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把第十七版原型图拖进回收站时,屏幕的蓝光在他眼下投出片青黑,像两抹洗不掉的墨渍。凌晨三点的办公室飘着速溶咖啡和外卖盒的味道,实习生小米举着笔记本电脑冲过来,触控板上的指纹印像片没擦干净的雾,氤氲着慌乱:“夏姐,产品经理又改需求了!说用户要‘点击按钮时有烟花炸开的效果’,还得在登录页加只摇尾巴的小狗,说‘增加趣味性,提升用户停留时长’。”
办公桌的角落堆着六个空咖啡杯,最底下那个的杯壁结着圈褐色的垢——是上周改支付流程时留下的,当时她连续四十个小时没合眼,把“确认支付”按钮从正红色改成靛蓝色,又从圆形调成棱角分明的方形,最后产品总监拍板:“还是用最初的版本,用户习惯了,别瞎折腾。”那天早上她在洗手间镜子里看见自己的黑眼圈,像被人打了两拳,手机里还存着父亲的短信:“别跟机器较劲,人得有自己的节奏,机器转得再快,也暖不了人心。”
“趣味性不是乱加戏。”林夏抓起鼠标,指针在原型图上划出道急躁的弧线,差点撞上屏幕边缘,“这个理财APP的核心用户是中老年群体,平均年龄62岁,你加只摇尾巴的小狗,他们会以为点错了软件,以为进了宠物社区。”她调出用户调研报告,泛黄的纸页上满是手写的批注,钢笔字洇透了纸背:“张阿姨(68岁)说‘按钮得大,字得清楚,花里胡哨的晃眼睛,像菜市场的霓虹灯,看着头晕’;李大爷(72岁)说‘别总弹出广告,像胡同里的小贩,追着人喊,吵得人脑壳疼’——你当设计是哄三岁小孩?老年人要的是踏实,是‘我知道点哪里不会错’,不是热闹。”
小米的声音带着哭腔,指甲在键盘上抠出个白痕,塑料键帽上的字母“Q”被磨得快要看不见了:“可是王总监说,再做不出‘年轻化’的方案就换人!咱们组的KPI已经连续三个月垫底,HR昨天找我谈话,说我要是再跟不上进度,试用期就过不了。我妈还等着我发工资交房租呢……”她点开竞品分析报告,某理财APP的界面上满是闪烁的图标,红色的“赚钱”按钮每隔两秒就跳一下,像块发着光的广告牌,“您看人家这数据,下载量是咱们的三倍,评论区都说‘好玩’‘炫酷’,年轻人就吃这一套。”
林夏的目光落在显示器旁的相框上,照片里的父亲正坐在老式算盘前,阳光从他背后照过来,把白发染成了金的,手里的铅笔在账本上划出工整的线,一笔是一笔,绝不潦草。去年父亲查出白内障,看手机总说“字太小,颜色晃得厉害,像看水里的鱼”,她特意给他的老年机做了套简化界面,把“电话”“短信”按钮做得像块砖头,字大得能当路牌,父亲却笑她“把手机弄成了黑板报,傻气”,用了没两天,还是换回了原来的老人机,说“虽然费劲,但用惯了,就像老邻居,知根知底”。
午后的阳光从百叶窗钻进来,在键盘上投下细长的影子,像排栅栏,把按键分割成一个个小小的牢笼。林夏打开抽屉,里面躺着个褪色的笔记本,封面上用红笔写着“用户体验手记”,是她刚入行时父亲送的,牛皮纸封面已经磨出毛边。第一页画着个简笔画:老花镜架在手机屏幕上,镜片上画着两个大大的问号,旁边写着“设计得让人舒服,就像戴眼镜,合适了才看得清,不合适的,再贵也没用”。去年冬天父亲住院,她在陪护时画了套医院APP的原型图,把“预约挂号”简化成三步——选科室、选医生、选时间,护士站的张姐抢着看:“这比现在的系统好用十倍,大爷大妈肯定能看懂,不用总来问我们了。”
“夏姐!”产品经理小王踹开玻璃门,工牌上的照片还是他刚入职时的样子,一脸青涩,此刻却涨得通红,撞在门框上发出刺耳的响,“王总监让你现在就去他办公室!那个养老社区的APP,你非说要保留‘紧急呼叫’的实体按键,他说‘都什么年代了,还搞物理按键,LOW爆了!智能设备就得全触屏,不然叫什么智能?’”他手里的平板电脑亮着,某高端养老社区的界面上,紧急呼叫按钮被做成朵康乃馨的样子,藏在“生活服务”的子菜单里,点一下还会播放《祝你生日快乐》的旋律,“总监说这叫‘有温度的设计’,你那实体按键太冰冷了。”
林夏合上笔记本,金属搭扣“咔嗒”一声锁住,像关住了满肚子没说出口的话。她记得去养老社区调研的那天,刘奶奶拉着她的手说:“姑娘,我上次心脏病犯了,想按紧急呼叫,结果那按钮藏在菜单里,我手抖得厉害,划了半天都没找到,差点就见不着你了。”刘奶奶的指甲缝里还沾着药膏,是护工帮她涂的,“要是有个实实在在的按键,一按就响,多踏实,就像以前的门铃,一按楼下就有人应。”
王总监的办公室弥漫着古龙水的味道,和他的人一样,带着股刻意的距离感。他把脚翘在办公桌上,皮鞋底对着林夏的脸,鞋油擦得能照见人影:“小林啊,不是我说你,思想太僵化。现在都讲究‘沉浸式体验’,你搞个实体按键,像在智能手机上装个算盘,滑稽不滑稽?用户要的是科技感,是‘哇塞’的感觉,不是你那土掉渣的‘踏实’。”他点开海外设计案例,某智能手表的紧急呼叫功能藏在三层菜单里,需要连按五次电源键,再滑动两次屏幕,“你看人家这设计,简约!高级!这才是未来的趋势,你得跟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