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399章 稻子不跪人自己站起来了

醉剑江湖 第399章 稻子不跪人自己站起来了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秋收已毕,蔡州城内外金黄遍野,稻浪翻涌如海。

田埂上,农夫们挥镰的余影尚在泥土间未散,谷场上脱粒的声响却已渐稀疏。

新米入仓,仓廪实而人心定,然而这安定之下,暗流未曾停歇。

州府照例张榜设“谢天祭”,命各村赴城参礼,以彰朝廷恩德、感念上苍赐年。

告示贴出三日,墨迹未干,便有一条朱批加注其下:“凡辛元嘉门人,不得执礼器,不列前排。”字字如刀,刻于纸面,也刻进百姓心头。

无人喧哗,无人抗辩。

七十三户人家默默将新碾的米装袋,每户一石,共七石整,用粗麻绳捆扎结实,置于门前风檐之下晾晒。

米粒洁白,泛着秋阳的光泽,像是大地最后的誓言。

祭日清晨,薄雾笼城。

官道之上,各村队伍陆续入城,彩旗招展,鼓乐喧天。

独有带湖村一行静默而行——七十三人皆着素衣,无幡无鼓,肩挑手抬,只将那七石新米稳稳放在肩头。

他们不走正道,绕坛而过,径直列于祭坛外侧道旁,一字排开,如一道无声的堤坝,横亘在礼乐与尘土之间。

祭坛高筑,红绸垂落,王文谦身着紫袍,立于坛顶,手捧祝文,神色庄重。

他目光扫过坛下人群,见带湖村民竟敢如此悖礼,唇角微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随即扬声高呼:

“感上苍赐丰年!谢天地育黎民!”

洪音未落,忽见一人缓步而出,白发萧然,拄杖而前——正是老农许耕石。

他脚步沉稳,踏在青石板上,竟似有回响。

“米是地里长的。”他声音不高,却穿透鼓乐,“沟是我们挖的,铃是我们摇的——我们谢自己。”

话音落地,万籁俱寂。

刹那间,七十三个声音齐齐响起,如惊雷滚过原野:“谢自己!”

声震城垣,连檐角铜铃都为之轻颤。

乐师手中鼓槌僵在半空,笛箫戛然而止。

差役闻令欲出,手按刀柄,可当他们望向那列素衣百姓时,却齐齐顿住——人人手抚米袋,目如炬火,脊梁挺直,仿佛不是来祭天,而是来立誓。

刘石孙立于最前,身形瘦小,喉间无声,却从怀中取出一只旧铜铃。

那是昔日预警驱蝗所用之铃,表面斑驳,铃舌残缺,却被他擦拭得锃亮。

他踮起脚,用一根竹竿将铃挂上祭坛飞檐,再轻轻一挑——

铛!铛!铛!

三响清越,破空裂云。

百姓仰首,口中低诵,继而汇成洪流:

“沟是活命渠,不是寻宝坑;

稻子不跪天,人自己站起来了!”

一句一句,如犁破土,如雨落旱原。

每一字都踩着心跳的节拍,每一句都带着泥土的重量。

王文谦立于高坛,脸色由红转白,由白转青,最终如死灰覆面。

他想斥责,想喝令拘拿,可脚下坛板忽然微颤,仿佛地底有物蠢动。

他低头看去,不见异状。

可那震动并未消失,反而愈发明晰——似有七十三道呼吸,自地底深处传来,与空中余音共振,与铃声同频,与人心齐律。

他踉跄后退一步,扶住香案才稳住身形。

此时,城外大湖畔,芦苇摇曳,水光潋滟。

辛元嘉独坐湖边石上,闭目不动,草笠覆额,身影融入暮色。

他未曾赴祭,也不曾遣人传话。

身旁药炉微沸,残烟袅袅,像一段未尽的言语。

但他知道城里发生了什么。

风过林梢,叶落无声,他的指尖微微一动,仿佛触到了某种遥远的脉搏。

第400章 灰燃字现,明灯如昼

夜色如墨,浸透蔡州城垣。

白日喧沸的祭坛早已寂然,红绸垂落如血,香灰冷尽,唯余檐角铜铃偶被晚风轻触,发出一声幽鸣,似未尽之叹。

而此时,在城外十里带湖之畔,辛元嘉仍端坐不动。

草笠低覆,遮去眉目神情,唯有指尖轻扣膝上旧伤——那是早年跃马斩将时金戈所留,如今已结成一道深痕,却仍随心脉隐隐作痛。

他闭目不言,五感却尽数沉入大地深处。

风过田畴,水走沟渠,人息起伏,皆在他识海中清晰可辨。

七十三道呼吸,竟与田间纵横的灌溉沟网同频共振,一呼一吸之间,仿佛根须相连、血脉共流。

这不是兵法奇谋,亦非权术机变,而是民心自立之后,天地为之应和的律动。

“他们不再等谁下令了。”他低声自语,声音几不可闻,却似在命运长河中投下巨石。

掌心微热,那旧伤忽地一跳,像是回应某种遥远的召唤。

他缓缓睁眼,眸光如秋水映星,穿透夜雾直望向城中方向。

他知道,今日那一声“稻子不跪天”,不是反叛,而是觉醒;那一盏盏素衣百姓肩头的米,不是贡品,而是誓约。

就在此时,湖岸小屋内火光微闪。

范如玉立于炉前,手中捧着一卷泛黄纸页——正是当年辛元嘉手书《驱蝗策》,曾以火铃预警、沟渠改流,救万顷禾苗于将毙。

她凝视片刻,轻轻投入炉中。

火焰腾起,纸页蜷曲成灰。

然而奇景骤现:灰烬非但不散,反而逆风而上,如受无形之手牵引,化作一线银烟,笔直北飞,穿林越水,竟似归队之兵奔赴战场。

范如玉静立不动,眼中泪光微闪,却无悲色,唯有坚毅如铁。

她知此火非焚过往,乃燃未来;此灰非终焉,是信使。

同一时刻,州衙深处,王文谦独坐书房,烛影摇红。

案上堆着厚厚卷宗,最上一本朱批赫然:“查辛元嘉妄开沟渠,图谋寻宝,蛊惑乡民。”这是他数月来用以压制带湖村声望的利器,也是朝廷主和派眼中“不安分”的证据。

他颤抖着手命人点火。

“烧了吧……都烧了吧。”

火焰舔舐纸页,腾然升起。

可刹那间,灰烬竟悬停半空,凝聚不散,竟浮现六字——“沟是活命渠”,墨痕如刻,悬空三息,方才飘散。

王文谦浑身剧震,跌坐椅中,冷汗浸透里衣。

他抬头望向窗外,只见远处村落,一点、两点、十点……七十三盏油灯次第亮起,每户窗前皆压着一张纸,灯火映出轮廓分明的字迹:

“今年,我们自己祭。”

不是悖礼,不是抗命,而是——自立为序。

他忽然明白,自己所镇压的从来不是一个退隐官员,而是一股不可逆转之势。

民心一旦觉醒,便如春水破冰,纵有千钧大石压顶,亦挡不住其奔涌向前。

他颓然提笔,蘸墨写下奏章:

“臣启:蔡州无灾,非天佑,乃民治。沟渠自修,蝗疫自防,粮储自治,礼乐自举。贤者在野,德化于民,百姓不待令而行,不依官而安。臣实无能,愧居其位……”

笔锋至此一顿,他知道这奏章若呈上去,必遭驳斥,甚至引祸。

遂长叹一声,将信封讫,悄然藏于案底暗格。

夜更深了。

万籁俱寂,唯有七十三盏灯火,静静燃烧在广袤原野之上,像星辰坠落人间,昭示一个时代的悄然更替。

而在北方三百里外的某处荒驿,一骑绝尘而来,马蹄踏碎霜月,骑手倒地跪叩门前,喘息如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