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54章 一信动五岭

醉剑江湖 第54章 一信动五岭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郴江的晨雾还未散尽,郴州市口的高坛已立得像截烧红的炭——红布裹着松木柱,在冷风中猎猎翻卷,将坛下挤挤挨挨的人群映得满脸通红。

有挑担的汉商踮脚张望,有裹着青布头巾的峒民攥着竹篓,连寨里最倔的白须峒老都柱着藤杖来了,竹节似的指节扣着石墙,眼尾的皱纹里凝着霜。

辛弃疾踩着青石板上的露水走上坛时,靴底沾了片枯荷。

他伸手拂去,目光扫过坛下——乌桓立在左侧,铜钺用红绸裹着抱在怀里,发梢还沾着昨夜埋父母时的新土;阿霓站在哥哥身侧,靛蓝裙角被风掀起,露出半截裹着棉絮的小腿——那是昨夜替哥哥裹伤时被炭火燎的。

取火盆。他声音不大,却像块扔进水潭的石子,荡开满场寂静。

戴明远捧来的陶盆里,松枝正噼啪作响。

辛弃疾从袖中抽出一卷泛黄的纸,坛下霎时响起抽气声——那是前任安抚使何?文写的《讨峒檄文》,字里行间全是的刺目字眼,半年前贴满五岭七十二寨,烧了三个峒民的草棚。

这纸,该烧。他将檄文凑近火舌,枯竹纸遇火即卷,烧的是旧规,是偏见,是官与民之间那堵砌了百年的墙。

火光照得乌桓喉结直动。

他望着那团火焰,突然想起昨夜阿霓说的话:辛大人小时候在山东,带着义军杀过金狗。他摸了摸怀里的铜钺,红绸下的金属还带着体温——那是阿爹用打金人的刀熔了打的,原打算他当山大王时佩的。

宣《安峒令》。辛弃疾转身,戴明远已捧着新誊的黄绢上前。

晨风吹开绢帛,字迹在雾里浮起来:赦乌桓全族罪,授江州良田百亩;五岭隘口设峒汉互市,官府监秤,免税三年;峒人子弟入县学,与汉童同读......

坛下炸开一片嗡嗡声。

有汉商搓着粗糙的手掌笑:免税三年?

往后运茶盐过五岭,不用给山匪交买路钱了!有峒妇抹着眼睛拽身边的汉子:娃能进学?

先生会教他认字不?

乌桓突然单膝跪地。

红绸从铜钺上滑落,露出刀身的缺口——那是去年和官兵拼杀时砍的。辛大人,他声音哑得像破风箱,我阿霓有话要说。

阿霓咬了咬嘴唇,从怀里掏出卷得方方正正的鹿皮。

她展开时,鹿皮上的墨迹还带着松烟香:这是五岭古道图。

七道,通桂州、容州。她指尖点过一道细如发丝的线,金人若南下,走荆襄是正路,可这七道......她抬眼望辛弃疾,是后路。

坛上的烛火地跳了跳。

辛弃疾俯身细看,指尖划过鹿皮上的褶皱——那是阿霓用指甲掐的标记,每个隘口旁都注着可伏兵。

他突然想起昨夜看的《水经注》,五岭水系图在脑子里翻涌,北接湘江,南通珠江,若北伐军出荆北......

戴明远。他头也不回,即刻绘《五岭通舆图》,标清每条道的宽窄、水源、伏兵处。

戴明远应了声,袖中早摸出炭笔。

他蹲在坛角,笔尖在纸上疾走,偶尔抬眼望鹿皮,活像饿了三天的人扑在饭桌上。

这时坛下传来马蹄声。

范如玉的青骢马停在人堆外,绿芜扶她下马时,她袖中滑出卷竹简书——《抚峒文》,墨迹未干,还沾着砚台的香。

她望着坛上的红布,又望坛下攥着《安峒令》抄本念诵的峒民,嘴角轻轻一勾——这互市哪是市?

是根绳,把汉峒两族的命拴在一处了。

绿芜。她解下披风搭在鞍上,带二十个庄户,把这《抚峒文》抄成八份,分送八峒。又转头对身后的孙景和道:你教峒人学医的事,今日就开蒙。

药箱里的防风、白术分一半给阿霓,让她带回去。

孙景和应着,从马背上卸下个桐木箱子。

阿霓凑过去看,见箱里整整齐齐放着捣药杵、铜秤砣,还有本《伤寒杂病论》的抄本,边角都翻卷了,显然常看。

三日后,范如玉在州衙后堂听报:峒女阿菊学成归寨,治好了十三个染疫的。

寨老说,汉母授技,胜于赐粮。她搁下茶盏,茶沫在盏中旋出个小旋涡。取笔墨。她提笔写仁医堂三字,墨香混着窗外的梅香,命人做成匾额,每个峒的医馆都悬上。

此时辛弃疾正在互市点。

李铁头的义勇营扎在隘口,旗子上峒汉义勇四个大字被风吹得猎猎响。

周海蛟的水军划着轻舟巡江,船桨搅碎江里的云,像撒了把碎银。

他蹲在秤前看交易:峒民挑着山货——香菇、竹荪、兽皮,汉商用盐、布、铁器来换。

监秤的小吏举着官秤,秤砣一落,双方都笑。

大人,首月抽税比往年多三成。戴明远抹了把额头的汗,怀里还揣着新算的账册,若用峒货换盐引......

可行。辛弃疾截断他的话,明日颁《盐峒新规》:峒人输货五百斤,换盐引一道。他望着山路上络绎的商队,想起昨夜秦猛的急报——金人细作在襄阳勾连主和派,要毁粮道。

可他们哪里知道,五岭的商道早成了第二条粮道。

秦猛。他喊来亲兵,传信张六郎:河北义士若举,经五岭道南下避敌。又对周海蛟道:湖口藏二十艘快舟,专候北来的人。

夜色降临时,乌桓在演武场教义勇营山地战法。

他举着铜钺比划:翻山要贴崖走,听见鸟惊飞就停——那是有伏兵。阿霓带着峒女在医馆捣药,石杵和药臼的碰撞声,混着远处互市的喧闹,像首没词的曲。

归江州的夜,辛弃疾站在梅林地窖前。

铁匣里的《御金三策》翻到第十一页,他提笔添了句:南道既通,五岭为臂;民不分汉峒,共举抗金旗。墨迹未干,身后亮起灯火——范如玉执灯而来,鬓角沾着梅瓣。

阿霓说,医馆的匾额挂上后,峒老们夜里轮流守着,怕被露水打湿。她将灯往铁匣旁移了移,火光映得辛弃疾眼底发亮,乌桓教兵时,那些汉卒都喊他,声音比喊我家将军还响。

辛弃疾望着北方的天空,雪粒子正簌簌落。

他突然笑了:他们还在等春雷,却不知......他指尖点了点铁匣,雷声已过五岭,要往中原去了。

话音未落,院外传来急骤的马蹄声。

秦猛掀帘进来,脸上沾着雪,手里攥着封密信:张六郎的。

辛弃疾拆开,烛火地蹿高半尺。

信上只有八个字:河北十万,待五岭开。

范如玉凑过来看,睫毛上落了粒雪。

她刚要说话,院外又传来更急的马蹄声——这次是从南边来的,马蹄声里夹着金铁碰撞的轻响,像极了官差腰间的鱼符。

辛弃疾将信收进袖中,望着窗外的雪。

他知道,用不了多久,临安的赏功使就该到了。

但此刻他更想听的,是五岭那边传来的——十万义士的马蹄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