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学?游山玩水!接着奏乐接着舞 > 第309章 寒山寺

夕阳西下时,众人走出拙政园。程高竹望着园门,对陈珏道:“五月份的拙政园,比其他时候多了几分生机,竹在长,花在开,连石头都像活过来了。” 陈珏点头:“确实如此,每个季节都有新东西看,难怪能流传这么多年。”

程高竹看了看天色,对陈珏笑道:“今日正巧,不如去逛逛苏州的夜景?从拙政园到山塘街不远,再往前便是寒山寺,不妨一起去看看?” 陈珏点头应允,一行人坐上国悦公车,车窗摇下时,晚风带着栀子花的香气涌进来。

车过山塘街,程高竹指着窗外的灯笼:“这条街晚上最热闹,明清时就是夜市聚集地,现在还保留着‘七里山塘到虎丘’的老样子。” 陈立峰举着相机拍夜景,镜头里红灯笼映着青石板路,卖糖粥的摊子前围着几个孩童,竹制蒸笼冒着白汽。

直播间的弹幕刷道:

【山塘街的夜景也太有感觉了!像穿越到古代】

【糖粥!苏州的糖粥绝了,先生快去尝尝】

【灯笼串成一片红,比白天还好看】

【古色古香,这就是文化底蕴,这就是传承!】

车抵寒山寺时,夕阳正为寺门的匾额镀上金边。只见一位身着杏黄色僧袍、手持念珠的老僧已立于山门前,身后跟着几位僧人,见程高竹与陈珏一行人走近,老僧双手合十躬身行礼:“阿弥陀佛,程太守、陈先生大驾光临,寒山寺蓬荜生辉。”

程高竹连忙拱手回礼:“方丈客气了,叨扰清修。” 陈珏亦颔首致意,听程高竹所言,应当是与这位老僧相识,目光掠过方丈胸前的念珠,木质珠子上已泛起温润的包浆,想来是常年持诵所致。

程高竹侧身对陈珏介绍:“这位是寒山寺的正行方丈,在寺中修行已有四十余年,不仅佛法精深,对苏州的掌故也了如指掌。” 正行方丈合十笑道:“程太守过誉了,老衲不过是守着这座古刹,多识得些草木罢了。”

话音未落,忽闻 “当 —— 当 —— 当 ——” 的巨响从寺内传来,钟声雄浑厚重,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周围几个正准备离寺的香客吓了一跳,手里的祈福袋差点掉在地上,纷纷转头望向钟楼方向,脸上满是惊愕。

陈珏眉头微蹙,看向正行方丈:“方丈,这钟声……” 程高竹也有些意外,按理说寻常拜访不会有这般阵仗,他看向正行方丈,眼中带着询问。

正行方丈不慌不忙解释道:“陈先生有所不知,寒山寺的钟声素来珍贵。平日里只有晨钟暮鼓,逢年过节才会鸣钟祈福,一年不过十余次。但先生如今是享誉天下的文坛泰斗,您的文章教化世人,不亚于古之圣贤,今日登门,寒山寺自当以最高礼遇相待,这十八声钟鸣,既是敬贤,也是为苏州百姓祈福。”

周围的香客看着在寒山寺正门前的一行人,有人认出了陈珏,小声议论:“原来是北境冠冕来了,难怪敲这么多声钟。”“能听到寒山寺的钟鸣,今天算是来值了。”

直播间的弹幕瞬间被 “排面” 刷屏:

【!!!这就是北境冠冕的排面!寒山寺钟声专门为先生而鸣】

【十八声钟鸣!这待遇,全大华没几个人能有吧】

【苏州的排面拉满了!陈先生值得】

【香客:本来想走的,一听钟声,不走了(狗头)】

【这不上去要签名?】

陈珏却有些不安,望着远处运河上被钟声惊起的水鸟,周围被吸引过来的香客,轻声道:“这般动静,怕是会扰了附近百姓。”

程高山立刻宽慰:“先生这就多虑了!寒山寺的钟声是福气,多少人想听都听不到呢。” 程高竹也点头:“陈兄放心,这钟声传得远,却不刺耳,附近百姓早就习惯了,反倒会觉得是祥瑞之兆。”

正行方丈引着众人往里走,边走边介绍:“这边是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像是明代所塑。” 他指着殿前的香炉,“那是万历年间的青铜炉,每日香客不断。” 陈珏望去,香炉里青烟袅袅,飘向夕阳染红的天际。

穿过回廊,正行方丈指向左侧的碑廊:“那里有历代文人的题刻,虽无佳作,却也记录着寺中变迁。” 陈立峰的镜头扫过碑石,上面多是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之类的祈福语。

“前面便是枫桥。” 正行方丈指着寺外的石拱桥,此时夕阳正落在桥栏上,将石狮子的影子拉得很长。“这桥始建于唐代,当年运河上的商船都要从桥下过,如今虽不通行大船,却成了苏州一景。”

直播间的弹幕仍在讨论钟声:

【先生太体恤百姓了,这都想到了】

【只能说境界不同,先生担心扰民,我们只看到排面】

【寒山寺做得对!对待贤才就该有这礼遇】

【这碑廊要是有先生的题字,肯定能成传世之宝】

【之前的拙政园先生就没有留下文墨,看来先生也不是真走到哪里写到哪里啊(狗头)】

【拙政园:终究是我扛下了所有。】

【有一说一,这好像是先生第一次没有留下文墨的地方吧】

【你这么一说我更好奇了,我倒要去看看这里到底有什么乾坤,让文曲下凡的陈先生都一言不发。】

【拙政园:这种出名的方式我真的不想要】

陈珏望着枫桥与运河交汇处的归帆,心中那点因钟声而起的不安渐渐消散。或许正如程高竹所说,有些礼遇并非特权,而是世人对文化的敬重,就像这寒山寺的钟声,敲在傍晚的暮色里,既是欢迎,也是对文脉传承的致敬。

毕竟,钟鸣只是代表态度,而之前修缮荷花池却是实实在在耗费钱粮。

正行方丈停下脚步,转身对众人笑道:“钟鸣已歇,不妨去客堂喝杯茶,老衲让徒弟泡些寺后产的春茶。” 程高竹笑着应下,拍了拍陈珏的肩膀:“走吧,尝尝这寒山寺的特色,别总想着那些有的没的。”

一行人往客堂走去,身后的碑廊在夕阳下投下斑驳的影子,远处的枫桥渐渐被暮色笼罩,只有那十八声钟鸣的余韵,仿佛还在空气中轻轻回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