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197章 影动千山外

醉剑江湖 第197章 影动千山外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寒潭竹院的晨雾还未散尽,辛弃疾闭目倚着竹榻,眉峰微蹙。

他能听见自己血脉在耳中轰鸣,像战鼓擂动前的闷响——这是将启的征兆。

昨夜煮茶时翻涌的星子还在眼底发烫,此刻却被另一种更沉的热意取代:庐州,那座卡在淮西咽喉的坚城,正顺着心脉往他脑子里钻。

铮——

指节无意识叩在案上,震得茶盏轻晃。

心镜里的画面突然清晰起来:青灰军帐中,王五正攥着本《归正录》,烛火在他布满老茧的指缝间摇晃。

泛黄的纸页翻到某一页,王五,原忠勇六营卒,死于黄陂几个墨字刺得他瞳孔骤缩。

守将的手开始抖,羊皮靴底碾过满地碎茶末,一声踩断半支狼毫。

灯从江南来,照我旧门台——

帐外忽有童声童谣飘进来,尾音被北风扯得支离破碎。

王五猛然掀翻案几,铜烛台砸在地上迸出火星:烧!

把这些妖言全烧了!亲兵缩着脖子去抢《归正录》,却在转身时偷偷将一册塞进铠甲内衬,甲叶相撞的轻响混在嘈杂里,像极了归正人藏在袖中的乡音。

城未围,心已降。

辛弃疾突然睁眼,喉间泛起腥甜。

范如玉早备好了帕子,见他唇角渗出血丝,指尖微颤着去按他腕间的太渊穴:又强撑着推演?他却笑了,指节扣住她手背:此战不在阵前,在人心深处。晨雾漫过竹窗,映得他眼底亮如寒潭碎月,你看,他们藏起《归正录》的样子,多像当年我藏着祖父的抗金密信。

范如玉抚了抚鬓边银簪,想起晨起时遣婢女去寒潭周边寻访的事。

此刻竹帘一掀,婢女捧着个粗陶酒坛进来,坛口沾着水草:夫人,西滩的老渔夫吴翁说,这坛酒是他当年与辛公在燕云共饮的。话音未落,竹影里转出个佝偻老者,灰布衫浸着水腥气,腰间挂着半干的渔网:小娘子问的可是辛赞辛公?

老朽吴九,当年在涿州卖鱼,辛公常来买鱼,说鱼眼睛像中原的月亮。

竹院里的风突然静了。

辛弃疾缓缓起身,衣袂带翻了茶盏,茶水在青石板上蜿蜒成河。

吴翁蹲下身,用枯枝在湿痕里画了个圈:辛公每夜在院角焚香,烟往北飘,他就说北边有我大宋的地,有我大宋的人。

有回我问他图个啥,他蹲下来帮我补渔网,说图个亡者有名,生者有归

范如玉望着辛弃疾,见他喉结动了动,转身取来案头那本磨得发亮的《归正录》。

狼毫饱蘸松烟墨,在扉页空白处重重添了一行字:吾志非在封侯,而在使亡者有名,生者有归。墨迹未干,他便将书推给范如玉:你记着,等北定中原那日,要把这书烧在大散关,让风把名字吹过黄河。

与此同时,庐州西岭的山风正卷着艾烟往南飘。

李铁头勒住青骓马,铠甲上的鳞片被晒得发烫。

山脚下,数十百姓正往柴堆上添干枝,老妇的哭声像根细针,扎得他心口发疼:我儿要是活着,定要他回江南!他没下马,解下腰间那方刻着二字的青铜牌,俯身挂在柴堆最顶端。

铜牌撞着枯枝,发出清响,像极了当年在山东老家,母亲敲着铜盆喊他吃饭的声音。

你们不是待救,是已在归途。他低低说了句,青骓马突然打了个响鼻。

李铁头抬头,见艾烟凝成的柱突然拔高,在蓝天上扯出条灰线——这是归正的信号,是百姓自己点的引信。

他踢了踢马腹,往寒潭方向疾驰,衣摆翻卷间,腰间归正牌闪着钝光,像块烧红的炭。

寒潭竹院的日头正毒时,小德子的青呢小轿到了。

他掀帘下车,额头沁着细汗,怀里的黄绢诏书被攥得发皱。

辛弃疾迎出来,竹杖点地的声音清越:小公公又带了什么诏?小德子喉结动了动,从袖中摸出个檀木匣:陛下只问一句,若不诏,辛帅可出否?

范如玉转身去取寒潭旧壶,陶壶在灶上咕嘟作响,茶香混着艾香漫出来。

辛弃疾执壶,茶沫溅在虎口,他却似未觉,将茶缓缓注入两盏:此茶,一为君,一为民。空座旁的茶盏腾起白雾,像极了当年在滁州城墙上,望着北归雁群时的云。

小德子捧着诏书往回走,靴底沾了竹院的青苔。

他回头望了眼,见辛弃疾正低头拨弄茶盏,范如玉站在他身侧,两人影子叠在一起,像株长在石头缝里的老松。

小德子摸出怀里的拓印——那是他偷偷拓下的茶盏痕迹,深褐色的茶渍在纸上晕开,像朵未开的莲花。

夜来得极快,归心祠前的野艾林在风里沙沙作响。

辛弃疾站在祠前,指尖抚过碑上二字,凉意顺着指节往心里钻。

他闭目,心镜中突然炸开一片星火——庐州那点光更炽了,往北看,竟是无数小点连成线,像条燃烧的河。

百姓举着野艾,排着队往北走,脚印里渗着血,却仍在走,嘴里念着:南朝记名,吾愿归。

魂归有时,路未断。范如玉的声音像片落在心尖上的雪。

她执了三柱香,插在祠前的土堆里——那是去年战死的归正兵,连名字都没留下。

香雾盘旋着升上夜空,与野艾的烟缠在一起,分不清哪是艾,哪是香。

马蹄声突然撕裂夜色。

庐州密使滚鞍下马,血书在月光下泛着暗紫:城中百姓,夜夜望南哭。辛弃疾展开血书,见最后几个字是用指甲划的,深可见骨:开城门,迎王师。

寒潭的更漏敲过三更时,张承恩的快马已经出了山。

他怀里的笔录上,最后一行墨迹未干:辛帅抚碑时,野艾香里有血味,是归正人的血,也是大宋朝的骨。马蹄声渐远,寒潭竹院的灯却还亮着,照见案头《归正录》扉页那行新字,在月光下泛着青黑,像把未出鞘的剑。

此时临安宫中,孝宗正对着烛火翻折子。

案头摆着小德子带回来的茶盏拓印,茶渍在烛影里忽明忽暗。

殿外更夫敲了四下,他突然开口:张承恩何时能到?

回陛下,快马加鞭,明晨可至。

烛芯地爆了个花,将拓印上的茶渍映得通红,像团烧了百年的火,终于要烧到淮河以北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