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刍氏自传 > 第160章 “速生蔬菜” 发芽啦

刍氏自传 第160章 “速生蔬菜” 发芽啦

作者:Z烽火戏佳人代号1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7 14:08:11

omega-7的晨光总带着几分特别的温柔,不是地球那种炽热的金,而是像被稀释过的蜂蜜,裹着淡淡的紫色光晕,漫过南半球种植区的田垄时,连空气都变得柔软起来。小汐的指尖刚触到“海心紫”的花瓣,就感觉到一丝细腻的绒毛蹭过皮肤——经过李教授三次基因优化,这代“海心紫”不仅株高比初代高了近三十厘米,花瓣边缘还多了圈极淡的银边,风一吹,花盘轻轻晃动,细碎的金色花蕊就会抖落带着清甜气息的花粉。

她低头看着落在袖口的花粉,亮晶晶的,像撒了把碎钻。不远处的晾衣绳上,移民区孩子们的毛绒玩具正晒着太阳,一只棕色的小熊玩偶背上沾了好几簇花粉,紫色的花瓣落在它的耳朵上,活像戴了朵迷你小花。小汐忍不住笑了,伸手帮小熊把花瓣扶正,指尖还没离开,就听见田垄尽头传来清脆的呼喊。

“小汐姐!阿木发现新东西啦!”

声音里满是雀跃,不用看也知道是阿木。小汐抬头时,正好看见男孩举着透明观察盒朝这边跑,蓝色工装的衣角被风吹得翻飞,身后跟着四五个同样穿工装的孩子,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麻雀。阿木跑到近前,把盒子递到小汐面前,兴奋得眼睛都亮了:“你看!荧光虫比上次多了两倍!我数过,足足有三十六只!”

小汐凑过去看,盒子里的荧光虫比指甲盖还小,翅膀煽动时的微光在晨光里连成细细的银线,像有无数根发光的丝线在盒内穿梭。“它们晚上会集体飞到水渠边!”阿木献宝似的掏出平板,手指飞快地点开视频,“我守了三个晚上才拍到的!”

屏幕里的画面是夜间拍摄的,暗河的水渠泛着墨色的光,数十只荧光虫在水面上方盘旋,渐渐连成半透明的光带。最神奇的是,光带下方的水面竟隐约能看到小鱼游动的轮廓,像是被光描出的影子。小汐反复播放视频,手指在屏幕上放大光带区域,突然注意到水面下泛着极淡的蓝晕——不是水的反光,而是一种均匀的、像雾一样的蓝色。

“去把水质检测仪拿来!”小汐立刻对身边的助手说。不过五分钟,检测仪就送到了,探头刚浸入水渠的水里,屏幕上的数值就跳了出来,红色的“星蓝藻”字样格外醒目。小汐的眼睛瞬间亮了:“是星蓝藻!而且浓度已经达到了生态恢复的临界值!”

星蓝藻是联盟生态数据库里的“活指标”,曾在伽马-3生态崩溃时绝迹,直到“海心紫”大规模种植后才重新出现。这种藻类能净化水质,还能为鱼类提供食物,是星球生态链重建的关键。“阿木,你帮我盯着这些荧光虫。”小汐把备用检测仪塞进男孩手里,又递给他一个笔记本,“记录它们每晚聚集的时间、位置,还有光带的长度,有任何变化都要记下来。”

阿木用力点头,工装口袋里露出半截手绘的观察日记,封面上用彩笔涂着“海心紫与荧光虫的秘密”,旁边还画了朵歪歪扭扭的紫色小花。“我肯定记好!”他抱着盒子,带着其他孩子跑远了,蓝色的工装在田垄间穿梭,像一群轻快的小鸟。

看着孩子们的背影,小汐转身走向基地实验室。刚走到门口,就撞见抱着培养皿的李教授——老人的白大褂上沾着不少紫色花粉,眼镜片上也有两小点,却难掩眼底的兴奋,一看见小汐就把培养皿递了过来:“小汐,快来看!重大发现!”

培养皿里装着透明的营养液,紫色的“海心紫”根系在里面舒展,像一束柔软的紫色珊瑚。根系周围悬浮着银色的颗粒,那是模拟的土壤重金属,此刻正慢慢褪色,变成半透明的白色。“优化后的‘海心紫’根系能分泌一种酶。”李教授用镊子夹起一片根系,放在显微镜下,“你看这些绒毛,它们能主动吸附土壤里的有害物质,再通过酶把重金属分解成无害的矿物质。”

显微镜下,根系的绒毛像无数根细小的吸管,正包裹着银色颗粒慢慢收缩。“照这个速度,再过半年,北半球那些受火山影响的荒地,就能种普通作物了。”李教授摘下眼镜擦了擦,语气里满是期待,“到时候我们就能种小麦、玉米,移民们就能吃上家乡的粮食了。”

正说着,阎丘北刍一的通讯器突然“嘀嘀”响了起来。她掏出通讯器,看了眼屏幕上的消息,原本舒展的眉头瞬间皱紧,脸色也凝重起来:“总部发来紧急消息,邻近的delta-9星球遭遇陨石撞击,生态系统彻底崩溃,有三艘移民船正往omega-7赶来,预计三天后抵达。”

实验室里的空气骤然凝固。小汐立刻拿出种植区地图,指尖在北半球的标记上滑动:“目前我们的粮食储备只够现有居民用两个月,新增移民至少有五百人,资源肯定不够。”她的手指停在北半球的火山附近,“我们可以提前开垦那里的荒地,用‘海心紫’的根系改良土壤,再种上速生蔬菜——联盟送的‘快绿1号’二十天就能收获,正好能应急。”

“我刚去火山附近检测过。”阿凯这时推着装满设备的小车走进来,车斗里的新探测器还沾着黑色的火山灰,“辐射值比上周又降了12%,而且我发现了一片天然的温室地形,四周都是岩壁,能挡住夜间的寒风,温度比其他地方高五度,正好用来育苗。”

当天下午,基地就发起了全员动员。移民区的渔民们暂停了捕鱼,扛着渔网来到北半球的荒地,将渔网编织成两米高的防护网——最近荒地周围出现了不少野生动物,虽然没有攻击性,但怕它们破坏幼苗。孩子们则跟着阿木,拿着小铲子在水渠边收集荧光虫的粪便,李教授说这些粪便里的微生物能当天然肥料,比化学肥料更适合速生蔬菜。

阎丘北刍一则带着工程队,在温室地形里搭建灌溉管道。他们从暗河引来水,用过滤设备处理后,通过管道输送到每一块荒地。阿凯负责调试土壤检测仪,每隔十米就检测一次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确保“海心紫”根系能发挥作用。小汐则忙着统计种子数量,将“快绿1号”的种子分成小份,装在透明的袋子里,方便播种时使用。

夜幕降临时,小汐站在温室地形的高处,看着下方星星点点的灯光。工人们还在搭建最后一段管道,灯光在岩壁上投下长长的影子;远处的水渠边,阿木和孩子们还在记录荧光虫的动向,手电筒的光像小小的星星。阿凯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饮:“已经开垦出两百亩荒地,灌溉管道也铺好了,第一批速生蔬菜的种子明天就能播种。”

他指着远处的暗河方向,小汐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暗河上空的光带比视频里更亮,像一条发光的丝带飘在水面上,甚至吸引了几只水鸟在周围盘旋,偶尔俯冲下来,叼起一条小鱼。小汐突然想起伽马-3的小女孩送的贝壳,她从口袋里掏出来,贝壳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壳上的螺旋花纹竟和荧光虫光带的形状有些相似。

“说不定这些荧光虫,也是宇宙给我们的礼物。”小汐轻声说,指尖摩挲着贝壳上的花纹——那是小女孩在伽马-3的海边捡的,当时她说:“姐姐,等omega-7的海变蓝了,我也来捡这里的贝壳。”

三天后的清晨,omega-7的太空港格外热闹。三艘移民船的轮廓在天际线出现时,港口的警报器就响了起来,移民们纷纷涌到港口,手里拿着刚烤好的面包和热牛奶。当飞船的舱门打开,最先跑出来的是一群孩子,他们抱着简单的行李,有的还牵着大人的手,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紫色花海,眼睛里满是向往。

一个扎着双马尾的小女孩走到小汐面前,她的衣服上还沾着些许灰尘,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的照片:“姐姐,这是我妈妈拍的伽马-3。”照片上的伽马-3还是一片荒芜,黄色的土地上只有零星几株“海心紫”在风中摇曳,天空是灰蒙蒙的。“妈妈说,这里和以前的伽马-3一样美,以后我们就能在这里住了。”

小汐蹲下身,轻轻拂去女孩头发上的灰尘,指着身后的花海:“很快,这里会比照片上的伽马-3更漂亮。”她牵起女孩的手,“我带你去看荧光虫好不好?它们晚上会在水渠边跳舞,像好多好多发光的星星。”

女孩的眼睛瞬间亮了,用力点头:“好!我还想看看‘海心紫’的种子,妈妈说,就是这种种子让伽马-3变绿的。”

当天晚上,移民区的广场上举办了欢迎晚会。大人们忙着搭建临时住房,用帆布和木板搭起简易的帐篷,帐篷外挂着一串串用“海心紫”花瓣做的装饰;孩子们则围在水渠边,看着荧光虫形成的光带,不时发出惊叹。阿木拿着他的观察日记,给新伙伴们讲解荧光虫的习性,手指在日记上指着自己画的图表,声音里满是自豪:“它们的光带越长,水里的星蓝藻就越多,小鱼也会变多!”

李教授则在实验室里忙碌,他把“快绿1号”的种子放在培养箱里,调整温度和湿度,要尽快培育出幼苗;阎丘北刍一和阿凯则在太空港附近巡逻,检查飞船的安全设施,确保移民们的行李不会有辐射污染。小汐穿梭在广场和实验室之间,一会儿帮着分发食物,一会儿帮李教授记录数据,直到深夜才抽出空来。

她独自来到南半球的种植区,月光洒在“海心紫”的花瓣上,泛着银色的光泽。微风拂过,花海泛起层层涟漪,像是紫色的海浪,带着清甜的香气扑面而来。小汐想起刚到omega-7时的样子——那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地面上满是黑色的火山灰,连呼吸都要戴着防毒面具,走在田垄上,脚下的土地硬得像石头,看不到一点绿色。

而现在,这里有了花海,有了流淌的暗河,有了孩子们的笑声,甚至有了水鸟的鸣叫。小汐蹲下身,轻轻碰了碰“海心紫”的花盘,花瓣上的花粉落在她的手背上,像一颗小小的星星。

突然,通讯器响起,是李教授的消息:“小汐,速生蔬菜的种子已经发芽了!芽长有两厘米,而且我发现,荧光虫的粪便能加速‘海心紫’的生长,把粪便混入土壤后,植株的生长速度提高了15%!”

小汐看着通讯器上的文字,嘴角忍不住上扬。她抬头看向天空,星星闪烁着,像是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这片正在重生的土地。远处,移民船的灯光还亮着,像是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希望的方向。

第二天清晨,小汐和新移民们一起播种。孩子们拿着小铲子,小心翼翼地将“快绿1号”的种子埋进土里,有的孩子还会在种子旁边放一颗小石子做标记,动作虽然生疏,却充满了认真。一个穿黄色衣服的小男孩蹲在小汐身边,手里的铲子还没握稳,却执着地要自己播种:“姐姐,这些种子什么时候能长大呀?”

“很快。”小汐摸了摸他的头,指着远处的育苗棚,“等它们长出叶子,我们就能移栽到田里,再过二十天,就能吃到新鲜的蔬菜了。”

就在这时,阿木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装满荧光虫的盒子:“小汐姐!我发现它们早上会落在种子上!”他把盒子放在刚播种的土堆旁,打开盖子,几只荧光虫立刻飞了出来,停在土堆上,翅膀煽动时的微光透过土壤,能隐约看到种子在慢慢膨胀。

“这是生物共生的奇迹。”李教授也走了过来,他手里拿着检测仪,屏幕上显示着种子的活性数据,“荧光虫的微光能刺激种子的活性,让它们更快发芽。而且它们的粪便能提供养分,‘海心紫’的根系能改良土壤,星蓝藻能净化水质——omega-7的生态系统,正在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变得完整。”

日子一天天过去,omega-7的变化越来越明显。北半球的速生蔬菜长势喜人,绿油油的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有的已经长到了膝盖高;南半球的“海心紫”花海不断扩大,甚至延伸到了太空港附近,每当有飞船降落,乘客们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片紫色的海洋,不少人都会拿出手机拍照,说这是“宇宙里最美的欢迎礼”。

暗河里的星蓝藻越来越多,河水渐渐变成了淡蓝色,像一块透明的蓝宝石。每天清晨,都能看到水鸟在河面上盘旋,有的还会在岸边筑巢;移民们在河边架起了木桥,傍晚时分,总会有人坐在桥上钓鱼,孩子们则在桥边追着荧光虫跑,笑声传遍了整个移民区。

移民们也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他们在基地周围修建了学校和医院,学校的教室是用环保材料搭建的,窗户边摆着孩子们种的“海心紫”幼苗;医院里的药品和设备都是联盟送来的,医生们每天都会去种植区检查移民们的身体。孩子们每天早上背着书包去学校,路上会采摘几朵“海心紫”插在书包上,有的还会把花瓣夹在课本里,让书页都带着淡淡的香气。

老人们则喜欢在广场上晒太阳,坐在长椅上聊着各自星球的故事。张奶奶是从地球来的,总会给孩子们讲地球的春天,说omega-7的“海心紫”比地球的薰衣草还美;王爷爷则来自火星,他会教孩子们辨认星星,说哪些星星的方向是家乡的位置。年轻人们则跟着阎丘北刍一和阿凯,学习如何操作农业设备和监测仪器,有的还加入了生态监测队,每天去各个种植区记录数据。

这天,伽马-3的移民船队再次来到omega-7。飞船刚降落,一个熟悉的身影就跑了过来——是之前送小汐贝壳的小女孩,她长高了不少,手里抱着一个装满种子的袋子,身后跟着她的妈妈。“小汐姐姐!”女孩兴奋地拉着小汐的手,“伽马-3现在有好多好多的‘海心紫’,还有好多小动物!有兔子,有小鸟,还有会发光的鱼!”

她从袋子里掏出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伽马-3一片翠绿,“海心紫”的花海旁边是蓝色的大海,孩子们在海边捡贝壳,笑容格外灿烂。“妈妈说,我们以后可以经常来omega-7做客了!”女孩说着,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贝壳,“这是我在伽马-3的海边捡的,送给你,和你之前那个配成一对!”

小汐接过贝壳,和自己口袋里的那个放在一起,两个贝壳的花纹正好能拼起来,像是一块完整的宝石。她蹲下身,看着女孩灿烂的笑容,心里充满了温暖——这就是他们来到omega-7的意义,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让更多人拥有家,拥有希望。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omega-7的土地上。小汐站在花海旁,看着眼前的景象:移民们在田地里收割蔬菜,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孩子们在花海中奔跑,手里拿着刚摘的“海心紫”花束;水鸟在河面上盘旋,翅膀掠过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远处的太空港,又有一艘飞船降落,带来了新的移民和希望。

这一切,都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诉说着生命的顽强和希望的力量。小汐从口袋里掏出那两个贝壳,轻轻放在“海心紫”的花瓣上,贝壳在夕阳下泛着金色的光泽,像是在给这片土地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记。

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可能还会遇到火山活动、资源短缺的挑战,但只要他们不放弃,只要还有人愿意为了生命而付出,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夜风再次拂过花海,带着“海心紫”的淡香,小汐抬头看向天空,星星闪烁着,像是在为他们加油鼓劲。

他们这群在宇宙中播种希望的人,会带着“海心紫”的种子,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希望的执着,继续在星际间航行。他们要把紫色的花海和生命的希望,播撒到每一个荒芜的星球,让更多的人拥有家,拥有属于自己的“omega-7”,书写更多关于重生与美好的故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