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7 章 档案公启与**护
秋日的午后,阳光透过市档案馆的玻璃窗,在泛黄的档案袋上投下长长的影子。苏清鸢坐在桌前,指尖轻轻拂过印着 “白大褂专案” 的封条,心里像压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这些档案,记录着 “白大褂” 团伙非法实验的罪恶行径 —— 从受害者的病历记录,到实验数据的潦草涂鸦,再到团伙成员之间的密谋信件,每一页都浸透着痛苦与黑暗。
“苏小姐,按照上级指示,这些档案需要选择性向社会公开,” 档案馆的王馆长坐在对面,语气沉重,“目的是让公众了解真相,提高防范意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但里面涉及大量受害者的个人信息,比如姓名、住址、病历细节,公开后很可能对他们造成二次伤害,这也是我们最担心的问题。”
苏清鸢拿起一份档案,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 —— 是陈姐年轻时的样子,照片上的她笑容灿烂,怀里抱着刚出生的小浩,可照片背面,却写着 “实验对象编号 73” 的字样。她的眼眶一下子湿润了:“陈姐这些年好不容易才走出阴影,要是她的信息被公开,被邻居或同事看到,她又要重新面对那些痛苦的回忆,这对她太不公平了。”
离开档案馆后,苏清鸢立刻联系了林舟和张教授。在公益基金的会议室里,三人围着档案复印件,沉默了很久。林舟看着档案里受害者的陈述记录,拳头越攥越紧:“‘白大褂’的罪行必须公之于众,让更多人警惕这种隐蔽的伤害。但受害者的**也必须保护,我们不能为了所谓的‘警示意义’,再一次把他们推向深渊。”
张教授推了推眼镜,语气严肃:“我建议成立一个专项小组,由我们、档案馆、法律专家和受害者代表共同组成,对档案进行逐页筛查。涉及受害者个人信息的部分,比如姓名、身份证号、住址,全部隐去;病历记录中的关键信息,可以保留病情描述,但要删除能识别个人的细节;照片和视频资料,也要进行技术处理,比如面部模糊、背景虚化。”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专项小组成立后,苏清鸢和林舟几乎每天都泡在档案馆里。他们带着放大镜,逐字逐句地核对档案内容,遇到不确定的地方,就联系受害者代表征求意见。
有一次,他们在整理李叔的档案时,发现里面夹着一份李叔老伴的死亡证明,上面不仅有姓名和住址,还有详细的死亡原因描述。苏清鸢立刻联系李叔:“李叔,这份死亡证明如果公开,住址和姓名需要隐去,死亡原因的描述也会做模糊处理,您看可以吗?”
电话那头的李叔沉默了很久,声音带着哽咽:“谢谢你们还想着我。隐去吧,我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些,老伴已经走了,我不想再让她的名字和那些痛苦的事联系在一起。”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档案筛查和处理工作终于完成。处理后的档案,用 “受害者 A”“受害者 B” 代替了真实姓名,住址统一标注为 “某市某区”,病历中的关键个人信息也被红色方框覆盖。苏清鸢还特意在档案首页加了一段说明:“本档案已对受害者个人信息进行技术处理,旨在揭露罪恶、警示公众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受害者**。若您或身边人有类似遭遇,可联系公益基金寻求帮助。”
档案公开的消息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后,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市档案馆的线上查阅系统访问量激增,第一天就突破了 10 万人次。很多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有人说:“没想到‘白大褂’的罪行这么隐蔽,以后一定要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信息。” 有人说:“那些受害者太可怜了,希望他们能早日走出阴影,也感谢相关部门保护了他们的**。”
线下,档案馆还举办了 “白大褂专案档案特展”。展览现场,昏暗的灯光下,处理后的档案被整齐地陈列在玻璃展柜里,旁边的屏幕上播放着公益基金制作的警示视频 —— 视频里,苏清鸢和张教授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如何识别非法实验的隐蔽手段,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如何寻求帮助。
特展第一天,就有很多人前来参观。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在档案展柜前驻足很久,看完后她对孩子说:“以后要是有人问你奇怪的问题,或者让你做不舒服的检查,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妈妈,知道吗?”
孩子点点头,奶声奶气地说:“知道了妈妈,就像苏老师视频里说的那样,要保护好自己。”
可就在特展举办到第三天时,意外发生了。一位自称 “知情人士” 的网友,在网上发布了一份未经处理的档案片段,里面包含了三位受害者的真实姓名和部分病历细节。帖子很快被转载,虽然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进行了删除,但还是有部分网友看到了。
陈姐就是其中一位受害者。当天下午,她的邻居看到了帖子,虽然没有明说,但看她的眼神明显变得异样。陈姐心里很清楚,邻居肯定知道了她的经历。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意出门,也不愿意接电话,小浩担心地哭着给苏清鸢打了电话:“苏老师,我妈妈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我好害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