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学?游山玩水!接着奏乐接着舞 > 第253章 禅律定知谁束缚,过溪沽酒见天真。

刘承乾凑到篮边闻了闻:莲子能种活吗?我想在豫章王府也种一池。

王佐低声提醒:“殿下,陈学统的诗里说的是心净,主要是心境。”

“什么心境心净的,我是问这莲子能活吗?”刘承乾不耐烦的问道。

“......”

为什么,对我就完全是两种态度,明明是我先来的。

看着王佐一脸便秘的表情,直播间弹幕毫不留情的哈哈直笑。

【哈哈哈哈,大家快看王佐的表情。】

【豫章王对陈先生的态度,真是与众不同啊。】

【是不是说看着这一池子白莲,就像是看到了陈先生?】

【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

了缘大师闻言抚掌而笑,引众人走向后山:“诸位随老衲来,带你们看慧远大师的打坐石,当年大师在此观星时,曾说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这话刻在石上,至今清晰。”

直播间的镜头跟着他们转过白莲池,扫过后山那片被晨露浸湿的磐石。弹幕区忽然涌起一片静穆的感叹:

【我好像明白什么是 胜地一清风 了,这风是千年未改的初心】

【已截图莲种邮寄地址!我也要给孤儿院寄种子】

【看了直播才知道,真正的文化传承不是网红打卡,是像东林寺这样守着一草一木】

【坐等陈先生回北境种白莲!想看 北境莲开 的名场面!】

【冷知识,天民学派的驻地原本就有荷花池,中江北山也有荷花池。】

陈珏抚过打坐石上斑驳的石刻与风霜,回想起一路看过来的古杉、莲池与远处云雾,感慨万千。

“白莲种山净无尘,千古风流社里人。

禅律定知谁束缚,过溪沽酒见天真。”

【!!!陈先生又双叒叕现场作诗了!这就是天民速度吗?】

【我就去了一杯水,这就又出了一首诗?】

【光听记不住啊!又没有字幕,刚刚谁录屏了?】

“学统,大家都说没有记住刚刚您作的诗。”

陈立峰凑到陈珏身边,事实上,哪怕是以他的文化功底,也不过是记了个七七八八,更何况是直播间的观众呢?

“不过是一首口占小诗罢了,哪里需要特意去记?”陈珏无所谓的说道。

【这次不是笑哭了,我是真哭了。】

【陈先生看来,写诗真比喝水还要简单吗?】

【这真是张嘴就来啊。】

【第一次吃了没文化的亏。】

【陈先生,咱们打个商量,我也不贪,你能不能送我一首这种‘流水线’一样的诗。】

【这还不贪?和珅都没你贪!】

【甜菜!】

看到直播间之中纷纷扰扰的弹幕,陈珏同样是乐呵呵的,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有这么多人重视着自己,陪伴着自己,干什么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好好,我把这首诗写下来,大家慢慢看,还有刚刚的一首,都写下来,今后的作品,哪怕条件不允许,我之后都会写下来给大家看的。”

【天,陈先生太温柔了!】

【好宠粉!】

【心里暖暖的!】

【你不是没憋住吧。】

【你噶!】

【第一次对李掌制的工作提出批评,陈先生身边怎么会没有条件写诗词呢?不知道灵感从来都是一闪而逝的吗?要是因为这个华国历史上少了一首璀璨的瑰宝,你们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怀念宁学直的第一天。】

刘承乾的随侍迅速找来书桌,李逸雅则是掏出随身携带的文房四宝,陈珏挥毫写下了刚刚的两首《东林寺》第一首取名其一,这首则是其二,而众人也直观的看到了这两首诗的全貌。

了缘大师缓步走到书桌旁,双眼盯着宣纸上墨迹未干的诗句,缓缓开口:“陈学统此诗,字字珠玑,老衲斗胆,愿为诸位解读一番。”

【前排占位!大师解读!这不得拿小本本记下来!】

【蹲一个权威解读!刚刚听了个大概,就等着大师开讲了!】

【来了来了!感觉要上大分!】

【忽然有个猜测,刚刚是不是了缘大师也没有完全记下这首诗,现在看到全貌,才敢开口(笑哭JpG)】

【你知道的太多了!小心得罪了方丈还想走!】

了缘大师抬手,指了指第一句【白莲种山净无尘】,说道::“这白莲,在慧远大师创立莲社之时,便被视作纯净本心的象征。陈学统此处言‘重山’,实则是在说‘重心’山,可视为修行之境,尘,乃是心中杂念。白莲生于山间,不染尘埃,非是山净、水净,而是白莲之心净。正如修行之人,若心无挂碍,即便身处尘世喧嚣,亦能保持本心澄明。”

【恍然大悟!原来 “种山” 是这个意思!我悟了!】

【大师一开口,我感觉自己的理解都浅薄了】

【这解读,绝了!感觉诗句瞬间有了灵魂!】

【忽然想到昨日陈先生讲经事后所说的,无论佛道儒释,诸子百家,最终都是在修心啊。】

“千古风流社里人”了缘大师顿了顿,目光望向远处的古杉,似是透过岁月,看到了当年莲社高贤在此论道的场景:“想当年,慧远大师与谢灵运、陶渊明等十八高贤,在此结社修行。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身份,却因对佛法、对大道的追求相聚于此。陈学统用‘风流’二字,并非单指文采斐然,更是赞叹他们超脱世俗、率性而为的精神气度。这份风流,历经千年,依旧令人神往。”

【原来 “风流” 不是说潇洒,是在夸精神境界!】

【突然觉得自己之前的理解太狭隘了】

【想想也是,现在的华国各个阶层根深蒂固,更何况是魏晋?】

【不利于和谐的话不要说!】

说道‘禅律定知谁束缚’时,了缘大师轻轻叹了口气:“戒律,本是为了约束修行之人的行为,助其悟道。可世间又有多少人,将戒律当作了枷锁,一味地死守条文,却忘了戒律的本心。陈学统此句,以反问的语气,道出了真谛,那就是真正束缚我们的,从来不是外在的禅律,而是自己心中的执念。就如同刻经,刻得太深,会伤了石板;刻得太浅,难以留存。唯有把握分寸,方能领悟其中真意。”

【大师这解读,直接升华了!】

【我好像明白了,守戒律不是目的,修心才是根本】

【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最后,了缘大师指着“过溪沽酒见天真”,脸上露出一抹笑意:“此句说的是陶渊明与慧远大师的典故。当年,陶渊明性嗜酒,难持佛门戒律,故而不肯入莲社。可慧远大师却并不强求,反而与他相谈甚欢。有一次,陶渊明过溪去沽酒,慧远大师相送,两人一路畅谈,竟忘了寺中‘影不出山’的规矩,直到听到钟声,才惊觉已经过溪。二人相视而笑,这一笑,便是超脱了世俗的束缚,展现出最本真、最自然的一面。陈学统用这个典故,正是在说,真正的修行,是要保持这份天真与纯粹。”

【原来还有这样的故事!涨知识了!】

【大师解读完,感觉这首诗更有韵味了】

【陈先生的诗配上大师的解读,简直绝配!】

了缘大师解读完毕,双手合十,对着镜头微微躬身:“老衲拙见,还望诸位海涵。陈学统的诗,意蕴深远,值得反复品味。”

陈珏对着了缘大师深深一揖:“多谢大师解读,让这首诗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他又转向镜头,笑着说:“大家要是还有什么想法,欢迎在弹幕里交流,咱们一起把次庐山之旅,走得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