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严华、张树立、蓝海洋和赵东来等人领命离去后,办公室里只剩下吴市长和孙连城两人。
气氛从刚才的公开严肃,转为一种更为私密和微妙的试探。
吴市长没有立刻回到自己的主位,而是踱步到孙连城旁边的单人沙发坐下,亲手拿起茶壶,为孙连城已经下去一半的茶杯续上水,这个看似随意的动作却传递出非同寻常的亲近信号。
“连城区长,别拘束,坐,我们随便聊聊。”吴市长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压了压手,示意显得有些拘谨的孙连城放松,“我听说……你和省委常委、吕州的程书记,私交似乎不错?”
孙连城心中微微一凛,知道真正的戏肉来了。
他端正了一下坐姿,语气恭敬但措辞谨慎地回答道:“吴市长,您言重了,‘私交不错’不敢当。我确实有幸曾在程书记的领导下工作过一段时间。那还是程书记在青林县主政的时候,我当时是青林县的副县长,程书记是我们的县委书记。”
他刻意将关系限定在“老领导”和“老部下”的正常工作范畴内,既不否认,也不过度渲染。
“嗯,原来有这么一段渊源。”吴市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轻轻吹了吹茶杯里的浮沫。
他特意留下孙连城,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他,试探一下那位在省委常委会上举足轻重的程度书记,
对京州目前局势的态度,尤其是对他吴雄飞可能“转正”的看法。
毕竟,外面早有传言,说孙连城是程度安插在京州的“眼睛”,每隔十天半个月就要秘密前往吕州,当面向程度汇报京州的动态和李达康的情况。
如果传言属实,那么孙连城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就反映了程度的态度。
而吴雄飞心里清楚,自己想要顺利接任省委常委、京州市委书记这个关键职位,在至关重要的上级考察和民主测评环节,来自同级别常委、尤其是像程度这样重量级人物的评价,至关重要。
“连城区长啊,”吴市长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推心置腹起来,带着几分替他鸣不平的感慨,“你主持光明区的全面工作,算起来也有一年多了吧?按照组织惯例和你的工作表现,早就应该正式任命你为副市长,兼任光明区委书记了!这既是对你能力的肯定,也是工作的需要。可这具体的原因嘛……”
吴市长故意拖长了语调,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下去,但那意味深长的目光已经说明了一切。
孙连城依旧是那副平静无波的样子,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没有接话。他当然知道原因——李达康不喜欢他。
而更深层的原因,程度书记也曾隐晦地提醒过他,因为他孙连城身上“程系”的标签太明显,李达康自然不会重用他,甚至处处打压。
但他孙连城又何尝看得上李达康?
李达康做事,目的性太强,尤其是在刘省长即将退休的这个节骨眼上,他太渴望做出耀眼的“政绩”了。
然而,他的政绩,往往不是为了给老百姓谋取实实在在的福祉,而是为了堆砌纸面上漂亮的GDP数字,为了给他自己晋升铺路。那种急功近利、甚至不惜代价的做法,他孙连城从心底里不认同。
同样,他对眼前这位看似和善的吴市长,也并无太多好感。
堂堂一个省会城市的市长,手握重权,本应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上大有作为,却甘心沦为一个唯市委书记马首是瞻的“图章市长”,几乎丧失了独立施政的空间和魄力。
这不仅是其个人的悲哀,更是对不起京州上下千万期盼着更好发展的老百姓!
吴市长见孙连城只是点头不语,神情淡然,摸不清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便更进一步,试图用共同利益来拉拢:“连城区长,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我希望在接下来这段时间里,我们能够精诚合作,共同维护好京州的大局稳定,尤其是把你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光明峰项目,扎实地推进下去。这无论是对京州的发展,还是对你个人的前途,都是至关重要的。”
孙连城抬起眼帘,迎上吴市长的目光,脸上露出一丝符合场合的、恰到好处的谦逊笑容:“请吴市长放心,我一定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全力配合市里的统一部署。”
他的回答滴水不漏,既表达了服从,又没有做出任何超出工作范围的承诺,将官场语言的艺术运用得炉火纯青。
“好,好,好!”吴市长脸上绽开了由衷的笑容,一连说了三个“好”字,显得十分满意。他拍了拍孙连城的肩膀,语气热络地说道:“连城区长,你能有这个态度,我就放心了!这样,明天上午九点,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讨论近期重点工作部署,你也列席参加吧!多熟悉一下市里的全面工作,也好为将来承担更重的担子做准备。”
“好的,市长,我一定准时参加。”孙连城平静地点了点头,脸上看不出太多喜怒。
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对他而言并不陌生,在过去主持光明区工作期间,他也曾多次列席过更高级别的市委常委会。他明白,这既是吴市长示好的信号,也是一种进一步的试探和拉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