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七年二月初,东北十九号影视基地的摄影棚内,暖气开得十足,与棚外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形成了两个世界。为了拍摄《谢文栋2》中高氏姐妹探病的重头戏,美术组连夜对医院病房布景进行了精心调整。前一天拍摄留下的痕迹被巧妙地保留并融入了新的场景:床头柜上那束略显呆板的塑料向日葵被移到了窗台边,在模拟阳光的灯光下显得生动了几分;床头多了两个印着“东北大饭包”字样的红色保温饭盒,盖子微微敞开,仿佛还冒着热气;病床尾的椅子上,整齐地叠放着一套新熨烫过的浅蓝条纹病号服,折痕清晰利落。整个布景在看似随意中透露出生活的烟火气,又严格符合镜头构图的美学要求。
徐梓瑜裹着厚重的长款羽绒服走进棚内,瞬间被温暖的空气包裹。她脱下外套,露出里面那身略显宽大的标准病号服。棉质面料柔软亲肤,宽松的剪裁恰好掩饰了内衣下那件媛野家背心式高仿真义乳的轮廓,却又在不经意间勾勒出她自然流畅的肩颈线条和纤细的腰身。她习惯性地低头整理了一下衣角,弯腰时动作舒展,姿态柔美,完全看不出这具身体需要依靠特殊装备来维持女性化的外在特征,仿佛那层硅胶材质早已与她自身的肌肤融为一体,成为了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副导演正拿着用荧光笔标注得密密麻麻的剧本,和饰演高慧美、高慧玉的两位年轻演员低声交流着。看到徐梓瑜进来,他立刻招手示意她过去:“梓瑜,快来!导演正在讲这场戏的情绪重点,正好一起听听。”
徐梓瑜快步走过去,刚好听到导演用带着笑意的、但十分精准的语言分析着剧情:“这场戏,我们称之为‘柔化转折点’,是武戏过后,用文戏来深化人物关系、展现角色内心柔软面的关键。核心冲突在于高家姐妹那种微妙的‘醋意’——不是狗血的争风吃醋,而是从小被哥哥独宠的妹妹们,突然发现哥哥的注意力被另一个人分走时,那种带着点失落、委屈,但又并非真正恶意的‘小情绪’。而影的反应,则是理解、包容,并试图安抚和融入。整体基调要温暖、生活化,要有家人间特有的那种嗔怪和关怀交织的细腻感。”
导演首先看向饰演高慧美和高慧玉的两位演员,细致地分解表演层次:“慧美,慧玉,你们姐妹俩刚进病房时,情绪是上扬的——提着精心准备的便当来看望哥哥,脸上带着灿烂的、毫无阴霾的笑容,喊‘哥’的那声要又甜又脆,展现出妹妹对哥哥纯粹的依赖和亲近。但是——”导演顿了顿,强调道,“当你们的视线落到病床边,看到高振正无比自然、甚至带着点小心翼翼地在给影喂水、掖被角时,你们脸上的笑容要有一个细微的变化过程。慧美作为姐姐,性格更内敛懂事,你的失落感是内收的,笑容会慢慢淡去,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黯淡和怔忪,嘴唇可能微微抿一下,但不会立刻发作。而慧玉,你年纪小,性格更直率,你的反应可以外放一些——笑容瞬间僵在脸上,甚至可以下意识地微微撅起嘴,手指不自觉地拽住姐姐的衣袖,眼神里充满了‘哥哥怎么对她比对我们还好了’的委屈和不解。这种层次感很重要,要让观众一眼就看出姐妹俩性格的差异和此刻共通的微妙心理。”
接着,导演的目光转向徐梓瑜,眼神里带着鼓励和信任:“梓瑜,影这个角色在这场戏里的反应,是体现她性格转变和情感接纳的关键。你看到姐妹俩进来,先是本能地要坐直身体,这是一种礼貌,也带着点不想在“外人”面前显得太脆弱的倔强,但动作不能太猛,要符合重伤初愈的虚弱感。当你敏锐地捕捉到姐妹俩脸上那细微的失落和醋意时,你的眼神要先有一丝了然,然后是淡淡的无奈,最后转为一种主动想要化解尴尬、安抚对方的温和。你开口解释‘高振照顾我是他自愿的’时,语气要轻缓,甚至带一点点不易察觉的、连自己都可能未曾意识到的羞涩,不能是生硬的辩解。而说到‘会豁出命保护高振,也保护你们’时,语气要转为坚定,眼神要直视她们,带着杀手特有的那种认真和执拗,这是你的底色,但同时,又要努力在这份‘硬’里面,掺入一丝想要获得对方认可、想要融入这个家庭的‘软’。最后点头答应‘会照顾好高振’时,可以有一个极其短暂的停顿,仿佛在郑重地许下一个承诺,然后才缓缓点头,这个节奏能体现出这个决定在你心中的分量。”
最后,导演拍了拍饰演高振的演员的肩膀,笑着说:“高振,你这场戏就是个‘幸福的夹心饼干’。一开始照顾影的动作要非常自然,喂水、掖被角,都要像是做了无数遍一样顺手,眼神里要有关切,但不要过度表演,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习惯性呵护。当你转头看到两个妹妹站在门口,脸上那副‘哥哥被抢走了’的委屈小表情时,你的第一反应是有点好笑,又有点心疼。你开玩笑说‘小时候抢我糖吃’的时候,语气要充满宠溺,是哥哥调侃妹妹特有的那种亲昵,目的是为了活跃气氛,化解那点小小的尴尬,让妹妹们感受到,无论怎样,她们在你心里的地位永远不会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