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学?游山玩水!接着奏乐接着舞 > 第449章 凭阑自爱秋容淡,闲数残荷几朵花

道盟的官宣瞬间在大华掀起轩然大波。网络上,各大平台的头条全被 “# 青城山道盟天民学合作” 霸占,直播间在线人数瞬间破亿,弹幕刷得像瀑布:

【!!!道盟居然和天民学合作了!这可是大华道教第一盟啊!】

【陈先生太牛了!连道盟都被说服了!之前还说天民学没根基,现在道盟都成盟友了!】

【《青城医案》都捐了!道盟是真下血本了!看来是真认可天民学的理念!】

【崔陶两家呢?之前不是挺能跳的?现在怎么不说话了?】

【青城山是陈先生的悟道之地,现在又和道盟合作,这地方以后就是天民学的圣地吧!】

江南吕氏的家主吕文山第一时间接洽了天民学派: “道盟此举,足见天民学声望之隆,吕氏愿再捐两座书院,在苏州推广天民学与道学的合作模式”;燕赵王氏也致信,说要派族中子弟入天民学学习医术,待学成后在燕赵与当地道观合作办学。那些原本摇摆的中小世家更不含糊,短短一日,便有十余家家主登门或致函,希望能参与天民学与道盟的合作,或捐地,或捐钱,只求能让族中子弟也参与到 “为民做事” 的行列中。

崔陶两家的反应则格外沉默。

陶令溏看着报纸上的合作公告,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桌案,脸色铁青,之前还想等找到天民学的破绽再发难,如今道盟这一官宣,等于给天民学镀上了一层 “道家认可” 的金,再想质疑,怕是会被人说 “连道家都认可的学问,你陶家偏要反对,难道是想与‘济世之道’为敌?”

崔正平则闭门不出,据说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对着陈珏的辩论笔记和道盟的官宣公告,看了整整一天,始终没说一句话。其他敌对学派更甚,原本计划在月底举办的 “旧学研讨会” 悄然取消,几位常批天民学的老儒纷纷在社交媒体上 “闭关修行”,连评论都不敢发了。

朝堂之上,反应更是热烈。

大学士张云澈拿着道盟的官宣公告,在朝会上笑道:“陈珏这小子,果然有本事!连青城山道盟都愿意与他合作,足见天民学‘为民’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之前我说在全国推广天民小学,诸位还有疑虑,如今道盟都站台了,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礼部尚书也附和道:“道盟在民间声望极高,与天民学合作,能让天民小学更快被百姓接受。臣建议,除了川蜀、江左试点,再增加几地,让天民学的‘本心’与道学的‘济世’,在全国开花结果。”

陛下当天便下明旨,嘉奖天民学 “为民办学,功绩卓着”,准许天民学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师资,各地官府需予以配合,这道圣旨,等于从官方层面,正式承认了天民学的地位。

青城山脚下,从道盟官宣的当日起,便挤满了天民学的拥护者。

有从川蜀各地赶来的学子,在老君阁前合影;有从江左来的百姓,带着孩子在陈珏之前论道的三清殿前驻足,说 “要让孩子沾沾陈学统的‘正气’”;还有心向天民学派的年轻人,在青城山的山道上挂起横幅,写着 “天民学起源地”“为民做事,从青城开始”。

至于其中有几人是新村正大,几人是心存邪僻的,便不得而知了。

苏明宇带着几位精通石刻的天民学的弟子,在三清殿前的石碑上刻下陈珏的诗句,引来不少人围观。

有百姓问:“这青城山,现在是不是天民学的圣地了?” 苏明宇笑着点头:“这里是先生的悟道之地,是天民学的起步之地,如今又与道盟合作,共同为民做事,这里不仅是圣地,更是‘为民之道’的起点。”

这话被传到网上,“# 青城山是天民学圣地” 的话题瞬间冲上热搜,无数网友留言 “有空一定要去青城山看看,看看陈学统悟道的地方”“希望青城的天民小学早点开学,想让孩子去那里读书”。

而这话传开之后,原本便因拜师而获得陈珏首徒的苏明宇很是收获了一波声望,在大喜过望的苏友云推波助澜之下,下一代领军人物的名头隐隐落在了苏明宇的头上。

至于同样年轻的陈珏,此刻整个大华都没有人将他算作年轻一代,哪怕是说当代领军人物也是能够竞争一二。

傍晚的庭院一角,陈珏坐在石椅上,听着手机里传来韩启轩的声音:“玉修,你可知道盟官宣后,京城的世家都炸了锅?连陛下都在御书房说,‘陈珏能让道家与儒家新学合作,这份本事,古今少有’。青城山如今成了天民学的圣地,你这‘青城学统’的名头,算是坐实了!”

客套了几句后挂断电话,今天一整天,道喜的电话就没有停下来过,与自己交好的世家势力学派,纷纷对自己在川蜀取得的成果道贺,虽然厌烦这些客套,但这又是交往之中必要的应酬,作为学派领袖,自然不能意气用事。

看着半晌没有动静,响了一天终于停下来的手机,陈珏也是松了一口气,

说起来对于这份荣誉陈珏也只是淡淡一笑,并不放在心上,这其中有多少推波助澜,又有多少水分,只能说懂的都懂。

皇室,世家,还有与自己达成合作的道盟,其中有多少真心诚意,又有多少是自己私心作祟,只有他们自己明白,不过这并不足为奇,圣人之所以称为圣人,正是因为他的境界没有几人能够达到啊。

晚风卷起桌上的宣纸,陈珏伸手按住,目光落在庭院角落的荷池里。池中的荷叶已有些枯黄,几朵残荷亭亭地立在水面上,虽无盛夏的娇艳,却透着几分疏朗的淡意。他忽然来了兴致,起身走进书房,取来笔墨,在宣纸上提笔写下:

【柳外慵蝉噪晚霞,风床书卷篆烟斜。凭阑自爱秋容淡,闲数残荷几朵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