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怼姐的七零爽辣人生 > 第53章 冰层下的潜流

怼姐的七零爽辣人生 第53章 冰层下的潜流

作者:魔空山的新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7 10:45:09

那张由剪报铅字拼贴而成的匿名警告信,像一块冰,硌在林晓怼贴身的口袋里,也硌在她的心上。北国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在招待所房间的水泥地上投下苍白的光斑,却驱不散她骨子里透出的寒意。

她一夜浅眠,任何走廊外的细微脚步声都能让她惊醒。此刻坐在食堂里,听着周围考察团成员们带着倦意却又兴奋的交谈声,咀嚼着略带酸味的东北大馒头,她感觉自己的每一个感官都如同拉满的弓弦,敏锐地捕捉着周遭的一切。

“小心身边的人”。

这句话如同魔咒,在她脑海中盘旋。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同桌吃饭的人。带队李处长依旧严肃,快速吃着饭,看着今天的行程安排;陈明还是那副温和斯文的样子,正和旁边一位老工程师讨论着昨天看到的锻压设备;那个微胖的王干部和戴眼镜的张干部坐在一起,低声说笑着什么,目光偶尔会状似无意地扫过全场。

每一个人,看起来都正常无比。但那张警告信,绝非空穴来风。

“林同志,昨晚没休息好?”陈明注意到她略显苍白的脸色和眼下的淡青,关切地问了一句。

林晓怼心里一紧,面上却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带着些疲惫的笑容:“可能有点认床,加上暖气有点干,没太睡踏实。”

“北方是这样,刚开始不适应很正常。”陈明表示理解,顺手将一小碟咸菜往她这边推了推,“多吃点,今天要去铸造车间,听说里面更热。”

“谢谢陈工。”林晓怼道了谢,垂下眼睑,继续小口喝着碗里的小米粥。陈明的关心看起来真诚自然,但他……会是那个需要“小心”的人吗?还是看似疏离的王干部、张干部?抑或是,隐藏在那些看似普通的厂方接待人员之中?

早饭后,考察团一行人在刘主任的带领下,前往昨天只是走马观花看过的铸造车间。越是靠近车间,空气中那股灼热、混杂着焦砂、金属熔液和煤粉的独特气味就愈发浓烈。

踏入车间大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与室外的严寒形成剧烈反差。车间内部空间极其高大、昏暗,巨大的熔炼炉如同沉默的巨兽,炉口闪烁着令人心悸的红光,灼热的铁水在坩埚中翻滚,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砂型制作区,工人们用熟练的动作夯着实型砂,空气中弥漫着细腻的粉尘。吊车吊着通红的铸件在头顶缓缓移动,带着一股逼人的热力。

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原始、粗犷而又撼人心魄的力量感。

刘主任和技术科的一位工程师在前面介绍着,声音在机器的轰鸣中需要很大声才能听清。林晓怼紧紧跟着队伍,目光却像最精密的探针,仔细扫描着每一个细节。

她注意到,那条从东德引进的自动化铸造生产线,确实规模庞大,机械臂、传送带、造型机等设备组成了一条复杂的流水线。但与其他区域热火朝天的景象相比,这条生产线似乎显得有些……安静。只有部分设备在运行,而且速度似乎并不快,旁边的工人也显得有些无所事事,或者在进行着一些手动辅助操作。

当刘主任介绍到这条生产线,依旧只是泛泛地强调其“国际先进水平”、“极大解放劳动力”时,林晓怼心中的那个问号变得更大了。

“刘主任,”趁着介绍间隙,考察团里一位来自重型机械厂的老工程师开口问道,“这条线看起来好像没有满负荷运行?是生产任务不饱和,还是……设备本身有什么问题?”

刘主任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一瞬,随即打了个哈哈:“哦,这个啊,主要是最近产品结构调整,这条线适配的铸件订单量暂时不大。设备本身是好的,非常好!”

这个解释听起来合情合理,但林晓怼却捕捉到了旁边那位陪同的技术科工程师眼中一闪而过的不自然。她想起昨天介绍会上技术科长那微妙的停顿。

这里有问题。而且,厂方似乎在刻意回避或掩饰这个问题。

她没有像老工程师那样直接发问,而是默默地记下了这个观察。她想起警告信上的“多看少说”。在情况未明,敌友难辨的情况下,贸然追问,可能不仅得不到答案,反而会暴露自己,甚至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她学着其他成员的样子,露出惊叹和学习的表情,偶尔提出一些不痛不痒的、关于设备参数或工艺流程的问题,显得既认真又好学。但她的脑子在飞速运转,结合顾怀远给她的资料里提到的,引进设备常见的“水土不服”问题——可能是备件供应跟不上,可能是操作维护人员技术培训不到位,也可能是工艺设计与国内现有材料或需求不匹配……

她需要更具体的线索。

参观持续了一上午。中午在车间附近的食堂吃饭时,林晓怼刻意坐到了一个离核心队伍稍远、靠近几个看起来像是车间老师傅的桌子。

她安静地吃着饭,耳朵却竖了起来,捕捉着旁边桌子传来的、带着浓重东北口音的闲聊。

“……扯犊子吧,还订单不足,那洋玩意儿根本就不好使!”一个声音略显沙哑的老师傅抱怨道,“三天两头出毛病,趴窝的时间比干活的时间都长!”

“可不是嘛,精贵的很,换个零件都得等好久,还得看那帮技术科的脸子。”另一个年轻些的声音附和道,“要我说,还不如咱老生产线实在……”

“嘘!小点声!让人听见……”第三个声音警惕地提醒道。

那桌人很快转移了话题,开始聊起家长里短。

林晓怼的心却砰砰跳了起来。果然!这条自动化生产线确实存在严重问题!厂方为了面子,或者可能涉及引进项目负责人的责任,选择了隐瞒和粉饰。这或许就是技术科长言语闪烁的原因。

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但这也让她更加警惕。如果厂方在刻意掩盖问题,那么她这个外来者,如果表现出对这个问题过分的兴趣,会不会被视为一种威胁?那个匿名警告,是否也与这件事有关?

下午的安排是分组与对口车间的技术人员进行座谈交流。林晓怼被分到了机加工车间一组。座谈气氛相对轻松,主要是南方北方的技术人员互相介绍各自厂里的情况和一些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林晓怼在这次交流中,采取了更加谨慎的策略。她分享了一些红星机械厂在普通车床精度控制和刀具改良方面确实有效、且不涉及核心机密的小经验,赢得了在场几位老师傅的赞许和更深入的交流。同时,她也虚心请教了一些关于大型镗床操作、齿轮加工精度控制等北方厂更有经验的问题。

她的态度不卑不亢,问题提在点子上,分享的经验也实在,逐渐让一些原本可能因为她的年龄和性别而有所保留的技术人员,也打开了话匣子。她认真听着,记录着,如同海绵吸水般汲取着宝贵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她注意到陈明在另一个小组,同样表现得非常积极和专业,与厂里的技术人员相谈甚欢。而王干部和张干部,则更多地是旁听,偶尔插几句话,也多是泛泛而谈。

交流结束后,在返回招待所的路上,陈明主动走到林晓怼身边,感慨道:“不愧是老牌大厂,底蕴确实深厚,很多老师傅的经验,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是啊。”林晓怼点头附和,目光扫过前面王、张二人并肩而行的背影,状似随意地轻声说,“不过,那条进口的自动化线,好像有点可惜,没能看到它全力运行的样子。”

她说得很轻,仿佛只是随口一提的遗憾。

陈明推了推眼镜,也压低了些声音:“嗯,我也注意到了。估计是有些难言之隐吧。这种引进项目,牵扯多,有时候问题比我们看到的要复杂。”

他的反应很自然,带着技术人员的客观分析,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好奇或者打探的意思。

林晓怼笑了笑,没再继续这个话题。心里对陈明的警惕,稍稍降低了一些。至少目前看来,他更像一个纯粹的技术干部。

夜幕再次降临。h市的夜晚寒冷而寂静,只有远处厂区传来的隐约机器声,证明着这片土地永不停歇的工业脉搏。

林晓怼回到房间,同屋的女技术员还没回来。她反锁好门,拉紧窗帘,这才再次拿出那张匿名警告信,在台灯下仔细端详。

纸张普通,日历纸是本地常见的款式。剪报的铅字来自不同的报纸,无法追踪来源。拼贴的手法粗糙,显然是为了避免留下笔迹。

送信的人,对厂里的情况,甚至对考察团的动向,似乎都有一定的了解。他(她)警告自己,是出于善意,还是另有所图?是为了阻止她发现自动化生产线的问题,还是……恰恰希望她去发现什么?

她感到自己仿佛陷入了一张无形的网中,四周都是迷雾,仅有的微弱线索,却指向了更深的谜团。

她拿起那支黑色钢笔,在笔记本上新的一页,写下今天的日期和地点,然后,用只有自己能看懂的简略符号,记录下了对自动化生产线的观察、老师傅的闲谈、以及陈明和王张二人的细微反应。

写到最后,她的笔尖停顿了一下,然后,在那页的右下角,极其轻微地,画了一个小小的、抽象的星辰图案。与笔帽内侧的那个,遥相呼应。

这仿佛是一种无意识的举动,一种在孤立无援中,寻求某种精神支撑和连接的仪式。

做完这一切,她将笔记本和钢笔仔细收好,放入行李包的内层。然后,她走到窗边,掀开窗帘一角。

窗外,昨夜下的薄雪尚未完全融化,在月光下泛着清冷的光。招待所的院子空无一人,只有一盏孤灯伫立在寒风中。

一切看似平静。

但林晓怼知道,冰层之下,潜流汹涌。那个送信的人,那个需要“小心”的身边人,以及那条沉默的自动化生产线背后隐藏的秘密,都像隐藏在黑暗中的礁石,等待着她的船去触碰。

她轻轻呼出一口气,白雾在冰冷的玻璃上氤氲开一小片模糊。考验,才刚刚进入深水区。她必须更加小心,更加敏锐,才能在这片看似平静、实则暗藏漩涡的北国冰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并……保护好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