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450章 他们说天还没亮

醉剑江湖 第450章 他们说天还没亮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天未亮,可星星都动了。

刘石孙拄杖立于村后山巅,夏至将至,夜气清寒如水。

他仰首望天,北斗斜挂,斗柄缓缓偏移,不再指向东南,竟直指幽燕以北的故土方向。

那一瞬,天地似有低语,风不动而林自颤。

老人心头一震,仿佛听见千军万马踏雪北行的蹄声,自极远之处滚滚而来。

忽然——

一道炽白流星撕裂天幕,如天剑坠世,拖着金红尾焰划破长空,轰然落向带湖方向。

刹那间,夜色被劈开,山影摇晃,草木俯伏。

刘石孙双目骤睁,弃杖疾行,老迈之躯竟生出少年般的迅捷,沿山径直扑湖畔。

湖面漆黑如墨,死寂无声。

然而片刻之后,湖心深处传来沉闷震动,仿佛地脉翻涌,龙脊欲起。

紧接着,一点金光自沙底迸发,冲破水面三尺,悬停半空,照彻四野。

那是一幅浮空舆图——《中原全图》!

图卷无风自动,离水不湿,轮廓分明,山河尽现。

更奇者,七百里民间小路竟化作道道金线,纵横交错,贯通南北;数十义社所在之地,亮如星点,熠熠生辉;更有无数微光自四野汇聚,或来自田埂,或出自茅舍,或起于樵径,如萤火归巢,纷纷投向图中要隘,凝而不散。

刘石孙双膝一软,扑通跪地,额头触泥。

身后,不知何时已聚上千人。

农夫、猎户、织妇、童子……皆默默跪倒,无一人言语,无一声号哭。

但他们眼中燃着同一种光——那是被压抑太久的期盼,是血脉深处对故土的呼唤。

万民无声,却万心同向。

那图上金线渐密,星点连成阵势,隐隐勾勒出一条自江南直抵燕云的进军之路。

图中央,“带湖”二字光芒最盛,宛如兵枢所在。

刘石孙颤手合十,低声祷曰:“辛公在南,民心在北,天意若此,何惧奸佞挡道?”

话音未落,空中忽传鹤唳。

张阿艾正在“带湖遗耕”社田间守夜,闻声抬头,只见夜空深处,群鹤自南方翩然而来,羽翼染火,衔光而行。

它们不鸣不叫,次第飞过田垄,口中火种轻落于禾苗之间。

火不焚禾,反助其长。

稻穗抽节拔高,叶脉流转金光,顷刻间,整片田垄竟显出四个大字——天佑宋土!

老农浑身颤抖,扑倒在地,泣不成声:“此乃辛公当年放鹤处!鹤不忘恩,天不负人啊!”

张阿艾握紧手中鱼叉,指向北方。

群鹤盘旋三周,倏然振翅北去,身影融入晨雾,唯余火光点点,洒落沿江诸村。

次日,传言四起:凡鹤过之处,田中有火种落地,禾自旺,人心自醒。

百姓私相告语:“火种所至,即为兵路。”

而在湖心深处,周大橹之孙正驾舟巡夜。

桑林北缘,祖坟静卧。

他忽见坟头金叶异动——原只三片,转瞬化九,九化八十一,层层叠叠,排列成北斗将星之象,与天上星辰遥相呼应。

正惊疑间,湖底波光微动,一艘渔舟缓缓浮出水面。

船身陈旧,无名无姓,舱中唯置一青铜灯。

灯形古拙,灯芯未燃,却自有光华流转,照得湖水泛金。

少年屏息取灯,置于舟中军位。

当夜,他梦入战场:铁甲列阵,旌旗蔽日,一老将披坚执锐,立于阵前,声如洪钟:“吾非辛公,乃其部卒。昔年战死采石,魂羁江底。今见民气已成,王师将兴,特奉归令而还。”

言罢,老将解下腰间短剑,交予少年,又指湖心:“灯在,军在;令起,我必至。”

少年惊醒,冷汗浸衣。

未及起身,外间已有脚步声密集响起。

旧部渔夫纷纷驾舟来聚,人人神色肃然,齐声道:“我亦有此梦。”

少年捧灯立于船头,望着满湖星月,终于开口:“布‘水军九阵’,静待天时。”

此刻,临安宫中,更深露重。

小内侍蜷身回廊角落,怀中陶灯仍在发烫。

他翻开《州学志》,指尖血字未干:“民气已成,逆之者亡。”风穿檐角,灯影摇曳,仿佛千万人低声应和。

而在驿道之上,暴雨将至。

暴雨如注,夜色浓得化不开。

驿道蜿蜒于山脊之间,泥水横流,桥下溪涧暴涨,轰然作响。

辛小禾困于驿站破屋之中,衣衫尽湿,怀中仅存的一页《北道通议》已泛黄卷边——那是其师手录、辗转十年、承载北伐舆图与民间兵路的最后残篇。

他蜷坐角落,火塘早灭,唯余一缕青烟被雨气压得贴地游走。

忽闻外间人声嘈杂,夹杂着木石碰撞之声,在风雨中断续可闻。

推窗望去,只见十余老卒冒雨立于断桥之上,披蓑戴笠,白发如霜,正以肩扛梁、以背垫桩,奋力抢修那摇摇欲坠的木桥。

“此桥通向归德!”其中一人嘶声大喊,声音穿透雨幕,“我儿魂归之路!不容断绝!”

辛小禾心头一震。

归德,乃昔日宋军与金兵鏖战之地,多少忠骨埋于黄沙,碑无名,冢不封。

这些老兵,或为父兄,或为旧部,竟于深更半夜冒死修桥,只为一条虚无缥缈的“归途”?

他凝视良久,忽然明白了什么。

这桥不通城邑,不接官道,却通人心。

他颤抖着手,自怀中取出那页《北道通议》,指尖摩挲着墨迹斑驳的“采石—和州—宿州—归德”一线,仿佛还能听见当年辛公指点江山时的铿锵之声。

“若天下无人记此路,那便由我焚之为祭。”

言罢,他将纸投入檐下积水洼中,取火石轻击三下,一点星火跃出,燃及纸角。

火焰在雨中挣扎跳动,如垂死之鸟振翅,终被倾盆而灭。

灰烬随水流淌,沉入泥泞——

然而奇异之事陡生:灰痕未散,反随雨水延展,在泥地上蜿蜒成字——

民心即天心

五字清晰浮现,墨黑如漆,竟不为雨冲淡,反似自地脉而出,根植于土。

辛小禾跪倒在地,双目含泪,不敢触碰,唯见那字在电光一闪之际,金光微闪,似有千百双眼睛在暗处睁开。

次日清晨,驿卒悄悄近前,低声耳语:“昨夜三更,临安宫门无故自开,守卫惊起,却不见人影进出……内廷封锁消息,但宦官私传,说是‘天启’。”

辛小禾默然良久,只将残袖裹臂,转身踏上归程。

他知道,有些事已非人力所能遮掩。

而此时,临安宫禁深处,更深露重。

小内侍捧茶入殿,脚步极轻。

孝宗独立窗前,身影孤峭如松。

手中握一玉佩残片,青灰斑驳,刻有“辛部·甲三”字样——此物原属辛弃疾旧部战死者周大橹,尸骨沉江多年,近年边军缴获残甲,连同此佩呈入内库,本应尘封。

帝指轻抚裂痕,喃喃道:“朕以为封了北伐之议,便可息兵;锁了奏章,便可止梦……却不知路不在册籍,在人心。”

话音方落,窗外忽有异象:宫墙根下,不知何时生出一片金草,细叶如剑,迎风而长,叶尖悬露,滴滴如泪。

更奇者,每滴露珠倒映夜空,竟皆显北斗之形,斗柄缓缓北指,与天上星辰遥相呼应。

小内侍屏息退至帷后,悄然取出藏于怀中的陶灯与《州学志》,翻至“民请复路”条目下。

灯火微闪,他以指尖血轻轻一点——

就在此刻,殿外钟楼无故自鸣。

一声,两声……十二响,悠远浑厚,穿云裂雾,仿佛天地共震。

孝宗未动,唯有眼角微颤。片刻后,他提朱笔,在玉佩旁轻圈一记。

笔锋落纸刹那,风起帘动,北斗隐没于云层之后。

而在带湖之畔,某座山巅,刘石孙拄杖而立,仰望湖心方向——

那里,黑水未动,却似有光自渊底升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