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学?游山玩水!接着奏乐接着舞 > 第426章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江南美丽富饶,女子灵秀,金陵曾经被很多帝王作为主要都城。城墙环绕着蜿蜒曲折的护城河,绿波荡漾,风光旖旎,层层高楼,鳞次栉比。

气势轩昂的屋脊夹着宽广的道路,杨柳的柳荫遮掩住流经宫苑的河道。舒缓的笳声,轻而密的鼓声送着我坐的华丽画舫。

我立身朝堂,进献的忠言被采纳,功名利禄都可以得到。

程凤鸣目光停留在 “献纳云台表” 上轻轻摩挲,余光扫过在场几位神色微妙的旧世家子弟,之前总明里暗里抵触天民学,觉得天民学是来争权夺利的。此刻他清了清嗓子,声音特意提得稍高:“云台阁是北京皇宫里陛下存放忠臣奏疏的地方,‘献纳云台表’,就是说咱们要把心思放在给陛下献策、替皇室分忧上,不是围着自家打转。”

程凤鸣一开口,便将基调定了下来,紧接着,大家纷纷开口,毕竟如此正能量的一首应制诗,确实符合今日的场合,作为历代古都,金陵一直就是江南的绝对核心。

当然,这在如今大华朝的定位也就有着一些尴尬,虽然没有人当真,但是总有些人会开一些无关大雅的玩笑,而玩笑开多了,就有可能遍成众口铄金。

而且历朝历代的传统搁在这里,江左的省市潜意识的就在向着金陵靠拢,毕竟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不是那么容易更改掉的,因此,这个时候一首表明态度的应制诗,就很合适了。

柳敬亭也跟着点头:“笔力真足!读着就觉得敞亮,大家都说江南水乡,诗词也是轻柔婉约,我看陈学统这首诗便富丽繁华,锐意尽取,当真是一幅壮丽的图画!”

“富丽堂皇,繁荣昌盛,气势轩敞,格调高昂,当真是不可多得的一首妙诗。”苏墨卿同样笑着说道。

直播间的弹幕刷得飞快:

【“金陵帝王州” 一出来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这气势谁顶得住啊!】

【陈学统也太会写了吧!简单几句就这么有气势!】

【胸中有沟壑,笔下意纵横!这才是真正有大格局的人!】

【这首诗得存下来!读着都提气!】

【果然是陈学统!写啥都有那股子硬气!】

【江南的诗词多婉约,这首果真不一般。】

【热知识,陈先生是北疆人(狗头JpG)】

【笑哭(JpG)】

在陈珏的居中协调之下,天民小学的计划进展神速,紧赶慢赶之下,第一批学校终于在开学之前投入使用。

金陵城南的福寿街上,原本闲置了数年的一栋老楼,此刻正飘着淡淡的油漆味。几个工人踩着木梯,给门框刷最后一遍朱红漆,檐下挂着的 “金陵天民第三小学” 木牌,字是陈珏亲笔写的,刚用清漆封了面,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

路过的张老汉牵着孙子,扒着门口的石狮子往里瞅,忍不住跟旁边的人感慨:“这也太快了!去年街口修个官署,打地基就用了四个月,现在这老楼改小学,俩月不到就弄好了?我还以为得等到明年这时候才能见着孩子上学呢!”

旁边卖豆浆的李婶也点头:“可不是嘛!之前网上都说,天民小学能明年开春弄好就不错了,你想啊,那么多地方要弄,世家们不得为了地盘、木料扯半天皮?谁能想到现在就有学校能开学了!”

这话倒是说到了点子上。在大华朝,基建本就是出了名的滞后,寻常官署修个四五年不新鲜,去年城外修条便民路,因为涉及三个县的地界纠纷,拖了半年还没铺完石子。只有帝王亲自盯着的项目,比如前年修顺天皇宫的西暖阁,才勉强做到半年完工。

当然了,这其中的工程量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同样涉及的施工人员也不一样。这里主要说的是大家都已经对施工拖沓习以为常。

另外,天民小学能这么快落地,靠的从不是什么 “基建速度”,靠这个也不现实,而是陈珏和程家牵头的 “旧宅改建” 主意。

哪怕是江左世家鼎力相助,但是涉及到上百所小学的建设,也远远不是如今天民学派能够一力承担的,而且哪怕是在江左承担了,其他地方又要如何呢?另外这些世家对于陈珏的支持,也并不仅仅是金钱,很多世家也没有那么多的流动资金,捐赠的是各种物资,比如田地,比如书籍,比如文墨之类的。

于是,陈珏就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各个世家都有不少闲置的房产,能够捐赠自然最好,不能陈珏也可以收购,改建永远是比新建容易得多,要不然几个月的时间,官府批地的流程都走不完,哪怕是来三边工程,以大华的施工效率,这个时候能把地基平整完就算不错了。

另一个隐患是,数十上百所小学同时施工,哪怕是官府政策一路绿灯,资金及时到位,对于江左的施工压力也太大了,毕竟各地的官府都有自己的建筑计划与基建整修计划,设计翻新,新建,河道,堤坝方方面面,相互牵扯之下很可能拖慢整体速度,而改建就不同了,哪怕是民间的小施工队都能够胜任,对于地方的压力可谓是大大降低了,可谓是多赢的计划。因此,陈珏提出这个方案之后,便受到了热烈欢迎,毫无阻碍的实行了下去。达成了如今震惊世人的天民速度。

前期的招生工作早已完成,这对于各地官府都是教导地方的政绩,同样符合地方豪强世家的利益,虽然在陈珏的坚持之下,天民小学的命名没有使用大华传统的命名方式,冠以姓氏而是改成了地方加数字的形式,但是小学之中不少的先生都是当地世家旁支子弟或者是贫寒的老生,在加上世家的宣传,也足够让他们收货声望了。

总之,虽然过程磕磕绊绊,但是天民小学在苏省的铺设,终于顺利走上正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