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397章 沟底埋信,风不来也动

醉剑江湖 第397章 沟底埋信,风不来也动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九月初四,夜露如霰,洒在蔡州千顷良田之上。

稻穗低垂,金浪微动,仿佛大地在喘息。

三日前那场遮天蔽日的蝗灾已成过往,百姓焚虫三日,焦臭散尽,唯余灰白尸骸堆积沟底,如雪覆野。

然辛元嘉独坐田头,青衫未解,竹杖拄地,双目微闭。

他不动,不语,却将神识沉入土脉深处。

金手指“醉眼照世”早已演化至“穗感天机”,能察天地未形之兆、万物将生之机。

此刻,识海之中,那一丝极细微的震颤仍未断绝——不是风动,不是人行,而是土下三尺,卵壳之内,尚有未破之生机。

频率稀疏,间隔不定,却持续不断,如同暗流潜涌,蛰伏待发。

他缓缓睁眼,眸光冷峻如霜。

“如玉。”他轻唤。

范如玉自屋内走出,手中捧着一碗温汤,见他神色凝重,便知有异。

她放下碗,立于其侧,未问,只等。

“蝗群虽灭,余患未尽。”辛元嘉低声道,“北风渐止,气流平缓,正是残卵孵化之时。三日内,必有回蝗。若无铃声接续,沟渠亦成虚设。”

范如玉心头一紧。

她知童子刘石孙三月摇铃,声竭而哑,喉间血丝未消,夜不能寐;其余三十孩童,亦皆疲极,眼窝深陷,行走踉跄。

再令其夜巡,恐伤性命。

“可百姓已安,谁肯再信未至之灾?”她轻叹,“前日胜蝗,靠的是人人拼命。今若空言预警,反招疑谤。”

辛元嘉沉默片刻,忽道:“信不在口,在习。”

范如玉眸光微闪,似有所悟。

当夜,她取旧衣拆线,以素绢为底,银丝为骨,亲手织就七十三枚小旗。

每旗不过掌心大小,角绣“铃”字暗纹,隐而不显;中绘沟渠走向,曲直分明,如脉络贯通田野。

旗面无字,却藏指令于形。

次日晨,她将旗交予许耕石。

“你持此旗入村,不言灾情,不提回蝗,只说:‘辛公有言,秋收后若风静三日,便升旗于田头。孩童见旗,自知该摇铃。’”

许耕石愕然:“这……百姓岂会听从?风都不吹,哪来的蝗?”

范如玉凝望远处稻田,声音轻却坚定:“信若成习,便不必日日说。他们曾因信活命,今日不过再走一遍旧路——只是这条路,不再由一声令下,而由一面旗起。”

老农怔住,良久,终抱旗而去。

是日午时,风止如死。

许耕石登高台,将第一面小旗升起,插于田头木桩之上。

银线在日光下一闪,如星坠野。

村民见之,纷纷驻足。

“这是何意?”

“辛公又出新令了?”

“风都停了,还升什么旗?”

有顽童好奇,取腰间铜铃一摇——叮铃一声,清越入耳。

刹那,沟底灰土微动!

三只残蝗自尸堆缝隙中挣扎而出,振翅欲飞,却被麻网缠住,扑腾数下,终僵毙。

孩童惊叫,大人奔来,围看沟中死虫,无不骇然。

“真还有活的!”

“若非铃响,谁能知道?”

消息如野火燎原,瞬息传遍七十三户。

第三日清晨,七十二面小旗相继升起,遍布田畴。

无锣鼓,无号令,唯有旗展风前,静默如誓。

而三十童子,不论病弱疲惫,皆自发取铃,列队巡田。

刘石孙立于队首,喉间无声,却将铜铃高举过头,一步一顿,走入晨雾之中。

铃声再起。

一声,两声,七十二声……层层叠叠,如潮映月,回荡在蔡州大地上。

土下震颤渐弱,卵壳破裂之声被声波扰乱,新生蝗蝻方向迷失,甫一破土,便扑入毒沟,尽数覆灭。

天地之间,无形之战再度落幕。

而这一切,无人下令,无人召集,唯旗起,则铃响;铃响,则人动。

王文谦在州衙批阅公文,忽闻差役急报:“禀知州,带湖村七十三户,昨夜无故升旗,童子自发摇铃,不知何故!”

他笔尖一顿,墨滴坠纸,晕开如血。

“无故?”他冷笑,“天下岂有无故之举?查!派钱算盘即刻前往,细访动静——我倒要看看,是谁在民间立令,胜过朝廷法度!”(续)

夜色如墨,沉沉压向蔡州原野。

白日里尚存的几分暖意,早已被深秋的寒气吞噬殆尽。

州衙之内,烛火摇曳,王文谦独坐案前,眉峰紧锁,手中密报已被翻过三遍,字字如针,刺入心腑。

“无令而动,升旗为号……铃响即巡,不待差遣。”他低声念着,声音渐冷,“这不是驱蝗,这是立律于田垄之间!”

他猛地起身,踱步三圈,袍袖翻飞如怒云。

堂下僚属屏息垂首,无人敢言。

王文谦非不知辛元嘉昔日之功——平寇乱、修水利、赈饥民,皆有实绩。

然此人虽已去官归隐,声望却愈炽,竟至百姓不听官令,唯视一旗一举为命!

“此非民心所向,乃是僭越!”他咬牙切齿,“朝廷法度尚不及一面素旗?若任其滋蔓,不出三年,带湖一隅,将成国中之国!”

话音未落,门外脚步急促。

钱算盘躬身入内,额上沁汗:“回禀知州,已查实:七十三户升旗,皆因见许耕石插旗于田头;童子摇铃,并无集会号召,唯见旗起,便自发执铃巡沟。其间无一人传话,无一声鼓噪,秩序井然,一如旧规。”

“一如旧规?”王文谦冷笑,“何时民间竟有了‘规’?还是说,辛元嘉早已另立法程,以旗代令,以铃为鼓,以农夫为吏,以童稚为卒?”

他猛然拍案,震得笔架颤动:“传我令下:凡私升旗者,以聚众论处,罚役十日;凡无故摇铃者,拘押衙中,问其煽惑之罪!所有旗帜,尽数销毁,铜铃收缴入库,不得留存民间!”

差役领命而去,黑影幢幢,没入夜雾之中。

是夜,带湖村静得出奇。

七十三条沟渠如血脉横贯田野,白日里还飘扬的小旗,此刻已被连根拔起,木桩折断,绢布撕裂,残片随风卷入沟底,与蝗尸同腐。

三十名孩童家中,铜铃悉数被夺,有老母抱儿垂泪,有幼子惊啼不休,然无人敢呼冤。

而在带湖居士草庐之中,辛元嘉独立檐下,仰望星河寂寥。

范如玉捧来厚衣,轻披其肩:“他们毁旗夺铃,是怕民心所聚,胜过权柄。”

辛元嘉不语, лnшь指尖轻抚竹杖,似在倾听大地呼吸。

良久,他走入书房,取出一卷残页——正是当年所着《驱蝗策》遗稿,纸已泛黄,边角焦灼,乃前次焚虫时自火中抢出者。

他提笔,在残页背面书下数语,却不署名,不封缄,只将纸卷成细筒,以蜡封口,又嵌入一块青石凹槽之中,严丝合缝,不留痕迹。

“许耕石。”他唤道。

老农推门而入,霜发覆额,眼中仍有怒火未熄。

“你趁今夜亥时,将此石埋于七条主沟交汇之处,深埋三尺,不可露痕。不必告知他人,也不必言其所用——只当是替天藏信。”

许耕石双手接过,重若千钧:“辛公……若他们再查,牵连百姓……”

“信若入土,便不再属一人。”辛元嘉目光深远,“他们能烧旗,不能焚土;能夺铃,不能禁声。今日我们埋下的不是命令,是提醒——提醒他们,曾靠自己活过一劫。”

许耕石深深一揖,转身没入夜色。

三日后,晴空无云,风息如死。

稻穗低垂,纹丝不动,天地间一片死寂。

百姓望着空荡的田头,心中惶惑:旗已毁,铃已失,若蝗再起,该当如何?

该摇铃否?

该巡沟否?

无人敢决,亦无人敢动。

而就在此时,西北沟畔,一名顽童蹲于泥边嬉戏,忽见昨日许耕石埋石处,泥土微拱,似有物欲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