,数据核算为第一要务。着稽核文牍处领事沈涵,即刻携近日所有物料耗用、成本比对数据入宫觐见,朕要亲阅。钦此!

口谕来得突然,却像一把巧妙的楔子,瞬间撬动了僵局!

沈涵心中豁然一亮,立刻躬身:臣,遵旨!

他直起身,看向面色微变的崔文博,无奈地摊手:崔郎中,你看这…陛下急召,事关新法成效,下官不敢怠慢。这档案查阅之事…他目光扫向赵四,赵四,你陪同崔郎中查阅,一应卷宗皆可调看,务必配合。至于郑代主事…

他略作沉吟,仿佛极为为难:郑彦确系公务缠身,片刻离不得。陛下若问起新法推行细节,亦需他提供数据支撑。不若这样,待下官从宫中回来,再亲自陪同郑彦前往中书省接受问询,如何?

他搬出了皇帝的口谕,合情合理地推迟了时间,甚至反将一军——若陛下对数据满意,要继续问询,岂不是质疑圣裁?

崔文博眼角抽搐了几下,脸色十分难看。皇帝的口谕打断了他的计划,沈涵的应对更是滴水不漏。他强压着怒火,硬邦邦道:既如此,便先查阅档案。望沈大人早去早回,莫让胡相等久了。

说罢,冷哼一声,拂袖走向档案架。那两名差役见状,也只好退到门外等候。

沈涵不再多言,给了郑彦一个安抚的眼神,迅速让周算盘将关键数据册整理好,便跟着小太监匆匆离去。

他知道,这口谕来得太过及时,绝非巧合。皇帝必然通过毛骧知晓了昨夜的行动和今早的冲突,这是出手干预了,用一种看似无意的方式,暂时保下了郑彦,也给了他喘息和布局的时间。

但这也意味着,皇帝正在高处,冷静地注视着棋局,随时可能落子,或者…弃子。

皇宫巍峨,红色的宫墙在阴沉天色下显得格外肃穆。沈涵跟在小太监身后,快步穿行在漫长的甬道上,心中飞速盘算着面圣时该如何奏对。

既要展现新法的成效,又要巧妙透露遇到的阻碍和背后的凶险,还不能显得是在告状或无能…这其中的分寸,极难拿捏。

踏入御书房的那一刻,暖融融的空气夹杂着淡淡的墨香和檀香味扑面而来。朱元璋正坐在巨大的书案后,批阅着奏章,头也没抬。

微臣沈涵,叩见陛下。沈涵跪下行礼。

起来吧。数据带来了?朱元璋的声音平淡,听不出情绪。

沈涵起身,将周算盘精心整理的数据册呈上:陛下,此乃虞衡清吏司试行新法以来,青砖烧制之各项数据比对,以及物料耗用、成本节省之初步核算。

朱元璋接过,翻看起来。他看得很慢,手指偶尔在某个数据上停顿一下。

书房内一时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沈涵垂手而立,屏息凝神。

良久,朱元璋合上册子,抬眼看向沈涵:省了些银子,砖也烧得规矩了。看来你这套法子,还有点用。

沈涵忙道:此乃陛下圣断,臣只是依旨行事。

朱元璋哼了一声:少给咱戴高帽。咱问你,除了省银子,就没点别的?听说昨夜,锦衣卫在城西拿了人,起获了些不该有的东西?

来了!沈涵心道,皇帝果然什么都知道了。

他深吸一口气,斟酌着回道:回陛下,确有此事。毛指挥使行动迅捷,人赃并获,为国除奸,可喜可贺。此事亦从侧面印证,旧式物料管理漏洞百出,方使宵小有可乘之机。若依新法,采买、验收、核销环环相扣,数据清晰可查,此类弊案绝难隐匿。

他将话题巧妙地引回了管理本身,既回答了问题,又强调了新法的必要性,避免直接卷入具体案件。

朱元璋目光深邃地看着他,仿佛能看透他心底的每一丝算计:哦?照你这么说,全是旧法的错了?与你那评议之事,毫无干系?

沈涵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下来,后背微微沁出冷汗:臣不敢。评议乃中书省奉旨行事,旨在完善法度。臣只是就事论事。然…然臣确实担忧,若评议过于纠缠细枝末节,或受…受某些先入为主之见影响,恐延误革新时机,反使朝廷继续蒙受损失。

他点到即止,没有指控谁,却清晰地表达了忧虑。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御书房内静得可怕。

忽然,他开口,问了一个似乎毫不相干的问题:沈涵,你入宫前,那碗肉臊子汤饼,滋味如何?

沈涵一愣,完全没料到皇帝会问这个,下意识回道:回陛下,滋味甚好,天寒时食用,颇能暖身果腹…

朱元璋打断他,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冰冷的意味:肉臊子剁得再细,终归是碎肉,上不得大席面。但若是坏了锅汤,却也不美。你明白吗?

沈涵浑身一凛,瞬间明白了皇帝的敲打!皇帝是在警告他,无论他现在多么得用,都只是一把刀,一件工具,不要以为自己不可或缺,更不要试图搅动得整锅汤都无法收拾!

臣…臣明白!沈涵连忙躬身,冷汗湿透了内衫。

明白就好。朱元璋挥挥手,数据咱看过了,还行。回去吧,该做的事做好。评议的事,咱自有道理。

臣,告退。沈涵如蒙大赦,躬身退出了御书房。

冰冷的空气再次涌入肺腑,他却觉得一阵虚脱。帝心难测,恩威难料。刚才那一刻,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伴君如伴虎的恐怖。

他回头望了一眼那巍峨的宫殿,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腰板。

警告他收到了,但该做的事,还得做。

皇帝要的是一锅不乱的好汤,而他要做的,就是尽快把锅里的老鼠屎捞干净,哪怕过程会搅起一些波澜。

他加快脚步,向工部走去。崔文博还在那里,郑彦还在那里,城西的线索还在那里。

战斗,远未结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