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后不到两小时,兰县各级党政机关的办公大楼灯火通明,
一份份加盖红色公章、标注“特急”字样的通知,通过政务系统、工作群或电话通知,以最快速度传达到每一个乡镇。
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涟漪从乡镇扩散到村落,在夜色中悄然发酵。
起初,接到通知的村干部和农户们,第一反应几乎都是难以置信。
“啥?县里来了个大老板,要包圆咱们全县的滞销菜?三亿?真的假的?”
“价格还比现在那些二道贩子收的高出好几毛?甚至翻倍?这不是做梦吧?”
“政府组织的?不会是又搞什么形式主义,忽悠我们吧?”
怀疑、困惑、甚至带着几分被以往经验磨砺出的警惕,弥漫在田间地头、村舍院落。
村委会的灯光亮到深夜,村干部们反复确认着通知的每一个字句;
农家院落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低声议论着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
就连村头小卖部的“情报站”内,人们谈论的话题也都离不开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好消息。
这一夜,无数人辗转难眠。
次日清晨,秋日的朝阳洒向这片土地时,经过一夜发酵的消息已经在各个村落炸开了锅。
“昨晚村支书亲自来家里说的,千真万确!”
“我闺女在镇政府上班,她也证实了,今天就要开始登记!”
“价格白纸黑字写着的,比贩子收的高出一大截!”
昨夜的怀疑开始松动,取而代之的是压抑不住的兴奋。
人们早早的来到田间地头,仔细端详着那些原本可能烂在地里的作物,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要是真能这个价卖掉,娃明年的学费就不用愁了!”
“快,快去地里看看,哪些能先收!”
当乡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带着干部,拿着扩音喇叭,站在田埂上,
用激动且沙哑的声音,一遍遍宣布着这个天大的好消息;
当各村支书在村委大院的黑板上,用粉笔郑重写下收购品类、价格标准和交货时间;
当看到镇上真的开始搭建临时收货棚,摆放公平秤,
所有的怀疑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迅速消融,取而代之的是几乎要将人淹没的狂喜。
“是真的!是真的!老天爷啊,咱们的菜有救了!”
“呜呜呜…我那一大棚的辣椒,本来都想拔秧子了…这下好了,娃下学期的学费有着落了!”
“快,快回家叫上你妈,咱家那几亩地的白菜,赶紧砍了,挑最好的!”
“大家伙可不能以次充好,丢了咱兰县人的脸,辜负了人家大老板!”
“政府这次是真给力啊!这位陆老板是活菩萨啊!”
压抑了太久太久的田野,瞬间被点燃了!沸腾了!
兰县的农田里、大棚间已是人声鼎沸,男女老少全员出动,
带着劫后余生般的庆幸,小心翼翼地将那些原本可能烂在地里的果实采摘下来。
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仔细,轻轻擦去番茄上的露水,
小心掰掉白菜最外层的瑕疵叶,仔细抖落土豆上的泥土,然后将它们整齐码放在崭新的塑料筐里。
通往各乡镇指定集中收货点的道路上,往日的宁静被彻底打破。
三轮车、拖拉机、小货车,还有肩挑手提的乡亲们,组成一支支浩浩荡荡的队伍,
从四面八方的乡间小路汇流到主干道上,如百川归海,涌向各个收货点。
每个收货点都排起见首不见尾的长龙。
乡镇干部、临时志愿者们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抽样、检查品质、定级、过磅、登记造册、开具凭证…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快速准确。
看着电子秤上跳动的、远超预期的数字,看着账本上记下的金额,
村民们那被风霜刻满皱纹的脸上,绽放出淳朴灿烂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
这不仅是沉甸甸的收入,更是辛劳一季获得的尊重与回报,是全家人未来的希望。
“老赵,你家这黄瓜顶花带刺,直溜,一等品没跑!”
“刘大姐,你这辣椒个头匀称,颜色正,好!”
“孙老弟,你家这红薯甜度高,淀粉足,抢手货!”
收货点里,称赞声、欢笑声、引擎声、喧闹声交织在一起,
谱写成一首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田野交响曲,驱散了连日笼罩在兰县上空的阴霾。
与此同时,县交通运输局协调组织的庞大运输车队开始发挥威力。
一辆辆大型厢式货车,在公安交警部门的引导和保障下,有序地驶入各个收货点。
装卸工配合着农户,将一箱箱经过严格检验的农产品小心搬上货车,码放整齐。
随后,这些满载着希望与感激的货车,组成壮观的车队,一辆接一辆,轰鸣着驶向陆怀瑾指定的那个城郊大型仓库。
仓库那边,更是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繁忙景象。
沈渊派来的专业管理团队,以及临时雇佣的大量工人,分成若干小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