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六年七月下旬,东北十九号影视基地的午后,阳光毒辣,空气仿佛凝固了般闷热。专为《谢文栋》剧组搭建的“猛虎帮大本营”废弃工厂布景内,弥漫着一股混合着铁锈、机油、尘土以及木材腐朽气味的特殊气息。巨大的铁皮屋顶在烈日炙烤下泛着刺眼的白光,触手滚烫;锈迹斑斑的铁丝网层层缠绕,其间还刻意点缀着一些带有尖刺的仿真藤蔓;墙角杂乱堆叠着做旧处理的木质板条箱,上面喷绘着模糊的“军火”字样;入口处那个简陋的岗哨亭里,随意丢弃着半包开封的廉价香烟和几个空啤酒罐,烟灰缸里积满了烟蒂。整个场景看似一片破败沉寂,实则处处暗藏着一种山雨欲来的紧绷感和硝烟味,仿佛下一秒就会爆发出激烈的冲突。
徐梓瑜此刻正隐蔽在工厂外围一段低矮的、由红砖垒砌的断墙之后。她身上穿着一套专门为这场重头动作戏设计的黑色皮质战斗服——上衣是立领短款设计,拉链严实地拉到顶端,恰到好处地包裹住修长的脖颈,肩部线条硬朗,腰身却收得极紧,勾勒出劲瘦的轮廓;下装是同材质的紧身皮裤,完美贴合腿部线条,裤脚利落地塞进一双系带高帮马丁靴里;一条宽版的战术腰带紧扣在腰间,左侧枪套里插着一把道具手枪(使用空包弹),右侧则悬挂着两把寒光熠熠的特制短刀。整套装束将她整个人衬得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刃,冰冷、锐利,充满力量感。她身后,同样身着黑色皮衣的“雾”和“雪”肃然而立,三人形成一个极具压迫感的三角阵型,俨然是文东会麾下令人闻风丧胆的“暗组三朵金花”标准作战姿态。
总导演周导手持扩音喇叭,站在不远处遮阳棚下的监视器旁,声音穿透热浪,清晰地传到每一位严阵以待的演员耳中:“所有人最后确认一遍自己的定位和动线!这场戏是多方协同作战,节奏要快,层次要清!文东会暗组是锋利的尖刀,负责撕开突破口——谢文栋、姜森、刘波坐镇后方指挥车(布景),统筹全局;‘影’带领‘雾’和‘雪’组成尖兵小组,打头阵,核心任务是悄无声息地拔掉猛虎帮布置在工厂外围的所有明哨暗卡,排除陷阱,为后续大部队的清剿打开安全通道!斧头帮、天地盟、白龙会、瓦岗寨这些同盟帮派,主要负责中段压进和清剿底层抵抗力量,记住你们的战斗风格要鲜明,但切忌恋战,以快速肃清场地为目标;高振率领的焚青帮‘攻堂’‘战堂’精锐是最后的压阵力量,你们的任务是盯死猛虎帮的头目和硬点子,负责收割残局,解决那些最难啃的骨头!”
他特意将目光投向徐梓瑜、雾、雪三人,语气加重:“你们三个,是整场突袭的‘钥匙’,动作必须迅如闪电,一击必杀!皮衣皮裤提供了良好的活动性和防护,但工厂内部环境复杂,注意那些裸露的铁架、悬垂的电线和铁丝网,避免衣物被勾挂牵扯影响动作。突袭的成功关键就在于隐蔽和速度,绝不能给猛虎帮留下预警和反应的时间!”徐梓瑜沉稳点头,下意识地伸手调整了一下皮衣的下摆和腰带的松紧——服装组早已在关节处和易摩擦部位加缝了柔软的弹性面料并做了耐磨处理,确保剧烈运动时既不会产生束缚感,也能有效避免勾挂。她侧头与饰演“雾”、“雪”的两位女演员交换了一个眼神,迅速比划了一个代表“三点钟方向秘密集合点”的战术手语,两人立刻心领神会,微微颔首,调整了一下各自的武器佩戴位置。
几乎就在同时,徐梓瑜的脑海中,那熟悉而简洁的系统界面无声地浮现出冷白色的文字提示:【检测到高难度、大规模团队协同突袭作战戏份。被动技能“暗杀格斗模式”已临时升级为“团队突袭专精模式”;激活环境适配特质“破障专家”(大幅提升对复杂工业环境如金属支架、铁丝网障碍、狭窄通道的利用效率与破坏性穿越能力);同步优化团队神经链接协调性(小范围战术配合默契度 35%,动作同步率 20%)】。一股清凉的、如同精密电流般的感知力瞬间流遍全身,她对周围环境的洞察力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目光扫过,便能瞬间判断出哪一段铁丝网的连接点最为脆弱易于剪断,哪一个高耸的铁架结构最利于攀爬并提供最佳视野,甚至连地面上散落的碎石块分布,在她眼中都仿佛变成了可以用来规划无声移动路线的天然标记。
经纪人张松提着一个沉重的黑色战术背包快步跑来,里面分门别类地装满了等会儿拍摄可能用到的各种物品:不同稠度和颜色的特制模拟血浆包、备用道具短刀、吸汗降温的清凉喷雾、补充体能的能量棒和电解质水。“梓瑜,等会儿拍枪战和近身格斗的时候,收着点力,别太实诚,”他一边检查背包里的物品,一边不放心地叮嘱,“动作指导老师特意交代了,用枪托砸或者肘击的时候,借位和力度控制一定要精准,咱们追求的是镜头下的真实感,可不能真把配合的武行老师给打伤了。”曾大小姐也跟了过来,递上一瓶冰镇过的矿泉水,语气关切:“周导说了,这场大群戏预计要拍整个下午,棚里又闷又热,水分流失快,你得多注意补充水分,千万别中暑了,感觉不舒服立刻喊停,别硬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