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学?游山玩水!接着奏乐接着舞 > 第357章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画舫靠岸时,岸边已有十余艘游船往来穿梭,灯笼如流萤般在水面浮动。黄平引着众人拾级而上,笑道:“前面那座四角亭就是风亭,是瘦西湖的制高点,能把全湖景致收在眼底。您看那檐角的铜铃,风一吹就响,古人说‘风亭月榭’,指的就是这儿。”

登上风亭时,月光恰好爬过亭顶,将青石板地照得泛白。程千烨让人摆开案几,玉壶里温着扬州产的雪酒,配着刚出炉的蟹黄汤包,蒸汽裹着香气在亭间弥漫。

“这风亭原是盐商赏月的地方。” 他给陈珏斟酒:“当年乾隆南巡,曾在此题过‘月观’二字,只是原碑早失,如今只剩这亭台依旧。”

陈珏凭栏远眺,只见瘦西湖如一条银链铺在夜色里,五亭桥的剪影卧在水面,二十四桥的灯光似星子坠入波心。远处画舫上的笙歌断断续续飘来,混着风铃声格外清越。他忽然笑道:“这风月景致,倒该有副对联相配。”

李逸雅这一次早已备好纸笔,陈珏提笔蘸墨,腕转间两行字跃然纸上:

【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似;

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

程千烨念罢便击节赞叹:“‘风月无边’四字,道尽这亭上视野,南望白塔含辉,北眺长堤卧波,西观五亭映月,东见春波楼影,可不就是无边风月?‘烟水全收’更妙,把这湖光山色都装进胸怀,倒显得我们这些常来的人,反倒不如这亭台看得通透。”

宫笃定说道:“陈先生是说站在这儿,连心境都变开阔了吧?刚才在画舫上看景是‘当局者迷’,到风亭上一看,才知瘦西湖的格局原是这般大!”

周松亭端着酒杯,望着远处游船笑道:“我倒爱‘亭台依旧’这句。六十年前我跟着父亲送货,就在这亭下避过雨,那时的铜铃也这般响。如今亭还在,月还在,能陪着诸位饮酒,也算圆了当年的念想。”

程高山沉醉在意境之中,摇头点评道:“这联妙在‘羡他烟水全收’,亭台本是死物,被这一句写得像有了心眼,把好景致都悄悄收着,等着有心人来赏呢。”

直播间的弹幕随着镜头里的对联滚动不休:

【“风月无边”!这四个字能刻在我 dNA 里吗?】

【对比之前的对联,这幅更有气魄!把全湖景色都吞进去了!】

【突然懂了 “胸怀何似”,站在这儿,谁不想吟句诗啊!】

【黄导游说得对!画舫是看细节,风亭是看全局,陈先生太会选角度了!】

【程太守解读绝了!“烟水全收” 把亭台写成活物了!】

酒过三巡,月光渐浓,洒在亭前的石板上如铺了层薄霜。陈珏望着地面浮动的光影,忽然又提笔写下一联: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这联刚落纸,黄平便低呼出声:“您看这地面!月光照得像满亭清水,远处小金山的影子被云遮着,真像浮在天上的山!” 她指着西北方,“那片云正往小金山飘,可不就是‘云起一天山’?”

程千烨俯身细看石板上的月光,笑道:“这联是把虚实写活了。月本是光,偏说‘满地水’;云本是气,偏说‘一天山’,倒比实景更像真的。当年李白写‘床前明月光’,怕也没这般贴切。”

陆明远指着亭外柳影笑道:“方才还觉得‘满地水’是虚写,细看才知是实中带虚,柳条垂在地上,被月光照得像水草,可不就是水里的倒影?这字里行间全是巧思。”

周松亭忽然指着亭外的柳影:“您看那柳条垂在地上,被月光照得像水草,可不就是水里的倒影?这‘满地水’原是真有水啊!”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见柳条与月影交缠,如水中藻荇浮动。

直播间的弹幕彻底炸开:

【!!!我看到了!柳条真像水草!这联是活的!】

【虚实结合绝了!陈先生是怎么想出来的?】

【“月来满地水”,此刻我家地板也有月光,怎么就没这意境?】

【突然觉得自己瞎了!看了二十年月亮,不如陈先生一句诗!】

【建议风亭装个摄像头,每晚直播 “满地水” 景色!】

酒至半酣,程千烨让人端上一碟烫干丝与几样酱菜,笑道:“这是扬州人深夜常吃的宵夜,就着雪酒最是爽口。” 陈珏夹起干丝时,忽见远处游船灯火如星,长堤柳影如带,忽然沉吟道:“游了这一路,该为瘦西湖留句总评了。”

众人皆屏息等候,只见他笔走龙蛇,一首七绝一气呵成: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程千烨念罢,忽然抚掌大笑:“‘销金一锅子’!这典故用得妙!南宋时扬州就有‘销金锅’之称,说这里的繁华能销尽金银,陈先生加个‘子’字,既藏着历史,又透着亲昵 —— 这瘦西湖原是扬州人捧在手心的宝贝!”

黄平连忙补充:“您看‘雁齿虹桥’,说的就是二十四桥的台阶像雁齿般整齐,配上垂杨残芜,可不就是幅活画?‘故应唤作瘦西湖’更是点题,把‘瘦’字的妙处全说透了!”

宫笃定抚掌道:“‘销金一锅子’这五个字,把扬州的繁华、西湖的精巧全装进去了!既不是铺张的炫耀,也不是刻意的谦虚,就像老扬州人说家常话,透着股子亲厚劲儿。”

周松亭望着诗句,忽然想起什么:“我祖父说过,以前人总嫌咱这湖不如杭州西湖阔,可咱的妙处就在‘瘦’—— 像国画里的工笔,细处见精神。这诗是把咱扬州人的心思都写出来了!”

直播间的弹幕早已刷成了诗评大会:

【“销金一锅子” 太绝了!既说繁华又说珍贵,比 “人间天堂” 有味道!】

【“雁齿虹桥” 画面感拉满!现在就想飞去看台阶!】

【终于有总结性的诗了!之前的对联是零件,这首诗是整机啊!】

【原来 “瘦西湖” 的 “瘦” 是褒义!细而精,比胖西湖高级多了!】

【建议把这首诗刻在入口石碑上!每个游客都得读三遍!】

【陈先生这一路从词到对联再到诗,简直是给瘦西湖写了部百科全书!】

夜风渐凉,铜铃在亭角轻响。陈珏望着满湖月光,忽然对程千烨道:“这瘦西湖的妙处,不在‘瘦’而在‘活’,水是活的,月是活的,连草木都带着生气。” 程千烨举杯应道:“就像您的笔墨,看似写景,实则写的是这方水土的精气神。”

黄平将今日听到的对联全都超录下来,忽然红了眼眶:“往后我带游客来,不仅要讲五亭桥的拱洞、钓鱼台的框景,还要把这些诗联背给他们听。让他们知道,瘦西湖的水有多深,这里的文化就有多厚。”

周松亭收拾案几时,特意将那首七绝拓本折好:“明日我把这诗贴在后厨墙上,让徒弟们都看看,咱扬州的湖,值得这般好诗来配。”

离开风亭时,岸边游船仍络绎不绝。陈立峰的镜头最后扫过风亭檐角的铜铃,直播间的最后一条弹幕停在屏幕中央:【从此瘦西湖在我心里,不止是风景,更是一首会呼吸的诗。】

月光下,二十四桥的倒影在水里轻轻摇晃,仿佛在为这夜的诗韵,轻轻打着节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