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282章 左三丈,夯桩如命

醉剑江湖 第282章 左三丈,夯桩如命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寅时三刻,暴雨未歇,天地如覆墨瓮。

狂风卷着雨鞭抽打在堤岸之上,仿佛千军万马踏空而来。

江面早已失了形,浑浊巨浪拍天而起,撞碎在石基上,溅出雪白的沫子,转瞬又被黑暗吞噬。

田大橹浑身泥浆,披蓑冒雨奔至高台,声音嘶哑如裂帛:“北堤尚固,南堤将溃!请大人速调人手封口——迟则不及!”

辛弃疾立于木台之巅,衣甲尽湿,发丝紧贴额角,雨水顺着他坚毅的轮廓淌下。

他闭目不动,双掌轻按台栏,心神沉入深处——金手指“过目不忘”早已臻至“洪流归脉”化境,此刻更与风雨共振,天地万象皆化为可察之迹。

心镜图开。

黄河在他识海中奔腾如巨蟒,蜿蜒咆哮。

水声非耳闻,而是直贯灵台;风向非体感,而是经纬分明;泥沙走势、民夫心跳、火把燃烧之微响……万千细碎汇聚成一道浩荡洪脉,在他心头起伏跳动。

忽然,左方三丈处异动突现——水压骤增,地底泥沙逆涌,似有暗流撕裂土层,欲破表而出。

那不是寻常渗漏,而是即将爆发的决口先兆!

他猛然睁眼,眸光如电扫过众人:“左三丈!非南堤主口,速夯松木桩十六根,深埋九尺!不得延误!”

众工头愕然相顾。

有人低语:“此处地面完好,连裂缝也无,如何要先下桩?岂不劳民伤财?”更有老河工摇头:“反常必有妖,恐误大事。”

唯有田大橹听得此令,浑身一震,扑通跪地,额头触泥:“河伯显灵!此乃‘伏渊定桩’古法,百年未见……大人神断,速从!”

民夫不敢迟疑,立即搬运粗壮松木,铁锤轮番砸下。

木桩入土,发出闷响,一根接一根,稳稳嵌入大地腹心。

尚未及半时,忽闻轰然巨震——

左三丈处,地裂三尺,黄浊激流喷薄而出,如怒龙破土,挟着泥石冲天而起!

若非预先夯桩,这一击足以撕开大口,引洪直灌主营与粮道,十万生灵顷刻葬身鱼腹。

但因桩基早固,洪流撞桩受阻,竟被硬生生逼停片刻。

旋即水流受地形牵引,缓缓转向东南,绕开了营寨重地。

周观澜持测竿立于险坡,浑身颤抖,再三核验后奔来报讯,声带哽咽:“洪峰偏移七里!军营无恙!粮道保全!此……此非人力所能为也!”

将士们望着那原本应是绝地之处,如今仅余缓溢浊流,无不伏地叩首,齐呼:“辛公通河伯!辛公救万民!”

呼声震野,盖过雷鸣。

辛弃疾却未动分毫,仍扶桩而立,汗水混着雨水浸透重甲。

他凝视那被木桩镇住的裂口,唇间低语,几不可闻:“非我通神……乃万民之心,与水同频。”

就在此刻,西边火光冲天!

三处粮堆接连起火,烈焰腾空,映红雨幕。

民夫惊乱奔走,哭喊四起。

黑鳞率五名死士潜入粮营深处,刀斩守卒,火油泼洒,动作狠辣利落。

他眼中燃着复仇的火焰——只要焚尽粮草,大军必溃;只要大坝一破,辛弃疾必将葬身洪涛!

“成了!”一名死士狞笑。

黑鳞冷笑未毕,忽听锣声急响,自远处传来,清越穿透风雨。

“火在西,水在东,各守其位!提桶取井水,妇孺送粥稳人心——不得擅离!”

竟是范如玉亲率数十名随军工眷,提灯冒雨而来。

她们肩挑水桶,手捧热粥,一面组织救火,一面安抚慌乱百姓。

有年轻女子摔倒泥中,她亲自扶起,递上一碗滚烫米粥:“喝下去,暖了身子才有气力救人。”

黑鳞瞳孔骤缩。这女人竟不逃反进,还稳住了阵脚?

火势虽猛,却被有序压制。

井水不断运来,沙土覆盖延烧之处。

而锣声不断,调度分明,竟使混乱渐平。

李铁头早已奉命埋伏两侧林中,此时一声令下,亲兵如狼而出,铁索横拦,弓弩锁路。

死士措手不及,两人当场被擒,三人死战而亡。

黑鳞背靠断墙,刀刃染血,犹自冷笑:“你们赢不了……完颜突合早已布好全局,黄河吞不下你,金戈也会劈开你的头颅!”

话音未落,冷箭破雨而至,正中其腿弯。

他重重跪倒,手中短刀落地。

李铁头上前一脚踩住脖颈,厉声道:“辛帅有令——留活口!”

中军帐内,烛火摇曳。

黑鳞被押跪于地,满身泥污,发髻散乱,却仍昂首不屈。

帐中诸将怒目而视,有人请斩之以儆效尤。

辛弃疾端坐案后,指尖轻敲案角,目光深邃如渊。

良久,他起身缓步向前,俯视这名曾三次潜入宋境、手段酷烈的死士。

帐外雨声渐疏,黎明将至。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钉:“你说黄河吞不下我……那你可知,为何今日洪流改道,火势受制,十万民心不动如山?”

黑鳞咬牙不语,眼中恨火未熄。

辛弃疾转身,望向帐外东方——那一片灰蓝交界之处,晨光正悄然渗出。

晨光初透,天地间仍浮动着湿冷的雾气。

暴雨虽歇,江流未息,浑浊的浪头仍在低吼,如困兽喘息,拍打着刚刚经受过生死考验的大堤。

中军帐前,泥泞遍地,火堆余烬被晨露压成灰白。

黑鳞跪于木枷之中,须发沾泥,肩背佝偻,却脊骨未折。

他低头凝视手中空碗,残粥尚温,一丝热气袅袅散入微寒空气中——那是他自幼流落北地后,第一次有人以食相待,不为诱降,不为羞辱,只为“人”字当头。

辛弃疾立于阶前,披甲未卸,眉宇间透出彻夜未眠的疲惫,眼神却清明如刃。

他望着这曾三度潜入宋境、焚营杀卒的死士,心中并无憎恶,唯有悲悯。

“你刺探军情,纵火毁粮,所行皆为敌用;然你本是汴梁遗民,父兄死于靖康之难,家谱断于黄河血浪。”他语声不高,却字字落地有声,“金人许你复仇之名,实则驱你为犬牙。你恨我?不如恨那吞没故土而不养百姓的天下乱局。”

黑鳞喉头一动,终究未语,只将空碗缓缓置于泥中,叩首一次,动作生硬却诚。

“枷号三日,不杀。”辛弃疾转身下令,声音传遍营地,“让他亲眼看看——什么叫‘人心可筑高堤’。”

话音落处,东方渐明,霞光破云,映在尚未干涸的堤面上,宛如刀痕刻骨。

此时,范如玉已率众妇人巡堤归来。

她素衣湿履,双手冻得通红,身后竹篮空了大半,唯余一碗姜汤尚温。

她亲自捧至一位昏睡老卒唇边,轻声道:“喝一口吧,暖了才能守得住。”那老兵颤抖着睁眼,见是辛夫人,竟挣扎欲起,却被她按住肩头:“莫拜,今日无人为官尊,皆为民仆。”

远处,老渔夫老吴拄杖立于残坡之上,望着重归有序的堤防,忽然双膝触泥,老泪纵横:“公若为相,黄河十年不决!此言若虚,我吴某人愿葬身鱼腹!”呼声苍然,引得四周民夫纷纷驻足,有人默默解下腰带,系于新桩之上,以作誓证。

辛弃疾闻声回首,目光扫过一张张憔悴而坚定的脸,忽觉胸中浩然气涌,难以自抑。

他拔出腰间长剑,寒光一闪,剑锋直指北方——

“传檄中原!”其声如钟鸣谷应,“我军不争城池,而争民心;不凭刀兵,而凭信义。今水可破堤,我以心守之;天可降灾,我以人逆之。北伐之门,不在墙垣,而在万民归心!”

剑尖所向,正是开封旧都所在。

陆子昭立于观星台残基之上,手持龟甲,仰望紫微。

将星正耀中天,光芒如洗,贯破残云。

他喃喃低语:“开封之门,已启……”

风止浪未平,浊流滚滚东去。忽有一线惊呼自南堤传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