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 章 疗愈落地与质疑破
“向日葵情绪疗愈机构” 的治疗室里,晨光透过百叶窗,在淡蓝色的沙发上投下明暗交错的条纹。苏清鸢坐在沙发旁,手里拿着一个小巧的脑电波监测仪,正为患者陈女士调整情绪锚点的频率。“放松,” 她的声音温柔得像羽毛,“想象你站在公益基金的向日葵花田旁,阳光洒在你身上,风里都是花香……”
陈女士闭着眼睛,眉头渐渐舒展,原本紧绷的肩膀慢慢放松下来。监测仪上,代表焦虑情绪的红色波形逐渐平缓,与代表积极情绪锚点的黄色波形慢慢重合。“感觉…… 好多了,” 陈女士睁开眼睛,眼里满是惊讶,“之前我每天都失眠,一闭眼就想起工作上的烦心事,现在好像心里的石头被搬走了一样。”
张教授坐在一旁,手里拿着治疗记录,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已经是陈女士第三次治疗了,她的焦虑量表得分从 82 分降到了 45 分,效果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好。现在情绪锚点治疗技术已经成熟,是时候在临床上推广,帮助更多像陈女士这样的患者了。”
消息传开后,不少基层医院和心理诊所都发来合作请求。苏清鸢和团队挑选了 10 家医疗机构,作为首批临床推广合作单位。公益基金的孩子们还特意画了很多向日葵画,送给这些医疗机构,画里写着 “愿向日葵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受伤的心灵”。
“苏老师,你看我画的这个,” 小宇把一幅画递给苏清鸢,上面画着治疗师正在给患者做治疗,旁边有很多向日葵,“把这个送给医院,他们就能知道,情绪锚点治疗能像向日葵一样,给人带来希望。”
苏清鸢接过画,笑着说:“一定送!咱们小宇的画,肯定能给医生和患者带来力量。”
首批合作的社区医院里,情绪锚点治疗室很快就布置好了。淡蓝色的墙壁上挂着孩子们的画,桌上放着向日葵形状的减压球,墙角的音响里循环播放着舒缓的轻音乐。第一位患者是个叫小凯的高中生,因为高考压力太大,出现了严重的抑郁情绪,甚至不愿意去学校。
苏清鸢的团队成员李医生,耐心地和小凯沟通,了解到他最喜欢的事情是弹吉他。“那我们就以吉他为情绪锚点,” 李医生笑着说,“想象你坐在舞台上,手里拿着吉他,台下的观众都在为你鼓掌,你弹的每一个音符,都像阳光一样温暖……”
治疗结束后,小凯的眼里有了久违的光:“李医生,我好像不那么害怕高考了。我想明天去学校,把落下的功课补回来。”
小凯的妈妈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握住李医生的手:“太谢谢你们了!之前我们带小凯看了很多医生,都没效果,没想到情绪锚点治疗这么管用!”
可就在推广工作顺利推进时,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市中心医院的心理科主任赵医生,在一次行业会议上,公开质疑情绪锚点治疗:“我看这个情绪锚点治疗就是噱头!没有大规模的临床数据支撑,全靠治疗师主观判断,万一出了医疗事故,谁来负责?我们医院绝对不会引进这种没有保障的技术!”
赵医生的话很快就传开了,很多原本打算合作的医疗机构也开始犹豫,有的甚至取消了合作意向。社区医院的王院长找到苏清鸢,语气为难:“苏总,不是我们不想合作,实在是赵主任的话影响太大,很多患者都来问我们‘情绪锚点治疗是不是真的不安全’,我们也没办法啊。”
苏清鸢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她看着治疗室里孩子们的画,想起小凯眼里重新燃起的光,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实际行动,证明情绪锚点治疗的有效性,打破大家的质疑。
“我们可以举办一场‘情绪锚点治疗临床演示会’,” 张教授提议,“邀请行业专家、医疗机构代表和患者家属参加,现场演示治疗过程,展示我们的临床数据,让大家亲眼看到情绪锚点治疗的效果。”
林舟也表示支持:“我可以帮忙联系场地,邀请媒体参加,让更多人了解情绪锚点治疗,消除大家的误解。”
演示会举办那天,市中心医院的会议室里挤满了人。赵医生也来了,坐在第一排,脸上带着不屑的表情,似乎等着看苏清鸢出丑。
苏清鸢首先展示了临床数据:“截至目前,我们已经为 1200 名患者提供了情绪锚点治疗,其中焦虑症患者的治愈率达到 78%,抑郁症患者的治愈率达到 65%,复发率比传统治疗低 30%。这些数据都经过了第三方机构的验证,绝对真实可靠。”
接着,李医生现场为一位患有社交恐惧症的患者进行治疗。患者是个叫玲玲的女孩,因为害怕和人交流,毕业后一直待在家里,不敢找工作。李医生以玲玲最喜欢的 “向日葵花田” 为情绪锚点,引导她想象自己在花田旁和朋友聊天的场景。
治疗过程中,大家通过大屏幕,清晰地看到玲玲的脑电波变化 —— 代表恐惧的 β 波逐渐减弱,代表放松的 α 波逐渐增强。治疗结束后,玲玲竟然主动站起来,对着大家说:“我…… 我想明天去面试,我想试着和别人交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