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刍氏自传 > 第208章 “沙下微生物高温酶

刍氏自传 第208章 “沙下微生物高温酶

作者:Z烽火戏佳人代号1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7 14:08:11

阿凯的指尖无意识地划过舷窗边缘,那里还残留着风沙星细沙的痕迹——即使经过三次舱内清洁,仍有几粒泛着赤金色光泽的沙粒嵌在合金缝隙里,像被时光凝固的星子。他望着屏幕上滚动的生态数据,那些代表生命活性的绿色光点正以风蚀峡谷为圆心,在风沙星的赤黄色地表上缓慢蔓延,如同给荒芜的星球披上一层渐变色的纱衣。

“荒芜星的坐标已校准,预计72个标准日后抵达。”小汐的声音打破了主控室的宁静,她调出星图,将一颗被灰色云层笼罩的星球放大。全息屏上,荒芜星的表面没有任何液态水的痕迹,只有纵横交错的黑色裂痕,像是被巨人用指甲划过的伤疤。“根据星际联盟的最新档案,荒芜星曾存在过简单的生态系统,但在五万年前的‘恒星耀斑爆发’中,地表所有水分被蒸发,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降至0.3%,现在的地表温度白天可达120c,夜晚则骤降至-80c,是目前已知的‘双极极端环境’星球。”

林教授的目光落在星图下方的一行小字上——“探测记录:地表下3000米处检测到疑似液态水信号”。她抬手将这段记录标红,指尖在全息屏上轻轻敲击:“这很可能是荒芜星生态改造的关键。五万年前的耀斑爆发虽然摧毁了地表生态,但深层地下水系统或许保存了下来,甚至可能存在适应了极端环境的微生物。阿木,你需要提前准备‘高温低温双耐受’的共生体方案,毕竟从120c到-80c的温差,对任何生命来说都是致命的考验。”

阿木立刻打开培养舱的监控界面,屏幕上,之前在风沙星优化的共生体正在模拟的75c环境中稳定繁殖。他将模拟环境的温度参数调整到120c,共生体的活性瞬间从85%降至30%,体表的多糖膜开始出现裂痕。“直接用风沙星的共生体肯定不行,高温还能勉强应对,但低温会让它们的细胞结构冻结破裂。”他快速滑动基因数据库,将冰极星的“低温抗冻基因”、风沙星的“高温耐碱基因”以及沙下微生物的“黏性物质基因”同时调出,“或许可以构建‘三基因融合共生体’——用低温抗冻基因保护细胞结构,高温耐碱基因应对日间高温,黏性物质基因则能在地表形成保护层,减少昼夜温差对细胞的损伤。”

阎丘兄弟的机械舱里,金属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北刍一正将一块“碳化硅-钛合金复合板”固定在新设计的“地层勘探车”底盘上,这块复合板的表面泛着暗灰色的光泽,比风沙星用的氧化锆陶瓷板更薄,却能承受150c的高温和-100c的低温。“荒芜星的地表全是碎石和裂痕,普通的履带很容易被卡住,我们把地层勘探车的履带换成了‘三角棱齿履带’,齿深增加到5厘米,还在履带表面镀了一层‘氮化硼涂层’,既能抗高低温,又能减少碎石对履带的磨损。”他指着勘探车顶部的圆形装置,“这个是‘温差发电模块’,白天吸收地表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夜晚则利用地表与地下的温差发电,确保设备在极端温差下不会断电。”

北刍二则蹲在“深层水源探测器”旁,手中的扳手正将一枚“超导传感器”拧进探测器的探头里。传感器的表面刻着细密的纹路,像是某种神秘的符号。“荒芜星的地下岩层比风沙星的石英岩更坚硬,探测器的探头用了‘金刚石-氮化硅复合材质’,能穿透5000米深的岩层。我们还加了‘液态水识别模块’,一旦检测到液态水,就会自动调整钻探方向,避免错过地下水层。”他调出探测器的参数,屏幕上的温差耐受值显示为-100c至150c,“另外,我们在探测器的外壳上加了‘热胀冷缩缓冲层’,防止白天高温膨胀、夜晚低温收缩导致设备损坏——之前在冰极星,就有两台探测器因为低温收缩报废了,这次可不能再犯同样的错。”

当星穗号距离荒芜星还有24个标准日时,阿木的培养舱里传来了好消息。他将三基因融合共生体注入模拟的荒芜星环境中——白天120c、夜晚-80c,含氧量0.3%,没有液态水。起初,共生体的活性一直在20%左右波动,但当阿木加入从风沙星水样中提取的“沙下微生物高温酶”后,共生体的体表渐渐形成了一层透明的保护膜,活性缓慢提升至60%。“成功了!”阿木的声音带着激动,他将监控画面投射到主控室的全息屏上,“这层保护膜能在白天反射部分热能,夜晚则能锁住细胞内的热量,而且高温酶还能加速共生体对有机物质的分解,即使在低氧环境下,也能维持正常的代谢活动。”

林教授看着屏幕上的共生体,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现在就等抵达荒芜星,找到地下水源了。如果能在地下水中检测到微生物,我们就能让共生体与它们形成新的共生系统,加速生态改造的速度。”小汐则调出了荒芜星的气象数据,眉头微微皱起:“荒芜星的‘尘暴季’即将开始,最大的尘暴直径可达100公里,风速每小时650公里,会携带大量碎石,对登陆舱和设备的威胁很大。我们必须在尘暴季来临前,找到合适的登陆点,完成深层水源探测。”

阿凯将星穗号的航向调整为“荒芜星北半球的平缓区域”,那里的地表裂痕较少,碎石也相对较小,适合登陆舱着陆。“我们可以在那里建立临时基地,先让地层勘探车和深层水源探测器进入地下,寻找地下水层。如果一切顺利,半个月内就能完成初步的生态评估。”他望着舷窗外的星空,那些闪烁的星辰仿佛在指引着星穗号的方向——从雾磷星的紫蓝迷雾,到熔浆星的赤红火山,从冰极星的冰蓝冰川,到风沙星的赤金黄沙,再到即将抵达的荒芜星的灰色地表,每一颗星球都有属于自己的色彩,每一次改造都是对生命极限的挑战。

当星穗号终于抵达荒芜星大气层边缘时,所有人都聚集在主控室里,望着舷窗外的景象。荒芜星的表面被一层厚厚的灰色云层覆盖,云层中不时闪过微弱的电光,像是隐藏在迷雾中的巨兽在呼吸。“准备进入大气层,登陆舱预热,地层勘探车和深层水源探测器待命。”阿凯的声音沉稳有力,他紧握着操纵杆,将星穗号的倾角调整为45度,“目标:北半球平缓区域,预计10分钟后抵达着陆点。”

登陆舱穿过大气层时,舷窗外的灰色云层渐渐变成了暗红色,地表的黑色裂痕越来越清晰。当登陆舱在平缓区域着陆时,舱门打开的瞬间,一股裹挟着碎石的热风涌了进来,头盔面罩上的温度显示仪跳至115c,远处的尘暴正像一堵灰色的墙,缓缓向这边移动。“尘暴还有3小时抵达,我们必须加快速度!”阿木将装有三基因融合共生体的容器固定在深层水源探测器上,“探测器启动,目标地下3000米,寻找液态水!”

深层水源探测器的钻探臂缓缓下降,金刚石-氮化硅复合探头接触地表的瞬间,碎石如同粉末般飞溅。北刍一紧盯着监控屏幕,屏幕上的深度数据不断跳动——500米、1000米、1500米……当数据跳到2800米时,探测器突然传来“滴”的一声,液态水识别模块的指示灯开始闪烁。“检测到液态水!距离地表2800米,水质含氧量0.5%,温度15c!”北刍二的声音带着兴奋,他立刻调整探测器的钻探方向,朝着液态水信号的来源处钻探。

当探测器终于穿透最后一层岩层时,一股清澈的水流从钻孔中涌出,水流中还夹杂着一些微小的生物——它们呈球形,体表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甲壳,在水流中缓慢移动。“是活的微生物!”阿木的眼睛亮了起来,他将探测器采集到的微生物样本传入培养舱,“这些微生物能在低氧、低温的地下水中存活,说明它们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正好可以与我们的三基因融合共生体形成共生系统!”

就在这时,小汐的警报声突然响起:“尘暴加速了!预计1小时后抵达着陆点,登陆舱必须立刻撤离!”阿凯看了一眼屏幕上的深度数据,探测器已经成功采集到了地下水样本和微生物样本,深层水源的位置也已标记完成。“回收探测器和勘探车,准备撤离!”他大喊一声,所有人都立刻行动起来。

当登陆舱终于离开荒芜星地表时,舷窗外的尘暴已经覆盖了整个平缓区域,黑色的地表瞬间被灰色的尘雾吞噬。阿木调出培养舱的监控画面,三基因融合共生体正与荒芜星的地下微生物缓慢融合,活性稳定在70%。“按照这个速度,只要我们将共生系统投放到地下水中,五百年内,荒芜星的地下水源周围就会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一千年后,地表的氧气含量可能会提升至10%,足以支撑简单的植物生长。”

林教授调出星图,将荒芜星的坐标标记为“待改造生态星球”,旁边还标注了“已发现地下水源及微生物”。她看着屏幕上的星图,那些被标记的星球如同散落在宇宙中的宝石,每一颗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故事。“下一个目标,我们去‘绿荧星’吧。”林教授的声音带着期待,“那颗星球的地表被90%的森林覆盖,但森林里的植物会释放有毒气体,还有频繁的酸雨,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找到改造它的方法。”

星穗号的引擎再次发出低沉的轰鸣,缓缓驶离荒芜星。舷窗外,荒芜星的灰色云层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璀璨的星空。阿凯的指尖再次划过舷窗边缘的那几粒风沙星细沙,心中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从雾磷星到荒芜星,星穗号的航迹如同一条银色的丝带,将宇宙中的一颗颗荒芜星球串联起来,而他们,就是这条丝带上最执着的织梦者,用科技和智慧,为每一颗星球编织出属于自己的生命色彩。

他打开星穗号的日志,在最新的一页写下:“星穗号驶离荒芜星轨道,前往绿荧星。今日的星尘图谱,又多了一抹灰色与清澈的蓝——那是荒芜星地下水源的颜色,也是生命重新绽放的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