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201章 雨夜还魂鼓

醉剑江湖 第201章 雨夜还魂鼓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雨帘裹着夜雾漫进驿馆时,辛弃疾正就着烛火补抄半卷《孙子兵法》。

砚台里的墨汁被雨水浸得发淡,他执笔的手却稳得像钉进砖缝的铁楔——方才退朝时沾在青衫上的雨痕还未干透,在烛下泛着青灰,倒像是山河地图上未干的墨迹。

陛下到。

门帘掀起的刹那,冷风卷着雨珠扑进来。

辛弃疾抬头,见孝宗只着青罗便服,发冠未束,发梢还滴着水,手里提着半坛黄酒,坛口的泥封裂了道缝,酒香混着雨气直往人鼻端钻。

朕记得你在滁州时,总爱用松枝煨酒。孝宗将酒坛搁在案上,指节擦过他刚抄的兵者,国之大事,声音轻得像怕碰碎了字,那时候你才三十岁,说要带五千乡勇渡淮,朕批了八百铁券,你倒嫌少。

辛弃疾放下笔,袖中还揣着方才在殿上拾的残纸。

纸角沾了雨水,洇开些模糊的字迹,像极了当年在济南城头,祖父教他认王师北定时,被泪水打湿的旧书。陛下今日来,不是说酒的。

孝宗突然笑了,笑得眼角细纹里都浸着雨:陈与义在诏狱里喊,文臣掌兵必乱朝纲。

可朕想起隆兴年间,你带五十骑闯金营擒叛徒,马蹄踏碎的不仅是敌营,还有朕心里那层纸——原来我大宋,真有能提剑卫国的文臣。他解下腰间玉牌,推到辛弃疾面前,复你枢密副使职,兼领北伐事。

玉牌在烛下泛着冷光。

辛弃疾望着牌上节制诸军四字,喉间突然发紧。

前日里宫门前那幅还我辛公的血布又浮上来,被雨水冲得淡了,底下暗红的血却渗进布里,像极了淮河边百姓的疮痍。臣不敢受。他伸手按住玉牌,若陛下要复臣职,请明诏天下:此战非为臣权,乃为百姓归家。

殿外雨声忽急,打在青瓦上噼啪作响。

孝宗盯着他沾了墨渍的指尖,想起方才在朝堂上,这双手拾捡残纸时的模样——像在收拾自家孩子撕碎的家书,小心翼翼,连半片碎渣都舍不得丢。他取过案上狼毫,你说,朕写。

且慢。

范如玉掀帘进来时,发间的木簪还滴着水。

她手里捧着个漆盒,盒盖掀开处,露出叠染了茶渍的盐引。陈氏贪弊,从两淮盐场到川蜀绢坊,这三年侵吞的军资,够养三万精兵。她将盐引一张张摊开,烛火映得她眼尾细纹发亮,妾身跟着兄长查了半年,今日敢呈给陛下。

辛弃疾望着她沾了雨珠的鬓角,突然想起那年在江西平叛,她带着医女们在营里支起药灶,火光映得她脸上全是药香。

原来有些坚持,从来不是一个人的。

孝宗的指尖抚过盐引上的朱印,忽然长叹:朕早该信,能写出《美芹十论》的人,身边站的女子,也不是只会绣花的。他将盐引收进袖中,明日三司会审,朕要让天下人看看,谁在蛀我大宋的筋骨。

雨幕里传来闷雷般的鼓声。

辛弃疾走到窗前,推开半扇木窗。

雨丝扑在脸上,带着股熟悉的艾草香——是归心祠方向。

那里原是座破庙,去年他在临安募兵时,百姓自发捐钱重修,说要归心于王师。

是还魂鼓。范如玉站到他身侧,林子敬那孩子,上个月还来问我,说太学生要刻《忠魂录》,记那些死在金营的百姓名字。

鼓声越敲越急,像是要劈开云层。

辛弃疾换了件青衫,对孝宗一揖:陛下若信臣,且同去看看。

归心祠的问心台前,雨水漫过青石板。

林子敬立在鼓前,素白的襕衫全湿了,怀里却抱着本裹了油布的《忠魂录》。

他看见辛弃疾,眼睛突然亮得像星子,举着书大声喊:伪诏破了,奸臣下狱!

可谁护我辛公?

谁护我大宋的脊梁?

太学生们的应和声撞着雨幕:护我辛公!护我脊梁!

人群里挤进来个粗布短打的青年,怀里抱着柄裹了破布的刀。

他跪在泥水里,刀尖磕着青石板:小人陈二,兄长陈大石死在乾道八年的金乱。

他咽气前说,要看着王师北渡。

这刀他磨了十年,今日,小人替他交给辛公!

林子敬接过刀,刀鞘上的红漆早褪得斑驳,却被擦得发亮。

他将刀插在问心台边,转身击鼓。

鼓声震得祠前的老槐叶簌簌落,混着雨珠砸在人肩头。

好个还魂鼓。

声音从野艾林里传来。

钟九皋披着蓑衣,抱着张七弦琴,腰间悬的剑穗被雨水浸得透红。

他身后跟着七个老兵,甲胄都旧了,却擦得没有半分锈迹。当年忠勇营覆灭前,末将奏过《还魂引》。

今日,末将再奏一次。

琴弦拨动的刹那,雨幕里突然传来马蹄声。

三十骑从雨雾中冲出,浑身湿透,却举着火把。

为首的骑士滚鞍下马,铠甲上的字被雨水洗得发亮:末将张铁牛,原忠勇营左哨统领!

十年前遵辛公令散入民间,今闻鼓声,不敢不来!

钟九皋将琴往怀里一收,拔下腰间火把,火光照亮他眼角的刀疤:这火不是战火,是家火。

辛公,您看——

辛弃疾登上望江台时,雨还在下。

他望着远处忽明忽暗的光点,突然觉得眼底发烫。

金手指翻开的星火图里,庐州方向骤然亮起百点微光,每一点都裹着心音:南朝若来,我愿举火为号。

他闭了闭眼,听见个老妇的声音混在雨声里:儿啊,江南的艾草香了......

庐州西岭,百姓焚艾举火,连绵三十里!李铁头的马蹄溅起泥水,金军被火光惊着,退了十里!

辛弃疾取过钟九皋递来的火把,走向祠前堆着的野艾。

火光腾起的刹那,映得半江都是红的。

范如玉攥住他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雨幕传来。

身后的还魂鼓声未歇,雨中的火把连成星河,向北蜿蜒而去——像是千万个漂泊的魂灵,终于寻到了回家的路。

归驿馆时,雨小了些。

辛弃疾解下**的外袍,看见案上那半张伪诏还搁着,残字被烛火映得忽明忽暗。

范如玉端来姜茶,又从妆匣里取出盏油灯,灯芯上还凝着半滴未化的蜡:夜里凉,该烧些旧东西。

辛弃疾望着她手里的灯,忽然想起今日在朝堂上,陈与义说史笔如刀。

可他知道,有些东西,比史笔更锋利——比如归心祠前的鼓声,比如庐州百姓的火光,比如此刻妻子眼里的温度。

他伸手取过伪诏,在铜盆前蹲下。

范如玉将油灯递过来,火苗在风里晃了晃,终于稳稳落在纸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