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怼姐的七零爽辣人生 > 第49章 星火燎原与新的序章

赵奎倒台引发的震荡,在红星机械厂内部持续发酵,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一圈圈扩散,涤荡着积年的污浊,也重塑着许多固有的格局。设备科经历了大刀阔斧的整顿,一批与赵奎关系密切、或尸位素餐的人员被调离或处理,风气为之一新。青年技术攻关小组提出的设备改造方案,在清除了人为障碍后,推进速度明显加快,几个试点机台运行平稳,效能提升数据喜人,赢得了越来越多老师傅的真心认可。

林晓怼的生活,似乎也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忙碌却充满希望的轨道。白天,她全身心扑在技术攻关和推广上,带着小组的成员穿梭于各个车间,解决实际问题,记录宝贵数据。她那本深蓝色的笔记本,在黑色钢笔的耕耘下,日渐丰厚,不仅记录了技术的点滴进步,也见证着她从一个饱受打压的学徒工,成长为能独当一面、受人尊敬的技术骨干的蜕变。

晚上,她大多会回到家属院。父亲林建国虽然依旧沉默寡言,但眼神中的阴郁和恐惧已消散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历经劫波后的平静,以及对女儿那份笨拙却真切的关心。他会默默帮她修理松动的桌椅,会在她晚归时温着一碗稀饭。林小梅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学习成绩稳步提升。这个家,终于有了些许久违的、名为“温暖”的气息。

偶尔,她也会回到筒子楼那间小屋,享受独处的宁静,梳理思绪,或是研读顾怀远通过不同渠道送来的、一些更具前瞻性的技术资料。他们之间的接触,在赵奎事件后,变得更为谨慎,也更为……默契。他不再需要频繁地暗中相助,因为她已经具备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她也不再需要事事请教,因为她知道,他如同定海神针,始终在更高的层面掌控着大局,为她,也为厂里的技术革新,扫清着潜在的障碍。

这种隔着距离、却又彼此了望、并肩前行的感觉,让林晓怼感到一种奇异的安心与充实。那份因他而起的、细微的悸动,被她小心翼翼地珍藏在心底最深处,如同守护着一颗在冰雪初融的早春里,悄然萌发的种子。她知道,眼下并非让它恣意生长的时节,前路尚有风霜。

这天,厂里召开了年度技术成果总结暨表彰大会。大礼堂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当主席台上念到“青年技术攻关小组‘关键设备效能提升项目’”获得本年度“技术革新一等奖”,并邀请小组代表上台领奖时,聚光灯下,走上台的,是身姿挺拔、面容沉静的顾怀远,以及跟在他身后半步、穿着洗得发白却整洁无比的工装、眼神清亮坚定的林晓怼。

这是他们第一次,在如此正式而公开的场合,并肩站立。

顾怀远作为项目指导者和厂里技术领域的权威,从容地从厂领导手中接过了锦旗和奖状。轮到为具体执行者颁奖时,那位头发花白、德高望重的老厂长,亲自将一枚亮闪闪的“技术革新标兵”奖章,别在了林晓怼的胸前。

“小林同志,不容易啊!”老厂长用力地握了握她的手,声音洪亮,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年轻人,有想法,有闯劲,更有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儿!咱们厂未来的发展,就需要你这样的新鲜血液!好好干!”

台下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是肯定,是鼓励,更是对一种新生的、蓬勃力量的接纳与期待。无数道目光聚焦在林晓怼身上,有周红英激动得泛红的眼眶,有牛主任欣慰的笑容,有赵师傅难得一见的微微颔首,也有台下角落里,父亲林建国那混杂着骄傲、愧疚与如释重负的复杂泪光。

林晓怼站在台上,感受着胸前奖章沉甸甸的分量,听着耳边如潮的掌声,看着身旁顾怀远投来的、那带着清晰赞许与鼓励的深邃目光,胸腔里被一种滚烫的、名为成就感和价值感的东西充盈着。她微微仰起头,抑制住眼眶的酸热,脸上绽放出穿越以来,最为明亮、最为舒展的笑容。

她知道,她不再是那个挣扎求生、被动防御的林晓怼了。她用自己的努力、智慧和汗水,真正在这片属于钢铁与齿轮的天地里,刻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大会结束后,人群渐渐散去。林晓怼小心翼翼地取下奖章,用手帕包好,准备离开。

“林晓怼同志。”顾怀远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她转过身:“顾工。”

他走到她面前,目光落在她依旧带着激动红晕的脸上,语气是一贯的平淡,却似乎比平时温和了些许:“表现得很好。”

“谢谢顾工。”林晓怼低声道,心脏不受控制地加快了些许跳动。

“接下来有什么打算?”他问道,像是随意的询问,又带着引导的意味。

林晓怼想了想,认真回答:“设备改造项目还要继续深化推广,争取覆盖更多机台。另外……我最近在看一些关于自动化控制和流水线优化的资料,觉得我们厂在一些辅助工序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想……接下来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做些探索。”

她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已经具备了独立规划技术路径的能力。

顾怀远眼中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满意,点了点头:“方向不错。可以先把想法整理成初步建议,厂里会支持有价值的探索。”他顿了顿,像是忽然想起什么,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本薄薄的、装订简陋的册子,递给她,“这是南方几个兄弟厂在自动化方面的一些实践汇编,内部资料,你可以参考一下。”

又是一次恰到好处的支持。林晓怼接过册子,触手是粗糙的纸张质感,心里却涌起一股暖流。“谢谢顾工。”

“嗯。”顾怀远应了一声,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短暂的一瞬,那眼神深处,似乎有什么情绪飞快地掠过,快得让她无法捕捉。“路上小心。”他最后说了一句,便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离开了。

林晓怼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礼堂门口,低头摩挲着手中那本还带着他体温的册子,嘴角不自觉地微微扬起。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洪流紧密相连。就在林晓怼沉浸在技术突破和个人成长的喜悦中时,一股来自更广阔天地的风,已经开始吹向红星机械厂,也吹向她的人生。

几天后,厂办通知,省里将组织一个工业学大庆经验交流团,前往东北老工业基地考察学习,红星机械厂分到了一个宝贵的名额。经过厂领导研究,这个名额,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地,落在了刚刚获得“技术革新标兵”称号、在青年工人中极具代表性的林晓怼头上。

消息传来,林晓怼愣住了。去东北?离开她刚刚熟悉并站稳脚跟的工厂和城市,去往一个完全陌生的、代表着中国工业脊梁的地方?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一个开阔眼界、学习先进经验的绝佳平台!

兴奋与激动之后,是一丝淡淡的怅惘与不舍。这意味着,她要暂时离开刚刚缓和关系的父亲和妹妹,离开并肩作战的周红英和小组伙伴,离开……那个总是沉默却给予她最坚实支撑的人。

顾怀远得知这个消息时,正在审阅一份关于那家与赵奎有关联的贸易公司的初步调查报告,眉宇间带着凝思。听到厂办人员的汇报,他握着钢笔的手微微一顿,抬起眼,目光透过镜片,看向窗外蔚蓝的天空,沉默了许久。

“知道了。”他最终只说了这三个字,语气听不出什么情绪。

下班后,林晓怼怀着复杂的心情,再次敲响了107办公室的门。她需要办理一些出差前的手续,也……想亲口告诉他这个消息。

“请进。”

她推门进去,顾怀远正站在书架前,似乎在查找什么资料。看到她,他动作顿了顿,转过身。

“顾工,”林晓怼走上前,将出差通知单放在他桌上,“厂里安排我去参加省里的考察团,去东北。”

顾怀远拿起通知单,目光快速扫过,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然后拿起钢笔,在相关栏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他的字迹依旧力透纸背,沉稳有力。

“这是个很好的机会。”他放下钢笔,看向她,目光平静如水,“多看,多学,多思考。那边的老厂,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经验和……教训。”

他的叮嘱,如同一位严谨的师长。

“我会的。”林晓怼点头,心里那丝怅惘却莫名地加深了。她看着他平静无波的脸,忽然鼓起勇气,问了一句:“顾工……您……有没有什么要交代的?”

这句话问出口,她自己都觉得有些突兀,脸颊微微发热。

顾怀远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那目光仿佛能穿透她强装的镇定,看到她心底那点连自己都不甚明了的期待与慌乱。办公室里陷入了短暂的寂静,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下班铃声。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比平时低沉了几分:“保护好自己。无论看到什么,学到什么,保持清醒的头脑,别忘了你为什么要去,以及……要回到哪里来。”

他的话语依旧简洁,却仿佛带着千钧之力,重重地敲在她的心坎上。“要回到哪里来”……这算不算是一种……挽留?或者说,是一种锚定?

林晓怼的心跳骤然失序,脸颊更热了。她不敢再与他对视,慌忙低下头,声音细若蚊呐:“我……我记住了。谢谢顾工。”

她拿起签好字的通知单,几乎是落荒而逃。

看着她仓促离开的背影,顾怀远站在原地,久久未动。他抬手,轻轻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投向窗外辽远的天空,深邃难辨。

出发的日子定在三天后。林晓怼开始忙碌地办理手续,收拾行装,与家人朋友告别。父亲林建国默默帮她检查行李捆扎得是否结实,往她包里塞了几个煮熟的鸡蛋;林小梅抱着她的腰,哭成了泪人,舍不得姐姐离开;周红英和小组的伙伴们则纷纷表示会帮她照顾好家里和项目,让她放心去学习。

而在出发前夜的筒子楼里,林晓怼在整理那支黑色钢笔时,意外地在笔帽内侧,发现了一个新刻上去的、极其细微的、不仔细看根本无法察觉的图案——那是一个简化的、抽象的星辰,与她在顾怀远某些草图纸张角落偶尔见过的标记,一模一样。她的指尖抚过那冰冷的刻痕,怔怔出神。这无声的赠言,究竟代表着什么?东北之行,等待她的,除了宝贵的知识与经验,是否还有未知的挑战与……那双始终在远方注视着她的、沉静的眼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