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博弈 > 第34章 破局

大明博弈 第34章 破局

作者:墨家白首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14:08:14

胡惟庸的评议杀招,像一张精心编织的巨网,缓缓罩下。中书省的文书迅速分发至六部五寺各衙门,果然激起了层层涟漪。

正如刘伯温所料,那些对革新本能反感的守旧官员、利益可能受损的既得利益者、乃至单纯看沈涵这个幸进小官不顺眼的人,都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开始围绕着那份《试行条例》草案摩拳擦掌,精心准备着抨击的奏章和评议时的发难说辞。

沈涵送出的第一批标准青砖的样品和数据报告,如同投入深潭的小石子,虽激起些许赞叹(主要是对砖块本身的质量),但很快便被“不合祖制”、“劳民伤财”、“苛责过甚”的巨大声浪所淹没。官僚体系的惯性是可怕的,大多数人宁愿维持熟悉的低效,也不愿拥抱陌生的高效,尤其当高效需要触动他们固有的舒适区时。

评议尚未正式开始,沈涵已然在舆论场上陷入了被动。

稽核文牍处内,气氛再次压抑起来。赵四整理着各方传来的、充满质疑甚至讥讽的非正式反馈,脸色越来越白。孙老道打听来的消息也多是某某官员又在某次宴席上痛批新法,某某衙门已经串联准备在评议时统一发难。

连烧出好砖的李老鲁,也偷偷找到沈涵,面露忧色:“沈大人,是好东西…但官爷们的心思,不在砖上啊…”

沈涵沉默着。他深知,如果不能打破这种围剿,他就算烧出天底下最好的砖,也会被唾沫星子淹死。他需要一场足够轰动、足够有说服力的胜利,来撕开这道口子。

机会,悄然来临。

这日,周算盘抱着一摞厚厚的旧账册,眼镜后的双眼布满血丝,却闪烁着极度兴奋的光芒,几乎是冲进了值房。

“大人!大人!找到了!大鱼!”他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变调。

所有人心头一震,立刻围了上来。

“是王弼?”沈涵急问。

“不止!”周算盘将账册摊开,手指因激动微微颤抖地点着一串串数字,“属下按您的吩咐,深挖王弼经手的所有物料账目。青砖的猫腻只是小头!真正的大头,在木材和石料上!”

他深吸一口气,语速极快地解释道:“工部每年采办大量木材用于宫苑营建和船舶修缮。王弼与几名奸商勾结,将南方运来的上等楠木、杉木,在账目上统统记为次一等的松木或杂木!差价惊人!还有石料!采买京师附近山场的普通青石,账目上却虚报为从远处运来的昂贵花岗岩或汉白玉!光是这两项,每年贪墨的银两,就是个天文数字!”

他递上一张密密麻麻写满数据的纸:“这是属下根据历年采买量、不同木石料的实际市价、以及账面价格核算出的差额估算…五年,至少是这个数!”他伸出了五根手指。

五千两?五万两?

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这简直是巨贪!

沈涵的心脏剧烈跳动起来。他知道王弼有问题,但没想到问题这么大!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抵制新法的范畴,这是**裸的蛀空国帑!

“证据链是否完整?可能牵扯到谁?”沈涵强迫自己冷静,沉声问道。

“账面做得很隐蔽,多次转手,但并非无迹可寻!”周算盘肯定道,“采买指令、验收文书、核销凭证,只要对照时间、数量和经手人,矛盾之处比比皆是!而且,这些采买最终多数都用于宫中或军器局、龙江船厂等紧要处的工程,无人敢细细查验,才让他们钻了空子这么久!至于牵扯…王弼绝对跑不了,他上面恐怕也…”

他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能罩住这么大贪墨案的,绝不仅仅是王弼一个小小的主事。

“好!好!好!”沈涵连说三个好字,眼中寒光闪烁,“胡惟庸想用评议来拖住我,跟我玩程序的游戏?我就直接掀桌子,跟他玩更大的!”

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不仅是一个贪腐案,更是一个绝佳的管理学案例——正是由于旧有管理制度(物料分类、采买流程、验收标准、核销监督)的模糊、落后和缺乏数据支撑,才给了王弼之流如此巨大的操作空间!

而他的新法,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生!

“赵四!”沈涵立刻下令,“立刻将周算盘核算的数据和发现的疑点,整理成一份条陈,要清晰,要有对比,要一目了然!重点突出因管理漏洞导致的巨额损失!”

“孙老道,你立刻想办法,将我们发现了工部巨贪线索的消息,不经意地透露给都察院的御史,尤其是那些…与胡惟庸不太对付的御史!”

“愣子,备车!我要立刻去见刘先生!”

沈涵要让这件事,以最快的速度,在评议场之外炸响!他要将所有人的目光,从对草案条文的吹毛求疵,强行拉回到**的现实和改革的紧迫性上来!

——

刘伯温府邸。

听完沈涵的汇报,看着那触目惊心的数据,刘伯温久久无言。他端起茶杯,又放下,最终长叹一声:“国之蠹虫,竟至于此…”

他看向沈涵,目光复杂:“小友,你可知你此举,已不再是推行新法,而是在引爆一座火山?此案一旦揭开,工部乃至朝堂,都将是一场大地震。”

“学生知道。”沈涵目光坚定,“但若不揭开,蛀虫会继续啃食国本,而新法也会在评议中被无声扼杀。学生别无选择。唯有如此,才能让所有人明白,陛下为何要推行新法,学生所做的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

刘伯温凝视着他,仿佛要看清他内心深处真正的动机。良久,他才缓缓点头:“也罢。事已至此,唯有向前。这份东西,你一份通过正式渠道呈送陛下,另一份…我会设法让它出现在都察院几位铁面御史的案头。陛下需要确凿的证据,朝堂需要足够的声音。”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补充道:“记住,你的目的,是推行新法,扳倒阻碍新法的人,而非单纯的反贪。奏对之时,务必紧扣管理漏洞与革新之必要。”

沈涵心领神会:“学生明白!”

——

紫禁城,御书房。

朱元璋看着毛骧呈上的、关于王弼巨额贪墨的初步密报,以及沈涵通过正式渠道送来的、数据详尽的条陈,脸上如同覆盖了一层寒霜。

他没有暴怒,没有咆哮,只是那双眼中的杀气,让侍立一旁的毛骧都感到脊背发凉。

“五年…至少五万两…还是估算…”朱元璋的声音低沉得可怕,“就在咱的眼皮子底下…好,很好。”

他拿起沈涵的条陈,目光在那一个个对比强烈的数字上停留了很久。沈涵很聪明,通篇没有过度渲染贪腐本身,而是不断强调旧式管理的混乱如何滋生**,新式管理的严格和数据化如何能有效杜绝此类漏洞。

“管理学…”朱元璋的手指敲着那本《青砖标准试行草案》,又敲了敲沈涵的条陈,仿佛在权衡什么。

最终,他抬起头,对毛骧冷冷道:“毛骧,让你的人动一动。王弼,给咱盯死了,相关人等,一个不漏。证据,给咱拿到铁证。”

“是!”毛骧躬身。

“另外,”朱元璋顿了顿,“告诉都察院那几个老家伙,该说话的时候,就不要装聋作哑。”

“遵旨!”

毛骧退下后,朱元璋独自坐在巨大的龙椅上,目光幽深。

沈涵又给了他一个惊喜。这把刀,不仅锋利,而且总能砍到最需要的地方。

但刀太锋利,也容易伤主。

他拿起笔,在那份要求评议新法的中书省文书上,批了三个字:

“知道了。”

没有任何指示,没有任何倾向。

他将自己再次隐藏于沉默之中,冷静地俯瞰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风暴的中心,沈涵已经做好了全部准备。他知道,皇帝已经收到了他的信号。

接下来,就看这场由数据和贪腐引爆的风暴,能否冲垮胡惟庸精心布置的评议陷阱了。

朝堂的格局,或许将因此而改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