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的办公室,中央空调发出细微的嗡鸣,林夏的电脑屏幕泛着冷光,工位上堆满了咖啡杯和皱巴巴的稿纸。第七版方案又被否了,客户在修改意见里用红色批注写着:“既有年轻潮流感,又要有百年老字号的厚重底蕴,这两者需要完美融合”,这要求就像要把冰块和岩浆装进同一只玻璃杯,看似不可能实现。
林夏揉了揉发酸的太阳穴,起身去茶水间接热水。走廊的感应灯在他经过时次第亮起,又在身后缓缓熄灭。路过总监办公室时,透过虚掩的门,他看见总监王敏正在打电话。王敏精致的妆容在台灯下泛着柔和的光,声音里带着恰到好处的热情与谦卑:“张总您放心,明天一定给您满意的方案。小林啊,年轻人就是要多历练,我会盯着他好好改......”
热水蒸腾的雾气模糊了镜片,林夏突然想起三年前刚入职时的自己。那时他怀揣着对文字的热爱,以为写文案就是雕琢金句,让每个字都闪闪发光。大学毕业展上,他的广告文案作品《时光的味道》还曾获得过省级奖项,评委称赞那组文案“充满诗意与想象力”。可真正踏入职场,才明白文案策划是在客户需求、市场反馈和公司利益之间走钢丝,那些天马行空的创意,常常要向现实低头。
第二天早上,林夏顶着黑眼圈把新方案放在王敏桌上。王敏翻了两页,眉头越皱越紧:“小林,你还是没抓住重点。客户要的不是创意,是能转化的营销点。你看看这些文案,美则美矣,但对销量提升有什么帮助?”
“可是王姐,每次按他们的要求改,最后出来的东西都很平庸。就像把珍珠磨成了齑粉,失去了原本的光彩。”林夏忍不住辩解,声音里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执拗。
“平庸?”王敏摘下眼镜,用丝绒布仔细擦拭,“你知道客户为什么选我们吗?因为我们能把平庸的需求变成漂亮的数据。做文案策划,不是搞艺术创作,要学会在规则里跳舞。你看看那些爆款文案,有几个是靠纯粹的文学性成功的?”
这话像根刺扎进林夏心里。他想起大学时的广告创意课,老师站在讲台上意气风发地说:“文案是连接产品和消费者的桥梁,是情感与价值的传递,好的文案能直击人心,改变世界。”可现在,这座桥似乎被各种KPI和数据压得变了形,失去了原本的模样。
这天中午,林夏在公司楼下的咖啡馆遇到了大学同学苏然。苏然穿着一身职业套装,妆容精致,正兴奋地分享她做的爆款推文:“你知道吗?我们那条讲职场焦虑的文案,阅读量破百万了!其实内容都是网上拼拼凑凑的,但抓住了情绪点,再加上个耸动的标题,流量就来了。”说着,她把手机递给林夏看,屏幕上满是转发和评论。
林夏搅动着已经凉透的咖啡,苦涩在舌尖蔓延。他想起自己昨晚精心打磨的文案,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每个词的韵律和意境,却敌不过一个煽动情绪的标题。那一刻,他突然觉得自己坚持的东西,好像变得一文不值。
回到公司,林夏收到王敏转发的客户邮件,要求再改方案,这次连框架都要推倒重来。邮件末尾还特意标注:“希望能看到突破性的创意”。林夏盯着电脑,突然觉得那些跳动的光标像在嘲笑他。他起身去洗手间,在镜子前看见自己疲惫的脸,曾经明亮的眼神里,热情早已黯淡,只剩下血丝密布的疲惫。
“小林?”身后传来声音,是公司的老文案李哥。李哥五十岁上下,头发有些花白,手里拿着一叠文件,“看你最近状态不太好,聊聊?”
两人坐在楼梯间,这里堆满了废弃的纸箱,空气里弥漫着陈旧的味道。李哥递来一根烟,林夏摆摆手,他从不抽烟,但此刻却鬼使神差地接了过来。
“我入行十年了,”李哥点燃烟,烟雾袅袅升起,在昏暗的灯光下勾勒出虚幻的形状,“刚开始和你一样,总想着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文案,拿遍所有广告大奖。后来才明白,文案的价值不在于多华丽,而在于它能不能解决问题。就像医生开药方,再漂亮的包装,治不好病也是白搭。”
“可这样的文案,还有灵魂吗?”林夏吐出呛人的烟雾,咳嗽起来,眼眶有些发红,“我感觉自己像个文字的奴隶,在客户的要求里迷失了方向。”
李哥笑了,那笑容里带着岁月沉淀的温和:“你觉得医生治病救人有灵魂吗?文案就是商业世界的医生,客户的产品有问题,我们用文字开药方。有时候朴实的药方,比华丽的偏方更管用。当年我也和你一样执着,直到有次做一个老年保健品的文案......”
李哥说起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那时他坚持用诗意的语言包装产品,结果销售数据惨不忍睹。直到他深入养老院,和老人们聊天,才发现他们真正需要的不是华丽的承诺,而是一句“儿女的牵挂,都在这一勺温暖里”这样直白的话语。从那以后,他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放下自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