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怼姐的七零爽辣人生 > 第93章 倒计时下的抉择与胡专家的影子

那个被丢弃在仓库角落、印着疑似“信天翁”简化标记的Gx-12试样盒,如同一块烧红的烙铁,灼烫着沈青的神经,也彻底打乱了她试图维持的“静默观察”节奏。A-7预案那固定的联络窗口期,此刻显得如此遥远而僵化,仿佛一道不合时宜的枷锁。

等待,意味着可能错失关键时机,放任危险在眼皮底下滋长。

破例行动,则意味着巨大的暴露风险,可能摧毁“牧星人”精心布置的整个监控网络,甚至危及自身。

沈青(林晓怼)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灼。整整一个下午,她坐在技术科的办公桌前,面前摊开着未完成的图纸,笔尖却久久未动。大脑如同高速运转的处理器,反复权衡着利弊,推演着各种可能性。

那个飞鸟展翅般的简化符号,在她脑海中不断盘旋、放大。它与记忆深处顾怀远展示过的“信天翁”标志细节一一比对。虽然存在差异,但那种独特的、带着某种冰冷科技感的构图风格,高度相似。这绝不是巧合!

第二实验室……胡专家……Gx-12材料的异常数据……还有这个标记……

线索像一条条毒蛇,缠绕在一起,指向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结论——“信天翁”的触角,不仅没有因为张建军的落网而收缩,反而以更隐蔽的方式,延伸到了这片西南深山,目标很可能就是这款被寄予厚望的新型材料Gx-12!他们是想窃取配方工艺?还是想如同“北极星”项目一样,在材料中埋下隐患?

无论是哪种,后果都同样严重。

她看了一眼台历上那个被铅笔圈出的日期,距离下一个常规联络窗口还有四天。四天……太久了!谁能保证在这四天里,对方不会完成数据的窃取,或者完成对材料的某种隐性破坏?

责任感如同炽热的岩浆,在她胸中奔涌,几乎要冲破“静默”的冰壳。她想起了韩师傅那句沉重的“造孽”,想起了顾怀远将新身份交给她时那句“保护好自己”背后隐含的期许。她不能坐视不管。

但是,如何行动?

直接去找厂领导或保卫科?且不说她一个见习技术员人微言轻,拿不出确凿证据,单是解释她如何能识别出那个标记,就足以让她身份暴露。届时,不仅打草惊蛇,她自己也可能被卷入无尽的审查之中。

启用更高风险的紧急联络方式?培训时确实存在这样的预案,但条件极为苛刻,成功率低,且一旦被截获或识别,等于直接告诉对方“这里有你们的人”。

似乎只剩下一条路——冒险提前启用A-7预案中的“加速通道”。这不是常规流程,而是在确认存在迫在眉睫的重大风险时,可以尝试的一种非标准传递方式。具体做法是,将情报以特定形式,混入即将外送的、级别较高的技术文件流转环节,依靠组织在外围的拦截能力来获取信息。

这种方式不确定性极高,文件可能无法被及时识别,也可能在流转过程中丢失,甚至可能被厂内审查环节发现异常。但这是目前唯一一个既能相对快速传递警报,又能将自身暴露风险控制在相对较低水平的选择。

赌一把!

沈青下定了决心。她需要制作一份看似普通、实则内含警报的“技术问题请示报告”。报告内容要围绕Gx-12数据的“异常波动”展开,符合她技术员的身份,但在格式、用词、甚至标点符号的使用上,嵌入代表“紧急”、“信天翁”、“第二实验室”的特定密码。

这需要极其精心的设计。

接下来的两天,沈青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份特殊报告的撰写中。她反复推敲每一个用词,计算着字符间距,确保密码能被识别,又不会显得突兀。她甚至故意在报告中留下两处符合新手常犯的、无伤大雅的格式“错误”,而这本身就是密码的一部分。

这是一场无声的、与自己、也与潜在审查者的智力较量。

与此同时,她对第二实验室,尤其是那个胡专家的观察,也更加密切。

她发现,胡专家确实行踪诡秘。他很少在公共场合露面,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第二实验室的特定区域,据说是在进行一项“关键的工艺稳定性实验”。有两次,沈青在下班时间故意绕路经过第二实验室所在的那栋独立小楼,看到胡专家办公室的灯很晚还亮着,隐约能听到里面传来仪器运行的微弱嗡鸣声。

她还注意到,第二实验室的负责人孙主任,近期往厂部跑的次数明显增多,脸上时常带着一种混合着兴奋与压力的神情。有一次,她在厂办门口偶遇孙主任正和一位负责外事接待的干部低声交谈,隐约听到“境外专家”、“技术交流”、“审批流程”等零碎词语。

这些零散的信息,进一步佐证了她的判断。对方可能在为某种形式的“技术输出”或“数据交换”做准备!

时间越发紧迫了。

在倒计时的第三天下午,沈青终于完成了那份特殊的“关于Gx-12材料部分数据异常波动的初步分析及请示报告”。报告看起来像是一份严谨的技术文件,详细罗列了她在整理数据时发现的几处疑点,并提出了进一步复核的建议。但只要按照特定规则解读,就能读出“Gx-12材料疑似被‘信天翁’组织盯上,风险迫近,请求立即干预调查第二实验室及胡姓专家”的核心信息。

她将报告打印出来,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任何显眼的纰漏。接下来,就是如何将其混入外送文件了。

按照厂里规定,需要外送上级单位或兄弟厂的技术文件,都由技术科统一汇总登记,由机要通讯员定期送出。她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将这份报告塞进某一批待送的文件中。

机会出现在傍晚。吴工让她把一份已经审核通过的、关于普通零部件工艺优化的总结报告,送到技术科内勤处进行归档和报送登记。那一批文件里,正好有几份是需要送往省城相关研究所的。

沈青拿着吴工的文件,走到内勤办公室。办公室里只有一位年轻的女干事在值班,正低头整理着文件。

“王姐,吴工的报告,麻烦归档。”沈青将文件递过去,语气自然。

“放那儿吧。”王姐头也没抬,指了指旁边一个已经堆了些文件的篮子。

沈青依言放下文件,目光快速扫过那个篮子。里面有几份文件的封皮上,盖着“外送”的蓝色印章。她的心微微加速。

她状似随意地拿起旁边一份废弃的校样纸,看了看,又放下,仿佛在等待什么。趁着王姐起身去后面文件柜找东西的短暂空隙,她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那份准备好的特殊报告,塞进了那叠待外送文件的中下部位置。动作快如闪电,毫无声息。

做完这一切,她立刻拿起另一份无关的表格,假装看了看,然后对拿着文件回来的王姐说:“王姐,没什么事我先回去了。”

“嗯,好。”王姐应了一声,继续忙自己的。

沈青面色平静地走出内勤办公室,直到回到自己的座位,后背才惊出一层细密的冷汗。第一步,完成了。情报已经投送出去。接下来,就是等待组织的反应,以及……祈祷这份报告能够顺利被识别和拦截。

她看了一眼窗外,暮色渐沉,远山的轮廓在夕阳余晖中显得格外肃穆。距离常规联络窗口还有一天。她不知道这份冒险传递的警报,能否抢在危险发生之前送达。

而就在她心神不宁地收拾东西准备下班时,眼角的余光瞥见,第二实验室的那个胡专家,正夹着一个厚厚的公文包,低着头,步履匆匆地从楼下走过,方向似乎是厂区大门。

他要去哪里?这么晚了……

一个不祥的预感,如同冰冷的蛇,悄然缠上了沈青的心头。

倒计时,似乎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而她,只能在这深山的夜色中,做一个无声的守望者,等待着远方未知的回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