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361章 此非妖碑,乃信碑

醉剑江湖 第361章 此非妖碑,乃信碑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次日清晨,蔡州西郊。

残雪消融,泥土松软,春气暗涌。

桑林新芽破壳,嫩绿点点,如星火燎原。

石碑前香火未熄,灰烬覆霜,竟凝而不散,形似“人”字。

村童柳含章率十名学童列队碑前,手持竹简课册,诵读《田信约》:“一犁所向,寸土不让;一契所载,世代相守。”

郑押司拄杖而来,以指尖轻抚田信砖,忽叹:“此物已通地脉,非人力所能毁。”

陈禾生携抄录田册三十七份,置于碑底陶瓮之中,曰:“书可焚,根不灭。”

地点转换至临安,枢密院偏殿。

枢密副使王文谦急报入京,状告“蔡州暴民私立妖碑,聚众抗税,图谋不轨”,并附伪契数纸,欲构陷辛元嘉“退隐仍揽权,煽动民乱”。

宰相陈俊卿览奏震怒,召集群臣议处。

忽有内侍急奔而入,呈上一封密函——乃监察御史李垕自蔡州飞骑传书,附《田信实录》一卷,并言:“百姓护碑非叛,实因田籍尽毁,伪册横行,不得已以砖为证。”

函中有句,掷地有声:“今观蔡州之变,非民乱也,政失其所也。”

主和派讥讽:“区区一砖,何足道哉?岂能撼朝廷法度?”

主战老臣韩彦直拍案而起:“昔周以‘井田’安天下,汉以‘编户’固社稷!今百姓自发立信,正见民心未死!诸公若视而不见,恐他日烽烟再起,无人执犁守土矣!”

孝宗默然良久,终问:“那砖……尚在否?”

内侍答:“在。风吹雨打,纹丝不动。”

孝宗凝视窗外春雨,低语:“朕闻,碑未刻字,而百里皆知其名……此非天意乎?”

场景回归到南屏山居,夜雨淅沥。

范如玉提灯归来,见辛元嘉独坐檐下,望着远方蔡州方向。

范如玉(轻放油灯):“他们说,昨夜伪册显字,墨自天成。”

辛元嘉(微笑):“不是天成,是人心积久,吐纳成文。”

范如玉:“你也未曾出手,却控全局。”

辛元嘉:“我何曾控?只是信其所信,归其所归。当年我在江右练兵,筑堡设防,以为强军即可复土——如今方知,真正的长城,不在边墙,而在人心深处。”

范如玉:“那你为何归隐?”

辛元嘉:“非为避世,乃为深耕。庙堂之上,一人之声易湮;田野之间,万口同声即雷。我今不做官,只做种火人。”

雨止,月出。

远处传来村塾童声朗读《田信约》,随风飘来,清越如铃。

辛元嘉闭目倾听,唇角微扬。

范如玉执笔,在《山河灯录》上添一句:“信不必刻,自有回响;碑不必名,长存人间。”第362章《碑不刻字亦有声》

### 一、春雨润碑 · 根脉生光

【环境】清明后三日,细雨如丝,洗尽尘灰。

蔡州西郊那方“田信碑”静静矗立于桑林之间,青褐砖面沾露微润,似吸尽夜来天泽。

晨雾未散,村童柳小满提陶罐而来,轻轻将新熬的桑汁涂于砖缝。

他说:“先生讲过,桑养地气,血誓入泥,才能护田百年。”

忽然,一道柔光照亮碑角——并非日出,而是砖体深处泛起淡淡青芒,宛如萤火游走于土纹之中。

陈禾生闻讯赶来,俯身细察,颤声道:“这砖……活了!它记得我们每个人的名姓!”

郑押司拄拐而至,以老眼摩挲砖面,喃喃:“不是活了……是‘通’了。人心聚,则地契通神;众愿成,则泥土生灵。”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真印谱”,轻按碑侧,只见原本空白的纸页竟自动浮现七十三户田籍名录,字迹由淡转浓,如墨滴水中缓缓晕开。

众人跪拜无声,唯有雨落如叩首。

### 二、南屏观势 · 醉眼照世

【场景切换】南屏山居,竹窗半启,茶烟袅袅。

辛元嘉披蓑戴笠,坐于檐下观雨。

范如玉执笔灯旁,正录《山河灯录·田信篇》。

她写道:“某夜,地生异响;某日,碑显微光。民不知其所以然,唯知心安即是道。”

辛元嘉忽抬手止之:“莫写‘异象’,只记‘诚至’。”

范如玉搁笔,轻问:“夫君真不见怪乎?你不曾出手,却天下归心。”

辛元嘉一笑,眼中醉意朦胧,却清明如镜:“昔我在朝堂奏对千言,无人肯听;今我白发耕田,一句未说,万里皆应。可见治国之道,不在舌辩,在心通。”

他掌心血契再度微温,闭目感应——

刹那间,脑海浮现七十三块田垄轮廓,每一块都连着桑根主脉,如星图布野,经纬分明。

更奇者,各地农家自发抄录田册、互证印信,已形成一张无形的地籍网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