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394章 稗子说话没人听

醉剑江湖 第394章 稗子说话没人听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晨光未透,天边灰白如纸,寒气凝于草尖,化作点点霜露。

辛元嘉披衣起身,未及用粥,便拄竹杖出户,踏着湿冷田径向南畈而去。

昨夜地底那丝震颤,如虫行骨中,久久不散。

他本欲归眠静思,可心神所系,竟比金手指更早醒来——仿佛大地在梦里低语,只等他一人倾听。

田垄之上,稻禾尚青,穗头垂首未扬,而一旁沟畔的稗草,却已泛出焦黄,穗粒干缩,早熟半月有余。

他蹲下身,指尖轻捻一株稗穗,碎屑簌簌而落。

再拨开根土,细察其下湿润之状,不禁眉头深锁:泌露量减三成,地气枯涩,非旱兆,亦非涝征,倒像是……血脉将竭。

他闭目,悄然开启“醉眼照世”。

刹那间,万象退去,唯感地下三尺深处,一股极细微的震颤正缓缓蔓延——频率诡谲,如万虫匍匐,节律错落却暗藏秩序。

更奇者,此动与夏夜蛙鸣之间的停顿节奏,竟完全吻合!

他曾幼时听祖父言,北地大灾前,蛙类夜鸣渐稀,终至绝声,而后蝗蝻破土,遮天蔽日。

心下一凛。

忽闻远处一声童嗓惊叫:“田里青蛙全往北跳了!一只都不剩!”

刘石孙赤脚奔来,手中铃铛摇得急促,声已嘶哑,脸上满是惊惶。

这孩子自三月前便为村中巡田摇铃报异,风雨无辍,如今嗓子几乎废了,却仍死守一句诺言:“只要辛公信我,我就不听。”

辛元嘉缓缓站起,立于田埂之上,目光扫过整片南畈。

风吹过稗草,发出沙沙脆响,像是大地在提前哀鸣。

他凝视良久,终低声吐出一句:

“三月后,蝗潮将至,蔡州危矣。”

话音落时,风忽止,四野寂然,连虫鸣都似被抽尽。

范如玉闻讯赶来,手中捧着新收的稻秧。

她素手翻检,发现谷壳轻薄如纸,浆汁稀淡无味,碾碎后几无油性。

“今年雨水均调,日照充足,不该如此。”她抬眸望夫,“莫非地力耗尽?还是……灾气潜伏?”

辛元嘉点头:“非人力所致,乃天地逆动。若我不察,百姓必误春耕,待蝗蝻出土,百里无粮,饿殍将起。”

范如玉神色微变,随即沉声道:“既知祸机,何不上报州府,请调仓粮预储,以备赈济?”

“王文谦?”辛元嘉冷笑,”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可若不防,一州生灵涂炭,谁来担责?”

范如玉默然。

她深知丈夫所言非虚。

王文谦主政以来,粉饰升平,凡言灾异者皆遭贬斥,甚至有乡吏因上报虫患被革职流放。

此刻贸然上书,不仅无益,反会断送自救之机。

“那你打算如何?”

辛元嘉望向带湖方向,目光坚定:“私购艾草百斤、麻网千尺,掘沟引浊,熏土驱卵。先救眼前田,再护身后民。”

他说罢,转身回屋,取出私蓄银两,密召陈砚耕入内,低声嘱咐:“你连夜出村,绕道信阳,暗中采办,不得留名。货到之后,藏于带湖旧仓,由许耕石接应。”

陈砚耕领命而去。

数日后,辛元嘉日日巡田,足迹遍布七村十三畈。

每至一处,皆俯身察稗、听地、验土。

某日,他在许家洼停步良久,忽然取杖画地,定桩划线,似要掘沟引流。

许耕石拄锄而立,满脸疑惑:“辛公,这可是祖田啊,好端端的,为何要动土?”

辛元嘉只淡淡道:“地气不宁,浊气积中,需掘沟三尺,引秽出脉,方可保秋种不败。”

老农皱眉:“我种了一辈子地,从没见过为几根稗草就挖田的!再说,眼下无旱无涝,动土岂不是惊扰地脉?”

辛元嘉不答,只是望着那片早熟的稗草,眼神深远如渊。

许耕石见他神情肃穆,又忆起昔日辛公主持安葬七忠、立无名碑之举,心中一震:此人行事,看似怪异,实则皆有所据。

若真有灾,毁田一时,总胜过全家饿死。

当晚,他咬牙召集三子,趁夜动工。

铁锹破土,尘泥飞扬,父子四人挥汗如雨,依辛公所划线路,深掘三尺,沟成之后,又按方填入石灰与野艾,层层压实。

邻人见状,纷纷讥笑:“许老头疯了!为几句梦话就毁祖田?”“怕是被辛元嘉蛊惑,成了疯魔!”更有甚者告诫子弟:“莫学他们,将来田荒了,哭都没处哭。”

然而许耕石不理,只默默夯实最后一锹土,抬头望向辛元嘉独坐的高台,喃喃道:“我信辛公。他不曾骗过活人,也不会吓唬死土。”

月光下,一条条新掘沟渠蜿蜒如脉,隐没于阡陌之间,仿佛大地提前布下的防线。

而在城中府衙,烛火未熄。

师爷匆匆入禀:“大人,近日民间传言四起,都说辛元嘉夜观天象,预言大灾,还驱使村民掘地埋药,恐惹民变。”

王文谦正在批阅文书,闻言冷笑一声:“又是这个辛元嘉?赋闲之人,不安本分,竟敢妄言灾异,动摇民心!”

他掷笔于案,目光阴沉:“明日,亲率胥吏下乡查访。若属实,严惩不贷——太平年间,岂容妖言乱政?”第395章 蛊壤生妖

晨雾未散,官道上马蹄声碎。

王文谦披紫袍、乘轻舆,身后胥吏成列,铁链轻响,似携刑具而来。

他眉峰紧锁,目光如刃,遥望南畈阡陌间纵横交错的沟渠,仿佛大地被谁生生割裂。

“好一个归田老翁!”他冷哼一声,跃下舆台,靴底踏进湿泥,“太平年间,竟敢私掘良田,毁祖脉、乱地气,是想掘出前朝宝藏,还是勾结山寇藏身?”

左右胥吏立刻上前查勘,用尺丈量沟深,翻检土中所埋之物。

一胥吏捧起半焦的野艾残渣,禀道:“大人,此草性烈,多用于驱邪熏瘴,民间谓可‘断虫胎’。”

“荒唐!”王文谦怒极反笑,袖袍一甩,“蝼蚁尚且知安其穴,这辛元嘉竟以妖术蛊惑乡民,妄动土工!岂不知地脉一断,五谷不登?传我令——钱算盘!”

“在!”师爷应声而出。

“即刻拟告示,贴遍七村十三疃:凡助辛某掘地者,皆以聚众谋变论处,田籍削除,家产充公;再有散布灾言者,按‘妖言惑众’律拘押治罪!”

文书飞笔疾书,朱批如血。

黄纸墨字很快张贴于村口古槐之下,墨迹未干,已有孩童围看,怯声念出:“……妄言蝗祸,煽动民心,实为乱政之根……”

消息如风过野,吹入带湖草庐。

夜阑人静,油灯摇曳。

范如玉正缝补旧衣,忽听墙外窸窣有声。

她抬眸,见窗纸微动,似有人影伏地。

她不动声色,只将灯芯挑亮三分。

屋内,辛元嘉负手立于案前,凝视一张手绘田图,指尖停在许家洼一处凹地。

良久,他低声道:“卵已伏土,三尺之下,千千万万。若再迟半月,春阳一暖,便如沸汤泼雪,顷刻化蝻成群,蔡州以北,必赤地千里。”

范如玉轻轻放下针线:“那王文谦如今封禁四方,百姓畏罪,谁还敢动一锹?”

辛元嘉嘴角微扬,却无笑意:“他管得了告示,管不了天道;压得住嘴巴,压不住命。” 他转身望向窗外沉沉黑夜,声音低沉如雷滚地,“宁为罪人,不为怠政之官。纵使史笔如刀,也要剖出一条活路来。”

话音未落,窗外黑影倏然退去。

三日后,南畈偏东一隅,日头初升,露重难消。

辛元嘉拄杖而至,身后仅许耕石与数名老农相随。

他驻足一处不起眼的土丘,杖尖点地,沉声道:“掘此三尺,有白卵如雪,臭不可近。”

众人面面相觑。

一名青年农夫忍不住道:“辛公,这几日我们已被官府盯上,再动手,怕是要牵连全村啊!”

许耕石却默默解下锄头,一锄劈入土中,沙哑道:“我信他。”

泥土翻起,一层复一层。

直至第三尺,铁锹忽然触到一团黏腻之物。

有人俯身细看,猛地后退:“白的!全是白的!像……像烂脑子一样!”

腥腐之气骤然弥漫,令人作呕。

三人合力挖出,竟得卵块三石,层层叠叠,如蛆盘结,触之滑腻,闻之欲呕。

“这就是蝗子的胎!”辛元嘉神色凝重,当即命人取来干燥艾束,堆于坑畔点燃。

火舌舔舐卵团,刹那间,噼啪爆响不绝于耳,如同豆粒炸锅,黑烟裹着焦臭腾空而起。

消息如野火燎原,一夜传遍村落。

“辛公真能知天意!”

“那白卵烧起来的声音,就是将来吃稻谷的嘴!”

“王知州说他是妖人,可妖人能救万民吗?”

而此时,府衙之内,烛火通明。

密报送至案前,王文谦展开一看,脸色骤变。

纸上赫然写道:“辛元嘉掘得‘妖卵’三石,焚之有声如爆豆,乡民跪呼‘神明降世’,纷纷暗中效仿掘沟埋艾……”

他冷笑一声,将密报揉作一团,掷于地上:“老翁妄语,借虫造势,竟敢惑乱民心!本官治下,岂容谶纬横行?”

他提笔欲批刑牒,忽觉指尖微颤。

窗外,不知何时起了一阵怪风,吹得檐铃轻响。

那一瞬,他仿佛听见遥远田野上,某种沉睡的东西,正在苏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