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不合格品数据,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办公室里空调温度调得过低,他裹了裹身上的薄外套,目光落在桌角那本泛黄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上。书的封面上有一道浅浅的折痕,那是三年前他刚入职时,为了赶项目进度,在地铁上反复翻看留下的痕迹。
“林主管,这是昨天第三生产线的检测报告,有一批电子元件的合格率低于标准值两个百分点。”实习生小陈抱着一摞文件,小心翼翼地走进办公室,声音里带着几分紧张。
林夏接过报告,快速翻到关键数据页。红色的不合格标记格外刺眼,他眉头微蹙,手指在数据表格上滑动:“这批元件的供应商是哪家?有没有追溯到具体的生产批次?”
“是宏远电子,我已经联系了他们的对接人,但对方说这批元件在出厂时经过了严格检测,合格率是达标的,可能是我们这边的检测设备出了问题。”小陈站在一旁,眼神有些飘忽。
林夏放下报告,起身走到窗边。窗外,工业园区里的货车来来往往,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地面上,形成一道道光斑。他深吸一口气,转过身看着小陈:“把这批元件的检测记录调出来,包括检测设备的校准报告,另外,联系实验室,重新对这批元件进行抽样检测,这次要亲自盯着,确保每一个检测步骤都符合标准。”
“好的,林主管,我这就去办。”小陈如释重负,转身快步离开办公室。
林夏重新坐回电脑前,打开供应商管理系统,输入“宏远电子”的名称。屏幕上弹出这家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和合作记录,最近半年,宏远电子已经出现过两次小批量的不合格品情况,当时对方都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他因为项目进度紧张,没有深究。现在看来,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
下午三点,实验室传来消息,重新检测的结果显示,这批元件的合格率确实低于标准值,问题主要出在元件的焊接点上,存在虚焊现象。林夏立刻拿起电话,拨打宏远电子对接人的号码。
电话响了三声后被接通,对方的声音带着几分不耐烦:“林主管,不是都说了我们的产品没问题吗?你们是不是故意找茬?”
“王经理,我们已经对这批元件进行了两次检测,结果一致,合格率不达标,问题出在焊接点。我希望你们能尽快派人过来,一起调查问题原因,否则我们将按照合同条款,暂停后续的合作订单。”林夏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后传来王经理的声音:“行,我明天就过去,希望你们能拿出确凿的证据,别到时候浪费大家的时间。”
挂了电话,林夏揉了揉太阳穴。从事质量管理工作五年,他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供应商,有积极配合解决问题的,也有像宏远电子这样推诿扯皮的。但无论对方态度如何,他都坚守着一个原则:质量是底线,绝不能妥协。
第二天上午,王经理准时来到公司。林夏带着他直奔实验室,现场展示了不合格元件的检测过程。当看到显微镜下元件焊接点的虚焊情况时,王经理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林主管,这可能只是个别情况,不能代表整批产品的质量。”王经理还在试图辩解。
林夏拿出抽样记录和统计分析报告,放在王经理面前:“我们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抽样,样本量足够大,检测结果具有代表性。而且,根据我们的追溯记录,这批元件的生产批次在贵公司的生产日志里,焊接工艺参数有轻微的波动,这很可能就是导致虚焊的原因。”
王经理拿起报告,仔细翻看了几页,最终叹了口气:“好吧,林主管,这次是我们的问题。我们会尽快安排返工,并且对相关的生产工艺进行整改,保证以后不会再出现类似的情况。”
“返工可以,但返工后的产品必须经过我们的全检,合格后才能入库。另外,我希望贵公司能在一周内提交一份详细的整改报告,包括问题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和预防方案。”林夏补充道。
王经理点头同意,随后两人一起前往生产线,查看元件的使用情况,避免不合格元件流入后续的生产环节。在生产线上,林夏看到操作工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组装,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的质量检验标准。他随机抽取了几个已经组装好的产品,进行外观和性能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回到办公室,林夏将这次的事件记录在质量管理档案中,同时更新了供应商的评价等级。宏远电子因为连续出现质量问题,评价等级被下调,后续合作的订单量也会相应减少,直到他们的质量水平得到稳定提升。
处理完宏远电子的事情,林夏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下周,公司将迎来一年一度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他需要提前准备好各种审核资料,包括质量目标达成情况、内部审核报告、纠正预防措施记录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