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学?游山玩水!接着奏乐接着舞 > 第164章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总不能说是另一个世界已经证明的理论吧。

无奈的笑了笑,陈珏只能开口说到:“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的,时间自然会证明这一切,林公拭目以待就好。”

陈珏深知,在这个世界,自己的论调是没有理论依据,甚至是现实依据都很少。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之前没有人发现这条真理,是因为没有人去检验。

那么自己,便是要来充当这个质检员的角色。

只是今天,自己想用这个论点来反驳对方,怕是胜算渺茫。

就如同前世,别说是魏晋这种世家大族巅峰的朝代,哪怕是在明清,你说出人民史观,怕是也会被当成异类。

民为贵,说了几千年,能做到的终究是寥寥无几,更遑论在这个世界了。

因此,对于今天的论战,自己必须反其道而行之,不能落入崔家给自己设下的圈套之中。

对方选择的时间,选择的地点,甚至是选择的题目,必然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如果还按照对方的剧本走,那就不是天神降临了,而是降智。

你不是想让我站在寒门的立场与你好好的论战一番吗?我偏偏不如你所愿。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经世济民,从来都不是谁的专利。

自己要改变这种一直以来国之大事,唯肉食者谋之,黔首不可与闻也的观念。

此时,又有几名与崔家交好的世家子弟,来到台前,或是写文,或是作诗,尽皆在歌颂世家对于华国的贡献,还有不少赞美天子圣明与称赞河清海晏的诗词,一时间之间,好似花团锦簇,当真四海升平。

“冯太守,对于我崔家子弟的观点,你意下如何啊?”

崔平早已按耐不住,等待自家子弟论完,迫不及待的开口询问。

“这。”

一时之间,冯不辍骑虎难下,如果自己出言赞同,那么不亚于是在整个华国面前,背叛了对自己有提携之恩的李家,这可是大忌。

如果不赞同,那么自己又能提出什么观点呢?

世家治国,本就是根深蒂固的观念,自己要如何才能驳斥这个观点?

求助的眼神,看到了在观礼的陈珏身上,却惊愕的发现,陈珏正在与身边的老者谈笑,丝毫没有在意自己。

这是什么意思?

自己难不成被抛弃了?

又将目光投向李儒枚,显然李儒枚也没有预料到如今的情况,正在焦急的与身边的李儒柯商议。

此刻不止是冯不辍骑虎难下,就连李儒枚也同样觉得棘手。

之前的宣传,一直是以天民学派与崔家的冲突为重点,现在陈珏忽然撂挑子,众人的眼睛一下子就盯到自己的身上。

如果自己出面,那么自己身上将自动贴上天民学派的标签,虽然自己如今与陈珏互为盟友,但是毕竟没有公开表态,若是如此,外界难免会认为李家已经完全倒向天民学派,那么今后自己两边下注的算盘便会落空。

而若是此刻自己不出面,那么先不说冯不辍的处境尴尬,自己付出代价将其捧上岳阳太守的投资很可能就会打水漂。

小弟在外被人欺负,做大哥的却躲在一旁不敢出头,这算哪门子老大?

这种事情传出去,今后谁还敢投靠自己?

再次回身看了一眼陈珏,却看到他依旧在与陆景川谈笑风生,想必是成竹在胸。

嗯?陆景川?

他什么时候来的?

还没有想明白其中的关系,此刻的形势却已经容不得李儒枚再做思考了。

眼见无人应战,崔平愈发咄咄逼人起来,在这么下去,让李家今后在士林如何立足?

眼见现场情况即将失控,李儒枚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之中长身而起,向前款步走来。

见到李儒枚终于出面,冯不辍松了口气,无论结果如何,自己这一关看来是过去了。

毕竟自己今天就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真正的重头戏,一直都是后面大佬们。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此圣贤早喻民本之道也......若百川汇海,若万木成林,若无民力深耕,则仓廪不实;若无匠人巧思,则百业不兴;”

听到李儒枚侃侃而谈,陈珏与陆景川,林逸风也停止了交谈,刚刚还议论纷纷的现场重新平静了下来,无论观点理念如何,大家还是给予了李儒枚最够的尊重。

“......世家子弟多囿于阀阅之荫,易生骄奢怠惰;而布衣之士常历风霜之苦,更怀进取之志。且阶层固化则贤路壅塞,唯广纳万民之才,方能集思广益。国之兴盛,非独赖世家之荫庇,实系万民之力聚沙成塔,汇涓流以成江海,载巨轮而破浪行。”

终于,李儒枚结束了自己的论述,在场的寒门与百姓,听得是热血沸腾,只觉得遇到了真正为自己发声的大贤。

只有陈珏与林逸风等少数人,听得不禁摇了摇头。

这篇理论,粗看之下完美闭环,也符合天民学派的价值观,但是却经不起推敲。

不是说其中的内核是错的,而是没有实际理论来支持。

因为在大华的历史上,从来都是圣明的天子指引方向,能臣干吏推行方案,世家大族落实政策,平民百姓只要执行就行了。

你说平民百姓,能够比饱读诗书的世家大族更有远见,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百姓就好好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耕田的就去耕田,做工的就去做工,经商的就去经商,不要考虑其他。

阶级固化。

因此,李儒枚的话,虽然赢得了一片的叫好声,却未免有些空中楼阁,经不起推敲。

崔平嗤笑一声:“李文宗的文章果真花团锦簇,不愧是文宗之名,不过未免空洞无物了一些。”

“我圣朝天子圣明,众正盈朝,天下百姓各司其职,各安其位,若人人恪守本分,不越俎代庖,以匠心守业,以恒心成事,则百业兴旺,诸事顺遂。莫为分外之事劳心,勿因他人之责乱行,如此方得秩序井然,事半功倍。”

转过身来,对着李儒枚说到:“现在有些人贯会蛊惑人心,所谓尊卑有别,长幼有序,想要打破规则,乱人心性,岂不如同牝鸡司晨般可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