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45章 鼓动山河

醉剑江湖 第45章 鼓动山河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淳熙八年正旦的晨雾还未散尽,江州校场已被十万甲胄撞碎了寂静。

积雪在铁靴下发出细碎的咯吱声,八州兵马按阵而立——降卒居中,玄色衣甲洗去了金营旧痕;新募义勇在左,腰间还别着未褪尽泥土的锄头;水军在右,船桨上的冰碴子闪着冷光,映得二字愈发森然。

辛弃疾立在八丈将台中央,玄铁鳞甲裹着他微瘦的身躯,甲叶相击的轻响混着晨风吹过耳际。

他望着台下攒动的人头,喉结动了动——昨夜在梅林地窖,他对着《屯田图》《江防图》《军心图》枯坐半宿,三卷舆图的褶皱在烛火下重叠,竟在脑中凝成一幅鲜活的山河:屯田营的炊烟该如何引动民力,赣江的浪头该如何托起战舟,士卒的热血该如何聚成破金的剑。

大人,鼓车备好了。秦猛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这位亲兵校尉的手还沾着朱漆,木匣上校场大阅的封条被他小心揭下,露出内里牛皮包裹的青铜鼓槌。

辛弃疾伸手接过,槌柄上还留着工匠掌心的温度。

他记得三日前校场试鼓时,乐官说鼓音未沉,可此时望着台下降卒方阵里李铁头泛红的眼眶,望着水军队列中周海蛟按刀的手背,突然明白:真正的鼓声,从来不在鼓面,而在人心。

鸣鼓!司鼓官的喝令刚出口,校场却静得能听见雪粒落在甲叶上的轻响——十二面战鼓立在将台两侧,鼓手们举槌的手竟在发抖。

辛弃疾眉峰一挑,已看出端倪:昨日孙景元通敌的风声在营中传得沸沸扬扬,士卒们虽未明说,心里到底存着这鼓是为谁而鸣的疑窦。

他未等司鼓官再令,提步走下将台。

玄铁甲在石阶上撞出清响,惊得鼓手们慌忙后退。退下。辛弃疾的声音不大,却像一根细针挑破了满场的闷。

他踩上鼓车的踏板,青铜鼓槌在掌心转了个花,突然全力砸向鼓面——

第一通鼓,声如裂帛。

积雪从将台飞落,降卒方阵里李铁头的虎目瞬间瞪圆,他腰间的屯田木印硌着小腹,那是昨日辛公亲手塞给他的,比金营里的铁牌子重了十倍。

第二通鼓,震若雷奔。

新募义勇里那个总爱摸锄头的老周,突然想起半月前辛公蹲在田埂上跟他说这锄头将来要当盾牌使,此刻他把锄头往地上一杵,指节捏得发白。

第三通鼓,响似龙吟。

水军队列中周海蛟的斗笠地落地,他望着赣江方向——那里芦苇荡的船帆该已张满,孙景元的船若敢露头,定要让他连人带密图沉进江底。

杀——!十万喉舌同时撕裂晨雾,声浪撞得将台柱上的红绸猎猎翻飞。

李铁头甩开披风冲在最前,玄色甲胄撞着前排士卒的肩:辛公鼓动,我等敢死!降卒方阵如潮水漫过校场,靴跟叩地的节奏竟与鼓声分毫不差——这是他们昨夜在营火前练了十遍的步点,每一步都踩着屯田总管木印的刻痕。

夫人到——!不知谁喊了一嗓子。

校场西角突然涌进百余名妇人,范如玉走在最前,月白棉裙沾着灶灰,手里提着的铜汤桶还冒着热气。

她身后的绿芜捧着木简,发间的银簪闪了闪,那是昨日辛公说待大阅毕,要簪朵红梅时,她悄悄拔下的旧物。

都来喝口热汤。范如玉的声音比汤桶里的姜茶还暖。

她舀起一勺汤,递到最近的士卒唇边——那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冻得发紫的手捧住碗,汤还没入口,眼泪先砸进了碗里。夫人,我娘去年冬天...没熬过去。少年抽噎着,您这汤,比我娘熬的还香。

绿芜展开《抚属令》,脆生生的嗓音穿透人潮:凡战死者,抚银加倍;子女八岁以上入官学,束修全免!话音未落,校场东头传来一声哽咽。

众人望去,是个鬓角斑白的老兵,他捧着汤碗的手直颤,碗沿碰着牙齿叮当响:我那丫头,去年被金骑...辛公让人寻着她,送进了江州女学。

今日这汤,是给我这糟老头喝的,更是给我丫头喝的!

老兵的话像一颗火星掉进干草堆。

降卒们抹着泪把汤碗举过头顶,义勇们捶着胸脯吼,水军们干脆脱了铁盔,用头盔接汤——汤勺碰撞铁盔的声响,比刚才的鼓声更震得人心发颤。

令旗——!辛弃疾的声音再次炸响。

他站在将台最高处,手中令旗一展,红绸如血。

赣江方向突然传来号子声,周海蛟的三艘战船破雾而出,船首的炮口闪着幽光。雁行阵——周海蛟的铜锣一敲,百艘战船如雁群舒展翅膀,前船扬旗,后船发炮,炸起的水柱裹着碎冰,竟在江心画出一道银虹。

叠阵——!李铁头的嗓门盖过了炮响。

降卒们迅速散开,前队蹲身举锄,铁锄的刃口朝外,在雪地上犁出整齐的沟;后队义勇挺枪跃过前队头顶,枪尖指天,如同一丛丛突然拔节的青竹。

辛弃疾望着这如臂使指的阵形,眼前突然闪过开封城下的景象:同样的叠阵,同样的锄盾枪矛,把金军的铁浮屠挡在护城河外,把中原的百姓护在身后。

大人!秦猛的马蹄声碾碎了校场的喧嚣。

他滚鞍下马,怀里的密报还沾着江风的潮气:彭泽芦苇荡得手!

孙景元的船装着江西布防图,被周都头截了个正着!

辛弃疾接过密报,封泥上的金印还带着体温。

他指尖一挑,展开的绢帛上密密麻麻写着赣江各寨的兵力部署——正是三日前孙景元以核对军资为名借走的那本。以我之土,资敌之兵他冷笑一声,把绢帛递给范如玉,送临安,附奏:奸佞未尽,然民心已归;天时未至,然地利已固。

范如玉接过绢帛时,触到他掌心的薄茧。

她想起昨夜地窖里,他蘸着冷墨写《御金三策》第四页的模样,笔尖在纸上走得比平时慢,她说累了便歇,他却摇头:这一页,要写进十万个心跳。

大阅结束时,夕阳把校场染成了血色。

辛弃疾解下玄铁甲,交给秦猛收进木匣,转身往梅林地窖走去。

范如玉提着灯笼跟在后面,火光映得她的影子在雪地上摇晃:他们总说冰封未解,可真正的裂声——她顿了顿,望着校场方向,那里十万铁靴踏过的雪地上,已经露出星星点点的黑土,是这十万铁靴踏地,是这千舟鼓角动江。

地窖的锁头一声打开。

辛弃疾取出《御金三策》,在第四页写下最后一句:军心如潮,可载舟覆舟;今潮归我,舟可渡江。墨迹未干,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

范如玉挑高灯笼,见两骑快马从官道疾驰而来,马背上的黄罗伞盖在暮色中若隐若现——那是临安来的信使,那是...

明日再拆。辛弃疾合上铁匣,把它轻轻放进地窖最深处。

他望着范如玉手中的灯笼,火光在两人眼中跳动,像两粒即将燎原的星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