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学?游山玩水!接着奏乐接着舞 > 第347章 说服程千烨

只不过,这些问题,还得自己今后慢慢思索,自己当前的首要目的,便是争取面前这个相对进步的杨州太守程千烨。

整理了一番思路,陈珏忽然反问:“程太守见过春播吗?农户撒种时从不会只挑饱满的播,总要多撒几分,因为谁也说不清哪粒种子会遇上好雨水。您说世家子是熟土,可熟土若不勤耕,也会板结;乡野的瘦地,若肯多浇些水,未必长不出好庄稼。”

陈珏目光扫过那些面露不屑的世家子弟:“程太守算的是眼前的粮草账,可没算长远的收成。今日省下的试错成本,或许就是明日错过的栋梁。当年活字印刷刚出现时,不也被说‘不如雕版精致’?可若因成本高就弃了,哪有后来的典籍普及?”

后排一个穿着浆洗的泛白长衫的生员忽然站起:“陈先生说得对!我就是乡校出来的,当年先生说我‘朽木难雕’,若不是程太守偶然见了我,哪有机会站在这里?” 他声音发颤:“可像我这样的,千百人里才出一个。”

程千烨沉默片刻,将名册放回案头:“这就是症结所在:万里挑一,成本太高了。大华的粮仓,还撑不起让每粒种子都有试错的机会。” 他望着陈珏:“你要做的,是让更多种子能发芽;我要做的,是确保发了芽的能长成材。或许…… 本就该分两条路走。”

阳光透过玻璃幕墙,在两人之间投下一道明暗交界线。陈珏忽然笑了:“若两条路最终能汇成一条河呢?”

陈珏向前一步,目光扫过礼堂里或困惑或不屑的面孔,忽然提高了声音:“程太守说两条路,可大华现在的问题是,一条路铺着锦缎,另一条路连石子都凑不齐。”

陈珏望着满堂的生员教授缓缓说道:“大家都知道,我出身平凡,曾经见过不少乡下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领救济粮时只能按红手印;见过老农算不清田租,被账房糊弄了一辈子。”

陈珏的声音淡淡的,却蕴含着悲哀感:“程太守,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他们连自家的田产契约都看不懂,连官府的告示都认不全,这样的人,怎么算真正的‘民’?”

后排的世家子弟嗤笑出声:“妇人老农,本就不必识字,各司其职罢了。”

一股火气在胸中翻涌,陈珏强行压了下来,猛地转身,目光如电看向刚刚出声的方位,一片锦衣玉服之中,一人胆怯的缩了缩,却又强自直起身子。

陈珏的目光在那片锦衣上顿了顿,忽然转回头,对着程千烨笑了笑,笑意里带着几分了然:“程太守,您看,这便是症结。有人觉得‘不必识’,有人却连‘识’的机会都没有。”

陈珏知道,这是立场问题,想要用道理来说服利益记得住放弃触手可得的利益,是绝无可能的,因此支撑唯心的取一个折中的说法,谨防世家狗急跳墙。

“我所求的,从不是谁让渡利益,而是给‘识’的机会划一条底线。” 陈珏的声音重新沉缓下来,目光掠过满堂人影,最终落回程千烨身上:“程太守治理扬州多年,该知道一个道理:国家如屋,世家是梁,百姓是基。梁再坚,基不牢,风一吹就晃。”

他微微前倾身子,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恳切:“所谓基础教育,说透了就是给地基添土。不必教高深学问,先让每个孩子能认自己的名、写简单的字、看懂官府的告示,这不是什么‘颠覆’,是让千万人能站稳脚跟。”

程千烨的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击,显然在琢磨其中关节。陈珏见状又道:“您看这天下,凡教化兴盛之地,必是百姓识文断字者多的地方。不是说识了字就非要做什么大事,而是当他们能看懂田契、能写家书、能辨告示,心里就有了数,行事就有了谱,这天下自然就稳了。”

“大华地大物博,若能让七成百姓识得千字,何愁根基不稳?这就像种田,不先让土地肥沃,哪来丰年?基础教育便是这松土的犁,看似慢,实则是在为后世攒家底。”顿了顿,陈珏的语气愈发郑重:“我主张的,不是让谁取代谁,是让‘识文断字’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先扫盲,再启蒙,而后广设学堂,就像筑路,修通村的小径,再铺连镇的大道,最后才能成贯通全国的通途。”

“否则,若只修通都城到州府的大路,却任由乡野间的小路泥泞不堪,这人世间便像个四体不勤的壮汉。”张开手掌,五指屈伸自如:“这就像人身,若只练躯干筋骨,却让手足指节僵死,纵有千斤蛮力,怕也捏不起一粒米。纵使躯干再强健,握不住笔、迈不开步,终究是个废人。”

目光扫过满堂生员,他声音渐沉:“大华如今便是如此。府学的精英们如栋梁挺立于上,可底下千万百姓若连字都不识,便如手足无知觉。丈量田亩要靠账房,读告示要托秀才,这般‘四肢不勤’,再宽的大路也走不稳。”

后排穿锦袍的生员还要反驳,却被程千烨抬手止住。太守望着陈珏,眼中露出深思:“你想如何通络?”

“先让人认识得自己的名字,看得懂最简单的告示,不必人人都懂经史策论,就像不必每条路都能跑马车。可至少要让他们认得路牌,辨得方向,这不是要动摇什么,只是让这大华的‘身子’更灵便些。” 陈珏语气平实:“组建扫盲夜校,不必教经史子集,就编些认名字、记时令的小册子;不必请饱学鸿儒,让乡校的先生晚间兼职,每日教上一些便好,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成本不高,却能让千万人先‘活’过来。”

这番话没有剑拔弩张,却像一股清泉,缓缓淌过礼堂的每个角落。程千烨望着陈珏,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时在高邮推行乡学的初心,那时不也是想让更多人能捧起书本吗?他沉默良久,终于开口:“你说的倒可先在高邮试试。只是这千字课本,得由府学来编,既要有百姓能懂的白话,也得守着文脉的根。”

听到程千烨的话,成就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