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博弈 > 第198章 潜流与定策

大明博弈 第198章 潜流与定策

作者:墨家白首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14:08:14

刘伯温的短笺在烛火上蜷曲、焦黑,最终化为一点灰烬,飘散在空气中,但那“慎之”二字,却沉甸甸地压在了沈涵的心头。他推开窗,深夜的寒气涌入,让他因终日应对各方目光而有些疲惫的头脑清醒了几分。

赏赐带来的振奋是真实的,但也是短暂的。户部衙门那看似合规合矩的拖延,才是官场最真实的反应——一种无声而坚韧的排斥。皇帝可以凭借无上权威强行推动,但具体到每一个衙门、每一个环节,那些盘根错节的惯例、人情、以及对于自身权力领域被侵入的本能抗拒,会形成一道道无形的壁垒。

稽核处不能永远只做一把出鞘见血的刀。刀太利,易折;锋芒太露,易遭忌惮。它需要变成一种“标准”,一种“流程”,甚至是一种“习惯”,潜移默化地嵌入到这个庞大帝国的治理肌体之中。

接下来的几日,沈涵谢绝了所有不必要的应酬,将自己关在值房内,埋首于卷宗与书案之间。他并非在复核旧案,而是在梳理、总结稽核处成立以来的所有经验、方法,尤其是推行《物料基准新则》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与应对策略。

他将周算盘之前整理的数据分析框架、流程核查要点,与自己对于官场生态的观察、对朱元璋施政风格的理解相结合,开始构思一份新的条陈。

这不再是针对某一具体案件的弹劾或核查报告,而是一份关于如何在朝廷各部、地方各省,系统性地建立一套钱粮审计、物料核销、绩效考评制度的宏大构想。他将其暂命名为《钱粮审计与考成新法疏》。

疏中,他明确提出,将稽核处目前行之有效的“数据比对法”、“流程追溯法”、“物料基准法”进行标准化、制度化。建议在六部及重要地方衙门,逐步设立专职或兼职的“审计郎官”,业务上受稽核处指导,定期报送关键钱粮数据,接受稽核处的抽样复核。

更重要的是,他提出将审计结果与官员的“考成”(绩效考核)挂钩。对于钱粮清楚、物料管理规范的官员,在升迁考评中予以优等评价;对于账目混乱、亏空频发,或是在审计中发现重大问题的官员,则视情节轻重,在考成中记录劣迹,甚至直接影响其仕途。

这无疑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提议!它将稽核处的职能,从单纯的事后核查,向前延伸到了事中的监督,并试图与决定官员前途命运的“考成法”绑定,这几乎是要动摇现行官僚体系的根基!

沈涵深知此疏一旦呈上,必将引起比扬州案更剧烈的震动。这不再是砍向某个具体贪官的头刀,而是试图给整个官僚体系套上“数据”和“流程”的缰绳。但他更知道,若不如此,稽核处终将沦为皇帝手中一把偶尔使用的利刃,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天下账目,都是一笔糊涂账”的现状。

就在他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疏中措辞时,吴愣子带来了一个消息:因扬州案受到敲打、闭门思过数日的刑部侍郎钱正良,今日上朝了,而且下朝后,特意在宫门外等候,与沈涵“偶遇”。

沈涵心知肚明,这绝非偶遇。他整理了一下官袍,坦然迎了上去。

钱正良看起来清减了些,但官威依旧,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难以言说的复杂神色。他屏退了左右,与沈涵沿着宫墙缓步而行。

“沈主事,近日可好?”钱正良开口,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劳侍郎挂心,一切安好。”沈涵拱手回应。

钱正良沉默片刻,望着宫城内巍峨的殿宇飞檐,幽幽一叹:“沈主事年轻有为,锐意进取,老夫……甚是佩服。”他话锋一转,“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稽核处如今声势无两,然则,这朝堂之上,终究不是仅凭账目数字便能运转的。”

他这是在以过来人的身份,再次委婉地提醒沈涵官场的现实。

沈涵停下脚步,看向钱正良,目光清澈而坚定:“钱侍郎教诲,下官铭记。然下官以为,正因朝堂运转不能全凭人心、私谊,才更需要明晰的规章、确凿的数据。账目数字或许冰冷,却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蒙蔽与贪渎。稽核处所求,无非是让该入库的银粮,颗粒归仓;让该用于国计民生的款项,分文不少。此心此志,可鉴日月。”

钱正良看着他年轻而执拗的脸庞,仿佛看到了多年前初入官场的自己,那时何尝不是满怀理想?他张了张嘴,最终只是化作一声更深的叹息:“罢了……你好自为之吧。只是……那《物料基准新则》在刑部推行,涉及狱讼、工料诸多琐碎事项,能否……容情一二,稍宽时限?”

他终于道出了真实目的。刑部也被纳入了新则推行范围,那些以往可以模糊处理的费用,如今都要对照基准,一一核算清楚,这让习惯了旧有模式的刑部官吏叫苦不迭。钱正良这是代表刑部,来讨价还价了。

沈涵心中了然,态度却丝毫不松:“侍郎明鉴,《物料基准》乃陛下钦定,旨在划一标准,杜绝浮冒。刑部所涉事项,虽则琐碎,却更需明晰,以防胥吏借端勒索,狱讼之中,亦不乏贪墨之机。望侍郎体谅下官职责所在,督导刑部同僚,严格依新则办理。若有不明之处,稽核处可派员协助厘清。”

他堵死了“容情”的后路,却留下了“协助”的台阶。

钱正良深深地看了沈涵一眼,知道此事已无转圜余地,点了点头,不再多言,拱手告辞离去。背影竟有几分落寞。

看着钱正良远去,沈涵更加确信自己正在草拟的那份条陈的必要性。唯有将标准制度化,将审计常态化,才能避免这种因人而异的“讨价还价”,才能让“数据说话”成为真正的规则。

回到衙门,他摒弃杂念,继续奋笔疾书。他要赶在周算盘返京之前,将这份条陈的框架和核心内容敲定。周算盘精于数据,而他,需要为这些数据,搭建一个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制度舞台。

一切为了华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