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8章 风起青萍

醉剑江湖 第8章 风起青萍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辛伯捧着邸报进来时,晨雾还未散尽。

大人。老仆的声音比寻常低了三分,指节叩在门框上的动静像秋夜打在瓦上的雨,北地商队的事......

辛弃疾正握着狼毫在《铅山屯田议》上圈改数字,笔尖一顿,墨汁在垦荒百顷四字上洇开个黑团。

他抬眼时,正见辛伯鬓角沾着的雾珠,在晨光里泛着冷光——这老仆跟了他二十年,上回露出这般神色,还是隆兴二年他带五十骑闯金营擒叛将时,辛伯在营外守了整夜,见他血透重铠归来。

辛伯将邸报展开,泛黄的纸页上一行小字刺得人眼疼:近有商队持字茶引北渡,或涉私运。墨迹未干,还带着北地驿站特有的松烟味。

书房里静得能听见案头漏壶滴水的响。

辛弃疾指节抵着额角,忽想起三日前裴元节在茶会上笑着递来的建州龙团:辛大人的茶引印信,当真是金漆雕版?

倒比我那套精致三分。当时他只当是官场客套,此刻方觉那笑里藏着的冰碴子——裴元节早盯上了茶引。

去查。他将邸报推回案头,查这商队是哪家的,茶引是新刻还是旧印,北境关卡是谁放的行。

辛伯应了声,转身时又顿住:裴大人昨儿差人送了帖子来,说要请您去赏他新得的《韩熙载夜宴图》摹本。

赏画?辛弃疾低笑一声,指腹摩挲着案头那方私印——这印是范如玉嫁他时,用陪嫁的和田玉请良工刻的,玉质温厚,倒比裴元节那些镀金嵌宝的印信实在百倍。回他,改日。

话音未落,外间传来环佩轻响。

范如玉掀帘进来,鬓边斜插的素银簪子碰在门框上,发出清越的响。

她手里端着青瓷碗,药香混着晨露的凉,漫进书房:郎君又没吃早膳?

夫人来得正好。辛弃疾拉她在竹椅上坐下,将邸报推过去。

范如玉垂眸扫过,指尖在字上轻轻一按:裴元节这招,是要坐实的罪名。

他以为用茶引做文章,就能断我屯田的根。辛弃疾抽出袖中《茶市冤录图》,展开时能看见图上用朱笔圈着的二十七个茶市——这是他花半年时间走访所得,可茶引能伪造,民心造不造假。

范如玉忽然笑了,眼尾的细纹里浸着晨光:昨夜沈十二来送《屯田谣》,我让绿芜抄了十份给说书先生。

今早出门,见巷口王阿婆正教孙儿唱辛使君不眠,为我百姓争

窗外传来敲梆子的响,是卖糖画的老张头。

辛弃疾走到窗前,正见两个扎着棕角的孩童追着糖画跑,嘴里唱的正是《屯田谣》的调子。

晨雾散了些,能看见街角茶肆的幌子被风掀起,里面传来说书人拍醒木的响:列位看官,且说这辛大人如何......

好个沈十二。辛弃疾转身时眼里有光,他原是教坊乐工,偏生把民间调子摸得透。

范如玉将药碗推到他手边:绿芜说,说书人把您夜宿农舍、跟老农分野菜羹的事都编进去了。她指尖抚过案头《铅山屯田议》,我让人刻了话本小册,附了屯田议的节选,题作《辛公惠民录》,明儿让绿芜去流民聚集的瓦子巷分发。

夫人这是要把二字,刻进百姓骨头里。辛弃疾端起药碗,药汁苦得舌头发麻,可喉间漫开的却是甜,裴元节要我身败名裂,我偏要让百姓替我说话。

三日后的临安街头,连卖浆水的老妇都能说上两段辛使君垦荒记。

瓦子巷口,绿芜裹着青布衫,抱着一摞《辛公惠民录》,看两个孩童用树枝在地上画辛使君执犁图。

扎红绳的小丫头举着树枝当铁犁,喊:一亩养一兵,十年复汴京!围在边上的孩子跟着起哄,惊得卖炊饼的老汉直拍膝盖:这小祖宗,倒比我那读私塾的儿子还会说大道理!

消息传到裴元节耳朵里时,他正对着案头伪造的发笑——信里夹着假印的契纸,写着以茶引换甲胄,八月十五北渡。

可下人们来报街头孩童的唱词,他手中的狼毫地断成两截。

反了!他掀翻茶案,建州贡茶泼在假契上,晕开一团褐渍,这辛弃疾,收买细作也就罢了,连童稚都煽动!

当夜,裴元节乘软轿直入禁中。

孝宗正对着烛火看《铅山屯田议》,见他慌慌张张的模样,抬了抬眼皮:裴卿深夜求见,所为何事?

陛下!裴元节跪在金砖上,额头几乎要碰着地面,辛弃疾私通北地商贾,更令细作编歌谣、教童稚,其心......其心可诛!

孝宗放下奏疏,指节敲了敲案头的《辛公惠民录》:朕昨日在御花园,听小内监背一亩养一兵。

你说这是煽动,可联倒觉得,百姓爱听的,未必是坏事。他顿了顿,这样吧,遣个密使南下,去江西查查。

密使到洪州那日,正逢铅山屯田营破土。

辛弃疾站在荒地上,粗布短褐沾着泥点,手里的铁犁磨得发亮。

他回头看身后百来个流民,有拄着拐杖的老丈,有抱着襁褓的妇人,眼里都燃着光。起犁!他大喝一声,铁犁扎进板结的土块,翻起的黑土混着草屑,像铺开的绸缎。

大人!跟在他身边的里正急得直搓手,您这是何苦?

让庄丁做就是了。

我这双手,生来不是握印把子的。辛弃疾抹了把脸上的汗,犁尖又扎进土里,要让百姓信屯田能活,得先让他们看见,官老爷的手也能沾泥。

密使躲在道旁的柳树后,看得怔住。

他原以为辛弃疾是个只会写策论的书生,此刻见那身影弯成弓,犁沟直得像墨线,连后颈晒脱了皮都不在意,忽然想起临行前孝宗说的话:去看他做了什么,莫听人说了什么。

三日后,密使的奏疏摆在孝宗案头:铅山屯田营,垦荒八十亩,招流民百二十口,农具清单、营寨图纸尽贴衙前。

辛弃疾亲执犁锄,手裂见血,百姓呼为辛青天

孝宗翻到最后一页,见密使附了首孩童的打油诗:辛使君,犁破荒,旧地生粮新寨墙。

待得麦黄收穗日,共饮凯歌复汴梁。他搁下奏疏,笑对左右:裴卿劾了辛某七次,回回查无实据;辛某不言不语,倒把事都做在了明处。

诏书下的那日,洪州衙门前挤得水泄不通。

辛伯举着黄绢,声音抖得像风中的旗:着辛弃疾暂摄江西安抚使事,铅山屯田营拨库银三千贯......

人群里爆发出欢呼,有老妇抹着泪喊:菩萨显灵了!有青年拍着胸脯:等收了粮,我第一个报名当兵!

裴元节在府里听得真切,茶盏摔在地上。

他扶着案几想站起来,眼前发黑,喉间一甜,腥热的血溅在伪造的上——那字印文被血浸透,倒像是被火烧过的残页。

当夜,辛弃疾在书房焚了一炉沉水香。

案头《资治通鉴》翻到汉纪,王莽谦恭未篡时几个字被他用朱笔圈了又圈。

烛火忽明忽暗,映得他眉间的川字纹更深了——裴元节吃了这么大的亏,怎会就此罢手?

郎君在想什么?范如玉端着药进来,见他盯着史书出神,可是担心裴元节?

他这人心思深,惯会使暗箭。辛弃疾合上书卷,屯田营刚立,粮草、农具都堆在仓里......

范如玉放下药碗,指尖轻轻抚过他手背上的血痂:我让绿芜扮作流民妇混进去了,她自小在江湖上混,查人来历最是利索。

夫人......辛弃疾握住她的手,掌心的茧蹭得她发痒,你总说以身为盾,可我这盾,早成了最锋利的剑。

窗外起了风,吹得新挂的《江西山川图》簌簌作响。

图上铅山的位置,不知何时被范如玉用朱砂点了个小圈,像颗跳动的红心。

屯田营开垦第七日,夜半更鼓刚过三更,东仓方向突然腾起一簇火光,映得天际泛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