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297章 门开山河应

醉剑江湖 第297章 门开山河应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辰时三刻,天光大开。

开封南门在无声中缓缓洞开,无鼓乐相迎,无降旗低垂。

唯有晨风拂过残破的城楼,卷起几片枯叶,在空中打着旋儿,似是旧朝魂魄最后的回眸。

完颜合达立于门中,身着金紫朝服,头戴貂蝉冠,腰佩玉带,手中捧着一方沉甸甸的宗庙印绶,如执国命。

他身后仅一人——太庙守吏白守真,跪捧香案,青烟袅袅,缭绕如诉。

宋军十里列阵,铁甲森然,却无一人拔剑,无一声号角。

战马静立,旌旗低垂,仿佛天地也为这一刻平息。

辛弃疾翻身下马,解去佩剑,卸下铠甲,只着素袍深衣,缓步向前。

他的脚步不急不躁,踏在黄土道上,竟似有节律可循,如同古礼中的祭者,步步皆敬。

风拂动他的衣袂,也吹动他鬓边早生的霜丝。

十年北望,百战孤心,今日终于站在这座梦中千回的故都门前。

完颜合达凝视着他,声音洪亮而深远:“辛元嘉!尔能祭先帝否?”

四野俱寂,连鸟雀都不敢鸣叫。

辛弃疾拱手,声如钟磬:“能祭。”

“能安百姓否?”

“能安。”

“再问——”完颜合达目光灼灼,似要穿透其魂,“能守此土否?”

辛弃疾未及答。他转身,望向城中。

街道两侧,百姓已悄然聚拢。

老者拄杖,妇人抱子,孩童手捧野艾与旧瓦,默默跪伏道旁。

有人捧着焦黑的泥土,有人提着半截断碑,还有人以布包裹一缕屋梁灰烬——皆是故园遗物,皆为家国信物。

他的目光扫过一张张苍老、疲惫却含泪的脸,听见风吹过瓦砾间细微的呜咽,听见孩子低声哼唱那首《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良久,他开口,声震长街:

“此土非我所得,乃民所归——我能守,因万民共守。”

话音落处,风止树静。

完颜合达仰天长叹,忽而双膝一屈,轰然跪地,双手高举印绶,声若裂帛:“今日,非降于兵,而降于道!”

黄尘扬起,映着他眼角滚落的热泪。

辛弃疾快步上前,并未受礼,反而双手扶起完颜合达,沉声道:“将军忠义,天下共鉴。金主南侵,非尔之罪;守土殉节,已尽臣纲。今愿与公同祭太庙,告慰先灵,使两朝冤魂,得以安息。”

完颜合达抬眼看他,眼中惊疑渐化为敬重,终颔首无言。

二人并肩而行,步入城门。

白守真燃香引路,火光微颤,映照断壁颓垣。

张小禾提一盏油纸灯笼,小小身影走在最前,灯光摇曳,照亮阶前碎石与断裂的龙纹砖。

越往里走,荒芜愈深。

昔日宫阙,今成焦土;御道之上,杂草丛生。

唯太庙基台尚存,虽梁柱倾颓,然石阶犹整,神位未毁。

当辛弃疾踏上最后一级台阶,忽觉心头一震。

刹那间,识海翻涌,金手指“山河同感”骤然贯通!

一幅心镜图在他脑海中徐徐展开——整座开封城如巨树苏醒,每一块砖石都在呼吸,每一条街巷皆有脉动,百姓的心跳汇成洪流,顺着地脉奔涌,直贯中原腹心。

他仿佛听见了城墙的低语,听见了井水的叹息,听见了地下千年根系的搏动。

他轻语,几近呢喃:“原来,山河有魂,只待人归。”

与此同时,范如玉率众妇人入城。

她们携药箱、炊具、布帛,默默走向伤者与孤老。

沿途百姓手持野艾、黄土、残瓦,跪伏相迎。

一名老妪颤巍巍捧出一包焦土,泪水纵横:“这是我儿战死处的土……埋在许州城外,我走了七日才带回……”

范如玉不避污秽,跪地接过,轻轻纳入怀中,抚之如婴:“我们,带它回家。”

孩童们拾起瓦片,轻轻叩击地面,清脆之声如编钟初响。

渐渐地,全城百姓皆俯身拍地,节奏由乱而齐,由弱而强——

咚、咚、咚……

如心跳,如战鼓,如大地苏醒的脉搏。

整个开封,仿佛活了过来。

辛弃疾立于太庙废墟之中,闭目感受这浩荡共鸣。

他知道,这不是胜利的欢呼,而是山河的回应。

是千万亡魂的托付,是百代黎民的期盼。

他睁开眼,望向残阳下的宗庙牌位,低声道:“先帝在上,臣辛弃疾,不负江山。”第298章 山河同应

祭礼既毕,香烟未散。

太庙残垣之上,余晖如血,映照着辛弃疾肃立的身影。

他缓缓收剑入鞘,指尖仍残留着方才划地时的震颤——那一剑并非劈向敌首,而是斩入山河命脉,仿佛割开了尘封百年的旧梦。

就在香火熄灭的一瞬,心镜图骤然扩张!

原本仅映照开封全城的地脉感应,竟如春雷破冰,顺着黄河故道、大河支流,一路北推千里。

洛阳城墙的裂痕在他识海中浮现,郑州城郊百姓掘窖存粮的窸窣声似在耳畔,大名府地下暗渠中奔涌的水流节奏与心跳同步……每一座沦陷之城,每一片被铁蹄践踏过的土地,皆有微弱却坚韧的搏动,如婴儿初啼,响彻灵魂深处。

“原来如此。”辛弃疾低语,声音轻得几乎被晚风吞没,“不是我在收复山河,是山河在呼唤归人。”

他猛然抬头,目光穿透断壁,直指北方天际。

那里的云层厚重如铁幕,却挡不住地脉传来的悲鸣与期盼。

他忽然明白,这一战若只为夺城掠地,则不过重演前朝覆辙;唯有以仁心换民心,以信义结民望,方能真正使燕云十六州不再只是地图上的失土,而成为万民共守的家国。

“张小禾!”他一声轻唤。

那少年闻声转身,灯笼火光映红了他稚嫩却坚毅的脸庞。

他虽年幼,却已在义军中辗转三载,亲历屠村焚寨之痛,也见过宋军过境时秋毫无犯的模样。

此刻他挺起胸膛,高举油纸灯:“辛公,我在!”

“持此灯,登南门楼。”辛弃疾将佩剑抽出三寸,剑尖指向北疆,“待我誓师之时,你便向全城呼告——我们不是征服者,我们是归来者。”

少年郑重点头,提灯疾步而去。

片刻后,一道细小却明亮的灯火出现在开封南门最高处。

风欲吹熄它,却被百姓自发围成人墙挡下。

千百双眼睛仰望着那一点光,如同暗夜中的星辰。

辛弃疾立于城中心鼓台,拔剑划地,剑锋所至,黄土翻卷如浪:

“此战不为夺城,而为还土;不为胜敌,而为归心!”

话音落,天地为之凝滞。

紧接着,南门楼上,张小禾举起灯笼,用尽全身力气嘶喊:“辛公来了——带我们回家!”

声音清越,穿破暮色。

“回家——”

起初是零星回应,继而街巷轰鸣,万人齐声呐喊。

声浪滚滚,自城南推向城北,震得残破屋宇簌簌落瓦,惊起栖鸦成群,扑棱棱飞向赤红的天边。

就在这万民同声之际,远在临安皇宫深处,李守忠跪伏丹墀,双手呈上八百里加急密奏:“启奏陛下,开封已开,不血刃,不焚城,百姓持野艾迎王师,辛统帅已入祭太庙,民心归附如潮。”

宋孝宗执卷静读,面色沉静如水。

良久,他放下奏报,抬眼问道:“辛卿祭庙之时,可有异象?”

李守忠叩首,声音微颤:“据探马回报,风止鸟静,四野无声,唯百姓俯身叩地,其声如律,似与大地同频……坊间传言,谓之‘山河同应’。”

孝宗默然良久,提笔欲批“嘉奖三军,进爵行赏”,墨锋尚未落纸,忽闻殿外脚步纷乱,甲胄铿锵!

韩侂胄身披紫袍,手持黄绫诏书,大步闯入,声如雷霆:“陛下!辛弃疾擅自深入北地,占据开封,形同叛逆!此举激怒金廷,恐致和议破裂,生灵涂炭!臣请即刻降诏,命其班师回朝,以全大局!”

殿内众臣哗然。有人附和,有人沉默,更有老臣垂首叹息。

就在此时,宫墙角楼之上,一只灰羽信鸽振翅腾空,尾系红绸,正是范如玉亲手所缚的最后一羽密信——它掠过临安万家灯火,向着北方飞去,带着开封的呼吸、百姓的眼泪,以及那一声撼动山河的“回家”。

而此时的开封南门外,黄昏未尽,暮色如铅。

远处官道尽头,忽有尘烟腾起,一骑绝尘而来。

黄幡猎猎,卷地如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